抱怨归抱怨,工作还得继续。
团队决定双管齐下:
陈知行和周炽尝试基于现有数据,构建生产过程的简化仿真模型,进行故障复现和原因推演;
苏想和李泽川则负责从“人”的方面入手——李泽川动用他的渠道!
去打听类似进口设备在国内其他厂家有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以及那些日本工程师的背景;
苏想则尝试与顾延舟那边的一线操作老师傅建立联系。
了解机器运行中的一些无法被传感器记录的“直觉”现象。
几天下来,陈知行和周炽的模型推演遇到困难,由于核心控制算法黑箱以及数据缺失,始终无法准确模拟出故障。
李泽川那边反馈,类似问题在其他厂家也有零星出现,但都被日方以“操作不当”或“材料问题”搪塞过去。
转机出现在苏想这里。
她几次电话沟通,甚至跑去深圳工厂实地待了两天,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混熟了。
老师傅提到一个细节:
每次出问题前,他好像都能听到主控柜里某个继电器吸合的声音“比平时慢了半拍”,
而且车间的灯光也会极轻微地闪烁一下,仪器却检测不到电压波动。
这个细节引起了苏想的警觉!
她立刻将信息反馈给团队。
“继电器延迟?电压瞬态跌落?”
陈知行眼中精光一闪,“这可能是关键!
如果控制系统电源存在瞬时扰动,可能导致核心处理器时钟偏移或内存读写错误,进而引发控制算法在计算复杂轨迹时出现累积误差!”
“而这种扰动,可能正好被那几种特定图案的高功耗节点触发!”
周炽立刻接上。
“并且由于扰动时间极短,普通监控设备无法捕捉,日志也不会记录!”
苏想补充。
思路瞬间清晰!
问题很可能出在供电系统的瞬时稳定性上,而非控制算法本身!
李泽川听完,嗤笑一声,直接抓起了会议室的电话,拨给了顾延舟:
“顾总,给你指条明路。
别死磕那帮小鬼子了,他们心里门儿清!
去查你的工厂供电,特别是主控柜那条线路的滤波和稳压模块!
重点查有没有那种【神出鬼没】的瞬时电压凹陷!
对,就是你们平时不当回事的那种!……谢?
免了,记得把咨询费结一下,按国际标准算。”
他干脆利落地挂了电话,留下会议室里面面相觑的几人。
顾延舟虽然对李泽川那通毫不客气的电话将信将疑,但生产线停摆的压力让他不敢放过任何线索。
他立刻重金请来了华南顶尖的电力系统专家团队,对工厂的供电线路,
特别是精密设备专用线路,进行了地毯式检测和高速录波分析。
结果令人震惊!
果然在那条为主控系统供电的线路上,捕捉到了持续时间仅有几十个毫秒的、极其频繁的电压瞬时凹陷!
这种凹陷正是由工厂内几台大功率的辅助设备(如空压机、冷却塔)启停时引起的,由于时间极短,普通电表根本无法记录,但却足以对精密的数控系统产生致命干扰。
而生产那几种特定复杂图案时,控制系统运算负荷最大,功耗更高,
对电压波动也最为敏感,恰好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问题根源找到,解决方案就相对简单了——加装高性能的动态电压恢复器(dVR)和加强线路滤波。
消息传回北大机房,众人都松了口气。
“还真让川子蒙对了!”
周炽兴奋地拍着李泽川的肩膀。
陈知行也微微颔首:“逆向思维。不从复杂的算法入手,而从最基础的物理供电环境找问题,这个思路很有效。”
苏想看着李泽川,眼中带着笑意和一丝佩服。
他虽然嘴毒,但关键时刻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确实往往能起到奇效。
几天后,顾延舟亲自打来电话,语气充满了感激和如释重负:
“各位同学,太感谢了!问题已经完全解决,生产线恢复了正常!
你们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之前……是我狭隘了。”
他顿了顿,郑重说道:
“按照约定,咨询费用我会尽快安排支付。
另外,我真诚地希望,能与【北斗团队】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寰宇科技愿意投入资源,支持你们将更多的研究成果进行产业转化。”
这次,他的邀请不再带有任何个人色彩,完全是商业和技术层面的认可。
挂了电话,李泽川懒洋洋地靠在椅子上,掰着手指头算:
“咨询费……按国际标准……嗯,够咱们那破集群升级好几次了!
小状元,这下你不用对着那堆破烂发愁了!”
苏想看着他财迷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川哥,你当时还真是……一点都不客气。”
“跟他客气什么?”
李泽川挑眉,“咱们凭本事吃饭,他出钱,我们解决问题,天经地义。
难道还指望小爷我对他感恩戴德?美得他!”
陈知行推了推眼镜,总结道:
“这次合作,虽然起因意外,但结果证明我们的模型思维和诊断方法,在工业实践领域同样具有价值。
这也为863计划的成果转化开辟了一条可能的路径。”
一次原本带着些许尴尬和试探的合作,最终以双赢告终。
【北斗团队】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获得了宝贵的经费,更验证了自身技术的广泛应用潜力。
而苏想也通过这次经历,看到了李泽川在那副玩世不恭的表象下,精准的商业头脑和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863计划下一阶段任务,苏想需要查阅一些关于“分布式系统容错理论”的前沿文献。
北大图书馆的教师研究生阅览室收藏更全,但需要特殊申请。
这天下午,她办好手续,抱着笔记本和资料,在静谧得只能听到翻书声和笔尖划过纸面声的阅览室里,寻找一个空位。
目光扫过靠窗的一个位置时,她脚步微顿——秦屿!
他正坐在那里,面前摊开着几本厚厚的英文原版书和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神情专注。
他似乎也感觉到了视线,抬起头,看到是苏想,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那惯有的、如同精密仪器般校准过的温和笑容,便迅速回到了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