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去了将近两周。
这两周里,苏晚的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她按部就班地做着直播,为粉丝们解答姻缘事业上的困惑,同时也在稳步推进着基金会的各项事务。
那个在直播中引起巨大轰动的“吸魂鬼屋”,似乎也随着直播的结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直到这天下午,苏晚收到了“城市里的影子”发来的第二封邮件。
邮件里,没有太多的文字,只有一组“before”和“after”的对比照片,以及一段音频。
“before”的照片,就是直播时大家看到的那个冷峻、空旷、缺乏生气的家。而“after”的照片,则让人眼前一亮。
玄关的镜子被移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幅温暖的麦田风景画。客厅里,冰冷的黑色皮沙发上,多了几个米黄色的棉麻抱枕,角落里,一株高大的龟背竹,正舒展着它翠绿的叶片。整个空间的光源,都换成了柔和的暖黄色,将水泥墙面都映照出了一丝温柔的质感。
变化最大的,是卧室。那面挂着恐怖画作的墙,如今挂上了一副宁静的湖蓝色装饰画。床被移到了侧墙,铺上了舒适的纯棉床品。窗边,一缕阳光照进来,正好落在床边的小小书桌上,显得岁月静好。
整个家,仿佛从一个冰冷的“样板间”,变成了一个真正充满了烟火气和生命力的“港湾”。
苏晚点开那段音频。
依旧是经过处理的电子合成音,但这一次,声音里的疲惫和绝望,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轻快和明亮。
“晚晚老师,您好,我是‘影子’。我现在感觉……棒极了!我按照您说的方法,把整个家都改造了一遍。说来也神,自从把那幅画撤掉,换上暖色调的软装之后,我当天晚上就睡了一个久违的好觉,一夜无梦。”
“那种被人窥视、被掏空的感觉,完全消失了。我的猫,现在又开始黏着我了,天天在我床上打呼噜。”音频里传来一声清晰的猫叫,似乎在印证着他的话。
“最重要的是,我的心境完全变了。我开始有心情给自己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有动力去健身房运动,周末还会约朋友去郊外徒步。我感觉,那个充满活力的自己,又回来了。晚晚老师,您是我的再生父母!我不知道该如何感谢您,除了捐款,我以后会成为‘微光’最忠实的志愿者,只要有任何需要,我随叫随到!”
听完这段充满了喜悦和感激的音频,苏晚的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她将这个成功的案例,分享到了团队的小群里。
林娜立刻发来一个“为你骄傲”的表情包,并附言:“我就知道!没有什么妖魔鬼怪,能逃得过我们家晚晚的法眼!这个‘影子’也算因祸得福,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学会了怎么打造一个舒服的家!”
李哲则冷静地发来一段分析:“案例已存档。从结果看,环境心理学的干预,结合用户本人强烈的正面心理暗示,共同促成了本次‘治疗’的成功。建议将该案例的脱敏分析报告,作为心理支持小组的参考教材。成功率:100%。”
看着伙伴们的回复,苏晚的心里暖洋洋的。
这天是周末,为了庆祝这次“大获全胜”,苏晚亲自下厨,邀请大家来家里吃饭。林娜带着她家那位运动系男友,李哲也破天荒地带上了他那位在花店工作、气质温婉的女朋友。
小小的客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吃着火锅,聊着天,从基金会的未来规划,聊到林娜和男友的备婚趣事,再到李哲和他女朋友是怎么认识的。
饭后,林娜和李哲的女友在客厅里分享八卦,男人们则被王一然拉去阳台“密谈”。苏晚一个人在厨房里慢悠悠地洗着碗。
王一然走了进来,很自然地从她手中接过满是泡沫的盘子,用清水冲洗干净。两人谁也没有说话,却有一种无声的默契在流淌。
“真好啊。”苏晚看着窗外万家灯火,轻声感叹,“大家都开开心心的。”
“嗯。”王一然应了一声,将洗好的碗放进橱柜,“我爸妈也挺开心的。”
苏晚一愣:“啊?叔叔阿姨开心什么?”
王一然转过头,看着她,目光里带着一丝笑意:“他们知道我‘脱单’了,很开心。一直念叨着,想见见那个把我这块‘木头’给盘活了的‘高人’,到底是什么样。”
苏晚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
王一然看着她难得一见的窘迫模样,嘴角的笑意更深了。他放下了手中的活,擦干手,认真地看着她。
“下个周末,天气很好。我老家就在邻市,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我爸妈说,他们想请你……去家里吃顿便饭。不是什么正式的见面,就当是……去散散心,尝尝我妈做的拿手菜。”
他的语气很平淡,像是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这番话里的分量,苏晚却听得清清楚楚。
这不是一场仓促的、带有审视意味的“见家长”,而是一份酝酿已久、充满了善意和期待的家庭邀约。
苏晚的心,像被投入了一颗小石子,荡漾起一圈圈甜蜜的涟漪。她抬起头,对上王一然那双盛满了温柔和认真的眼睛,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
窗外,夜色温柔。厨房里,灯光温暖。
苏晚觉得,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友情,还有自己的爱情,都在以一种刚刚好的、不疾不徐的速度,稳稳地向前迈进。前方的路,清晰而光明,最重要的是,她不是一个人在走。
罗盘指引的方向,原来不只是命运的轨迹,更是通往幸福的人间烟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