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四年五月五日。丹阳宛陵, 万人空巷。
几乎全城人出城迎接波彦回归宛陵。
波彦带着波昶外出巡视各地一年。波昶今已八岁,长高不少,也懂事不少。就是晒黑很多。
波彦离宛陵还有三里,斥候来报,宛陵城中的人都在城外迎接吴侯。
波彦得知这个消息,内心也是开心不已,百姓已经开始拥护他了。
叫来邢道荣,交代他一些事,邢道荣领命,率百骑先前往宛陵。
波彦让巡视队伍休息整顿,以最好的精神状态面向宛陵百姓。
邢道荣骑马跑到宛陵城外,见人山人海,带着百骑共同大声喊道:“吴侯令,闻宛陵百姓放下生计,迎吾归来,深感欣慰,赐全城百姓每人二十钱。”
骑着马到处不知喊了多少遍。宛陵百姓听闻发出一声声“吴侯万年。”
他们皆真心感谢吴侯带给他们如今的日子,听闻今日吴侯外出巡视归来,一个个停下手里的活计,出城迎接吴侯,没想到吴侯还是处处为他们着想,赐钱弥补他们。内心都被吴侯所作所为感动。
发出祝福吴侯万年的宏愿。
时间过去一个多时辰,传令兵一声声向众人禀报吴侯离城的距离。
“看,吴侯来了。”一个个百姓见几面大旗出现在眼前,旗越来越大。
百姓高呼:“吴侯万年,吴侯万年,吴侯万年。”
波彦巡视的队伍,昂首挺胸,踏着铿锵的步伐。走到城门外。
此时陶贞带着孩子,领着宛陵大小官吏在城门旁迎接波彦。
波彦马车停下,整理一下衣冠,下了车。
“拜见夫君。”“拜见阿父。”“拜见吴侯。”众人对波彦行礼。
波彦上前扶起陶贞,后对众人说道:“诸君不必多礼。吾等先行进城。不可耽误百姓。”
波彦携妻带人进城。
波府里陈兰忙上忙下,招呼厨房给儿子与大孙子做他们爱吃的菜肴。波才则在厅堂等待波彦他们回府。
进城后,波彦直接回到波府,众官员识趣连续几天没有打扰波彦。
波彦在波府休息三日。
白天陪陪孩子,外出一年,三子波昭对波彦都有点陌生,更不要说最小龙凤胎,对波彦是完全没有记忆,但说到底是血浓于水,几日下来,他们都粘着波彦玩,波彦带着他们和收养的孩子疯玩。
晚上波彦和陶贞两人在房间里忙上忙下。
第四日。
波彦去到刺史府,处理周昕无法决断的政务。
也知晓了袁术妄想天开,竟然想靠长安朝廷给的几张策书,从他手上夺取地盘,他任命的四郡太守已被关押起来。
随着波彦回归宛陵,众人更加安心,更加踏实的做事。
下午,波彦看完最后一份文书,让诸葛瑾、裴松与陶恪,把所有文书归纳整理。
起身打算回波府陪家人。邢道荣来报,说有个青年文士递上名刺与桂阳郡太守举荐信求见。
波彦听是自己堂舅陈群举荐的人,起了兴趣,自己这个堂舅那也是大才之人,要不是桂阳郡还需要他治理,波彦早想把他调回自己身边,协助自己处理政务。
他举荐之人,定是入了他眼,身怀才能。
波彦要看看是谁,拿起邢道荣递上来的名刺。
打开后惊喜万分。郭嘉,竟然是郭嘉。在波彦看过的三国演义中,记着郭嘉为曹操出谋划策,打败袁绍,夺取河北。后又献策击败草原乌桓与鲜卑两大部落,可谓是立功无数,智谋无双。
波彦亲自出府迎郭嘉。见刺史府门口辕门下,站立一位文质彬彬的读书人。
波彦走上前去。对着此人说道:“可是奉孝当面?”
这文士内心震撼,没想到吴侯竟能亲自出府,见他这名不经传的小小读书人。急忙对波彦行礼说道:“颍川郭嘉拜见吴侯。学生怎敢劳吴侯大驾。”
波彦急忙扶起郭嘉笑道:“奉孝不必多礼,信中,长文堂舅称奉孝有经天纬地之才,胸有定国安邦之策。吾闻之大喜,奉孝到我治下,乃吾之大幸也。”
“怎可怠慢奉孝,只恨吾外出巡视,没能早点见到尔这般大才之人。仅出府迎接,不足挂齿,奉孝快快随吾进府。”
波彦拉着郭嘉进入刺史府,到了会客厅,让人上来酒菜。
二人慢慢交谈起来。
波彦开口问道:“奉孝何时到宛陵?”
郭嘉回道:“回吴侯,半年前,收到长文兄信后,就从颍川来到宛陵。”
波彦一年惋惜:“那时吾还在各地奔波,也不知奉孝到了这宛陵,没尽到地主之宜。”
后又一脸诚恳说道:“吾做事直来直往,快言快语,吾与奉孝明说,吾欣赏奉孝才能。欲望奉孝为吾做事,奉孝意下如何?”
郭嘉也没预料到波彦这么直接招募于他,看重他,也不拖拉与矫情。
从座位站出来,郑重对波彦行礼:“嘉拜见明公。”
波彦见郭嘉不假思索的认自己为主,兴奋站起来走到郭嘉面前,扶起他笑着说:“吾得奉孝,如鱼得水,今后天下可任吾驰骋。”
“明公谬赞,今明公谋臣如雨,猛将如云,多一个少一个郭嘉无妨。”郭嘉谦虚道。
波彦打断郭嘉继续说下去:“此言差矣,如奉孝这等智谋之人,为吾做事,不知省去多少麻烦,不知能救下多少将士。只望今后奉孝多多为吾出谋划策,使吾麾下少死点人。”
郭嘉听波彦这样说,知波彦处处为麾下着想,真乃仁主也,内心也感到高兴,能认波彦这般仁主为主。由中而外道:“嘉定当竭尽所能。”
“好,今得奉孝,真乃一大喜事,独乐不如众乐,邢道荣派人请宛陵大小官吏前来刺史府,吾要为他们引荐一位大才。与商议大事”
没多久,刺史府议事厅,宛陵三府大小官吏,吴郡严白虎,交州士家,武陵长沙众将领。甚至也把唐瑁请来,众人陆陆续续到达刺史府。依次入座。
硕大的议事厅,被坐的满满当当。
突然传来一声威严:“吴侯到。”
众人站起,整理衣冠。
只见吴侯带着一青年文士,走进议事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