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驻华领事馆签证处所在的办公楼,透着一种严谨的气氛。
林杰和苏琳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了一间小型会客室。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但每一分钟都仿佛被拉长。
苏琳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并不存在的衣角褶皱,林杰则面色平静地坐着,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抽象画,心里却在快速盘算着各种可能。
门被推开,进来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穿着合体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的德方官员,身后跟着一位中方雇员担任翻译。官员自我介绍是领事馆的副领事,负责签证事务。
“林先生,苏女士,你们好。”副领事的汉语带着口音,但很清晰。他的态度客气,但眼神里带着审视。“请坐。”
双方落座后,副领事直接切入主题:“关于林先生的签证申请,我们注意到了一些……复杂的情况。之前收到的某些信息,与林先生提供的材料,以及我们后续了解到的情况,存在一些出入。”
他的措辞很谨慎,没有提“诬陷”或“恶意中伤”,但“信息存在出入”这个说法,已经间接承认了之前拒签依据的不可靠。
林杰微微点头,平静地回应:“我相信,真实的情况和完整的材料,能够说明一切。我此次受邀参加柏林峰会,是纯粹的学术交流,旨在分享中国公立医院在改革方面的实践与思考。我的身份、职业以及所有提交的证明文件,都是真实、透明、可查证的。”
副领事推了推眼镜,看着林杰,似乎在评估他话语的分量和这个人本身的可信度。“我们理解。学术交流一直是两国合作的重要领域。我们也注意到,林先生在中国医疗卫生系统内,是一位有影响力的管理者。不过,我们也了解到,林先生近期推行的一些改革措施,在本地似乎……引发了一些商业层面的争议?”
这个问题很尖锐,直接点出了问题的潜在根源。
苏琳的心提了起来,看向林杰。
林杰说:“任何触及既有利益格局的改革,都难免会遇到阻力甚至误解。我所推行的药品耗材控费、提升医疗质量等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降低患者负担,提升医疗服务效率,这符合中国政府的医改方向,也符合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如果某些商业利益因此受损,并试图通过非正当手段影响正常的国际学术交流,我认为这恰恰说明了改革的必要性。”
他这番回答,不卑不亢,既表明了立场,也没有留下太多可供攻击的话柄。
副领事沉默地听着翻译,他能感觉到眼前这个年轻人不好对付,逻辑清晰,立场坚定,而且背后显然有让他不得不重视的力量进行了干预。
他接到上级明确的指示,要求重新审慎、快速地处理这份申请。
“我们认可学术交流的重要性。”副领事说道,“基于林先生提供的完整材料,以及我们对相关情况的进一步核实,我们认为之前对您此行目的真实性的疑虑,可以消除。”
他示意了一下旁边的中方雇员。
雇员立刻从文件夹里取出林杰的护照,以及一张已经贴好签证页的复印件。
“这是您的签证。”副领事将护照和签证复印件推到林杰面前,“签证已经签发,生效日期从明天开始,符合您的行程安排。原件您可以在离开时在出口柜台领取。”
苏琳几乎要抑制不住脸上的喜悦,长长舒了一口气。
林杰心中也是一块大石落地,但他控制得很好,只是站起身,接过护照复印件,微微点头说:“感谢贵馆能够基于事实做出公正的判断。期待在柏林与各国的同行进行交流。”
“祝您在德国行程顺利,会议取得成功。”副领事也站起身,握手道别。
走出领事馆大楼,苏琳忍不住兴奋地说:“太好了!总算解决了!韩司长那边真是太给力了!”
林杰看着手中那张印着申根签证的复印件,心情复杂。
解决了吗?表面上是解决了。
但他深刻地感受到,这不仅仅是材料真实性的胜利,更是一场隐藏在幕后的、凭借更高层级权力干预才得以实现的博弈。
如果没有梁院士那个“锦囊”,没有韩剑锋司长的“过问”,他很可能就被这种不入流却又极其有效的手段挡在了国门之内。
“权力和关系,用对了地方,确实能打破僵局。”林杰像是在对苏琳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但终究,我们不能只依靠这个。打铁还需自身硬。”
他收起签证复印件说:“走吧,回去准备出发。真正的挑战,在柏林的讲台上。”
他知道,对手阻止他出国的计划失败了,但绝不会就此罢休。
他在国际会议上发出的声音,势必会引来更多的关注和审视,其中必然也包括那些不希望中国医改成功经验被外界所知的力量。
回医院的车上,林杰给韩剑锋司长发了一条简短的短信:“韩司长,签证已顺利拿到。万分感谢您的鼎力相助!林杰。”
很快,韩剑锋回了四个字:“不客气,顺利。”
没有多余的话,但一切尽在不言中。
回到省医,王鑫和陈明得知消息后,都是欢欣鼓舞。王鑫摩拳擦掌:“老大,这下可以放心去震撼那帮老外了!”
陈明则提醒:“林院,虽然签证解决了,但出国在即,安全和行程细节一定要安排妥当。还有,演讲稿和ppt需要最后再过一遍。”
林杰点点头:“放心,都已经准备好了。家里这边,就交给你们了。”
他看了一眼办公桌上堆积的文件,知道这次出国不仅仅是开会,更是一次短暂的脱离和思考。
他需要从日常繁琐的管理事务中抽身出来,以更宏观的视角,审视省医未来的道路,以及自己肩上的责任。
柏林之行,终于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