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以后陈大宝就和他爹说了要租个院子大一些的房子,距离书院远一些也可以。
他现在已经是十四岁的大少年了,距离书院远一点也没事,反正早上起的早,多走一会儿也没事。
陈老二对于自家儿子的要求都是有求必应,儿子让找院子大的房子,他就主动去找。
父子俩商议好又给家里添置一匹马,先不做车架,他先学着骑马。
陈大宝觉得学骑马很有必要学会,这相当于有了驾照。
出门会方便很多。
陈老二说等回家祭祖完毕来了就开始置办儿子说的东西。
晚上一家人收拾好东西,明天回家要待个七八天左右。
估计还要摆几桌席面。
陈老二边收拾东西边说“这次回去可要好好办几桌席面,上次童生就没办,这次咱们必须办的热热闹闹的。”
秦大妮点头“我也这么想的。”
俩人这次目标达成了一致,都攒足了劲要回去大办一场。
陈大宝躺在床上默默想着府城的外邦人,想着要是真有一天世道乱了,他该怎么跑路。
这次去府城买了一本侠客游记,还有各种地理志。
闲的没事就拿出来翻翻看,虽说不一定乱,但有备无患嘛。
这些事他也只是在心里默默想,现在的皇帝已经六十了,按照古代皇帝的寿命,也算高寿了,太子依旧还是稳如泰山。
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如果太子是个有能力,且能看清眼前局势的人,兴许还有得救。
不然景国就只能换房本了。
知道岳父家今天要回老家,冯明川一大早就驾着马车过来帮忙拉东西。
“姐夫来了。”陈大宝赶紧从屋里出来迎接。
他大姐夫这些年为他家干的活可太多了,陈大宝一直都记着。
陈老二这些年也把大女婿当儿子看了,也不像前几年那么客气了。
冯明川进来以后笑着说“今天先送你们回去,我们一家后天回去,我爹说了这次全家出动去吃你的秀才席面。”
陈大宝笑着说“我一定等着姐夫来,你不来肯定不开席。”
冯明川听的哈哈大笑,连带着眼角鱼尾纹都明显了不少。
“明川来了,锅里还有粥,你喝一口咱们就走,东西你爹已经都收拾好了。”秦大妮说道。
“娘,我吃饭过来的,我先帮您把东西放在马车上咱们趁早走,水路没法走,咱们都要走陆路。”
陈大宝闻言“姐夫,咱们县里的水路也不让走了吗?”自从他爹不去码头他们也不关注这些事了。
“是啊,现在水路只允许走官船,上面说是要往上京运东西,水面不允许有私船。”
说完冯明川不由的叹口气“这世道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水路都封了小三个月了,也不知道啥时候开放,水路一不通,县里好些东西都涨价了。”
“姐夫咱们还是适当屯一些粮食,现在距离收麦子还有七八个月呢。”
“谁说不是呢,我爹屯了不少粮食够一大家子吃到明年新麦子下来了。”
俩人又聊了半天,秦大妮收拾好了衣服和一些零碎东西。
三个男人一会就把东西都搬到了马车上。
临走前陈老二把家里钥匙给了自家女婿一把,“这两天我们不在家,钥匙你拿着。”
冯明川也没推辞,接过钥匙放在了怀里。
后面车夫架着一辆装满东西的马车,前面冯明川架的马车上坐着一家人。
到了槐树镇的时候正值中午。
秦大妮看这熟悉的镇子,感叹一句时间过的真快,“我都有大半年没回来了。”
“娘咱们马上就能到家了。”陈大宝也有大半年没回来了。
走在熟悉的小道上,心里莫名有点感慨,这条路就是他以前每天坐着他爹驴车去读书的路。
以前没发现,现在再看这条路的风景还真是好看的很。
“那不是咱们村吗?”秦大妮的声音透露出难掩的兴奋。
刚到村口有人看到他们立即跑去告诉陈老汉了。
陈老二赶紧从车上跳下来,给在场的小孩子一人一把糖。
一群小孩子高兴的直蹦,撒着欢跑了。
“老二你家大宝可真是出息了,里正专门跑咱们村来报的喜,就连你们族长和村长都说过,这次大宝回来要好好办一场的。”
陈老二笑的一双眼都眯了起来“二大爷,过两天我家摆席,您老可要过来凑个热闹。”
村民们七嘴八舌的说着恭喜的话,陈老二都一一应着。
一行人还没到家门口陈老汉就迎了出来。
“我家大宝回来了,快让我看看。”
陈大宝赶紧上去行了一礼“爷爷孙儿回来了。”
“好好好。”陈老汉乐的一双眼也眯成了一条缝。
“爹,儿子也回来了。”陈老二在后面说道。
谁知陈老汉直接无视自己儿子的话,连看都没陈老二一眼,只一个劲的夸自己孙子。
“我孙子出息了,考了第五名的秀才,里正专门来咱家报喜了,你可是咱们镇上第一名的秀才,我孙子一路辛苦了,回家好好休息,过两天爷爷给你办一场,咱们把村里人都请来喝酒。”
陈大宝被自家爷爷拉在身边刚进院门,就大声喊“老婆子杀只鸡,大宝回来了。”
老杨氏就知道自家老头子要杀鸡,已经提前去后院抓了一只过来让赵氏杀了。
“鸡已经杀了。”老杨氏说道。
“奶奶我回来了。”陈大宝依旧礼貌的给老杨氏行了一礼。
虽说这个奶奶偏心了些,但她在家说了不算,这些年被他爷爷压的死死的。
再说这老婆子也没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事了。
正所谓论迹不论心吧。
陈大宝这么安慰自己。
老杨氏做的事比起他上辈子的父母来说,都不值一提。
就凭她给自己生了那么好的一个爹,只要她以后不再为难自己,以前的事他就不计较了。
大家还是一家人。
老杨氏看这大宝的态度还算恭敬,也应了一声。
“回来就好,先去堂屋,歇息一会儿。”
秦大妮笑着说“娘我去帮大嫂做饭。”
“去吧,去吧。”老杨氏摆摆手。
陈老汉拉着自家孙子坐到堂屋,“大宝,你这次什么时候去书院?”
“爷爷,夫子给我们放了十天假,现下已经过了两天。”
陈老汉点点头,“明天咱们去祭祖,大后天家里摆席。”
“老二,明天老三和老四都回来,你们好好准备一下,看看需要买什么东西,你们看着商量。”
陈老二“……”他爹终于想起他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