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越放下手中的毛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窗外,姑苏城的晨雾尚未完全散去,几缕阳光透过薄雾洒在书案上,照亮了刚刚写就的《孙子兵法职场应用十讲》的讲义。
自从他的着作《兵圣同途:我与孙武的春秋岁月》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读者被书中跨越时空的智慧所吸引。尤其令林越意外的是,除了军事爱好者和历史学者,大量职场人士也开始关注这部兵书,希望能从中汲取应对工作挑战的智慧。
“林先生,又有一位商贾派人送来请柬,希望您能去他的商号讲解《孙子兵法》。”书童捧着几封精致的请柬走进书房。
林越接过请柬,发现其中不乏姑苏城内有头有脸的商号。他想起前几天在茶楼偶遇的一位绸缎庄掌柜,那人兴奋地告诉他,自己运用“知己知彼”的策略,在与其他商号的竞争中屡占先机。
“看来,是时候系统整理一下兵法在职场中的应用了。”林越自言自语道。
他回想起与孙武在穹窿山修订兵法的日子。那时,孙武常说:“兵者,国之大事,然其理可通万物。”当时林越还不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深意,如今却有了更深的体会。
经过半个月的筹备,林越在姑苏城最大的书院——明德书院开设了《孙子兵法》职场应用系列讲座。消息一出,报名者络绎不绝,不仅有商贾、掌柜,还有衙门小吏、工匠行会的负责人,甚至几位路过的士子也慕名而来。
开讲那天,书院内座无虚虚席。林越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期待的目光,心中不免感慨:若是孙武先生看到这一幕,不知会作何感想。
“诸位,今日我们不讲行军打仗,而是谈谈如何将《孙子兵法》的智慧应用于各自的职事中。”林越开场便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他首先讲解了“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理念。“在职场中,这意味着要掌握主动权,而非被动应对。”林越举例道,“比如一家绸缎庄,若能预判市场趋势,提前备货,便是‘致人’;若总是跟在别人后面模仿,便是‘致于人’。”
台下一位中年商贾连连点头,低声对旁边的人说:“正是如此!我那布庄去年就是预判到江南会流行苏绣,提前囤货,赚得盆满钵满。”
接下来,林越讲解了“九变篇”中的灵活思维。“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职场亦是如此。面对突发情况,需懂得变通。”他讲述了自己在现代职场中亲眼所见的一个案例:一家公司突然遭遇原材料断供,聪明的管事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迅速寻找替代材料,并借此机会开发出了新产品,反而打开了新市场。
“这便是‘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的智慧。”林越总结道,“有时,绕过障碍比强行突破更为明智。”
讲座进行到一半,林越引入了一个互动环节,邀请听众分享自己在职场中应用兵法智慧的经历。
一位年轻工匠率先站起来:“小人是一名木匠,曾接手一单急活,客户要求十日内完成一套家具。按照常法,这几乎不可能。后来我想起林先生书中提到的‘以正合,以奇胜’,便将工匠分为两组,一组按传统方法制作主体结构,另一组则负责创新装饰。结果不仅按期完成,客户还对新颖的设计赞不绝口。”
林越赞许地点头:“这正是‘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的妙用。在保证基本质量的同时,通过创新赢得竞争优势。”
一位衙门书吏也分享道:“我负责档案整理,以往总是事无巨细地记录,效率低下。后来读到‘兵贵胜,不贵久’,意识到工作也应以结果为导向。于是我改进了记录方法,抓住关键信息,效率大大提高。”
林越补充道:“这位同僚的体会很深刻。《作战篇》有云:‘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工作中,有时简单直接的方法比复杂冗长的流程更为有效。”
讲座的后半部分,林越重点讲解了“将帅五德”——智、信、仁、勇、严在职场领导力中的应用。
“智,不仅指智慧,更包括判断力和决策力;信,是诚信,也是让人信赖的品质;仁,是仁爱之心,关心下属;勇,是勇于担当,敢于决策;严,是严格律己,也严格要求工作标准。”
他讲述了一个孙武练兵的细节:“当年吴王让孙武训练宫女,宫女们起初嬉笑不听令,孙武三令五申后,毅然斩杀队长。这不是残忍,而是‘严’的体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位商号掌柜听后若有所思:“我对待伙计是否过于宽松了?明日便重新订立号规,严格执行。”
讲座结束时,林越总结道:“《孙子兵法》的精髓不在于战胜他人,而在于超越自我;不在于谋略算计,而在于洞察规律。希望大家能将这份智慧融入职事,不仅提升效率,更能找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讲座结束后,听众们迟迟不愿散去,围拢在林越身边请教问题。一位年轻士子感慨道:“以往读《孙子兵法》,只觉是兵家谋略,今日方知其中蕴含的智慧可应用于方方面面。”
三个月后,林越收到许多听众的反馈信。一位工匠写道,运用“知己知彼”的理念,他改进了工艺,生意越来越红火;一位商贾表示,按照“将帅五德”要求自己,商号的伙计们更加团结努力;甚至一位农夫来信说,他用“地形篇”的知识选择作物种植地,收成比往年好了许多。
最让林越欣慰的是一位学堂先生的来信。这位先生将《孙子兵法》的智慧融入教学,用“谋攻篇”的思想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用“势篇”的理念鼓励学生把握学习节奏,学生们的学业大有长进。
“先生,您看,”林越独自一人时,常对着东方——穹窿山的方向喃喃自语,“您的智慧正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兵法的真谛不是征服,而是和谐;不是对抗,而是成长。”
夜幕降临,林越在灯下继续整理讲义。他计划将这些内容编撰成书,让更多人受益。青铜残片在书案一角泛着微光,仿佛在回应他的决心。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林越写下最后一句话,放下毛笔,心中充满平静与力量。孙武的智慧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指引着人们在各自的“战场”上找到致胜之道。
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改变命运的相遇——当他触摸青铜残片,穿越到春秋时代,与兵圣孙武并肩同行的那些日子。如今,他将这份珍贵的智慧带回现代,让它继续照亮更多人的道路。
如果这个故事触动了你——请【点赞】,在评论区【留言】,或是【转发】给最懂你的那个人。你的每一个互动,都是这个故事继续生长的光。点击【送礼】,精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