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大秦始平二年的五月,咸阳城浸润在暮春的暖意与蓬勃的朝气之中。春闱科考的余波,非但没有平息,反而在帝国庞大的肌体中激荡出更深远的回响。

金榜题名者,无论名次高低,皆被有序地填充进帝国官僚体系的各个层级。吏部、户部、工部、刑部、礼部、兵部、乃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台等衙署,都迎来了大批新鲜面孔。按照皇帝陛下的新制,所有新晋官员,无论科第名次如何,皆需经历为期三月的“观政实习”。

这三个月,并非简单的见习。他们被安排在各部主官或经验丰富的老吏身边,从誊抄文书、整理案牍、核对数据等最基础的实务做起,逐步接触帝国的律令章程、钱粮运转、工程营造、司法刑名、礼仪邦交、军情传递、市场管理等核心运作。萧何被分至刑部,协助梳理历年积案,修订律令细则;曹参入了户部郑国麾下,跟随巡查关中水利与新农具推广;桑弘羊则直接进入了户部新成立的“商务司”,跟随一位精明的老吏学习盐引发放与铁器专营的具体操作;郦食其以其舌辩之才,被李斯留在了中书台,参与诏令文书的润色与驳议;连项羽,也被蒙恬丢进了禁军陷阵营磨其野性,知其根本。

这些来自帝国各郡、背景各异、思想活跃的年轻人,如同一股股清泉,注入了略显沉滞的官僚体系。他们大多出身寒微或地方中下层,是扶苏新政最直接的受益者,对新政的理解与拥护发自肺腑。在观政过程中,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充沛的精力,更有对陈规旧习的质疑和基于地方实践的务实见解。

当一位老吏坚持按旧例征收某郡额外“火耗”时,来自该郡的吏员会据理力争,搬出新颁《赋税令》中严禁加派的条款;当工部匠作监因循守旧,对新式水泥配方推广迟疑不决时,匠造科出身的年轻官员会拿出在地方工坊亲眼所见的效率和成本优势,力陈革新之利;甚至在刑部讨论一桩旧案时,萧何旁征博引新律精神,提出了更符合“罪刑相适”原则的判罚建议,令一干老刑名刮目相看。

这种基于新政精神和实践经验的“思想碰撞”,虽时有摩擦,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它悄然改变着朝堂的议事氛围,使得新政的各项细则在磨合中愈发完善,推行过程中遭遇的地方阻力,也因这些熟悉地方情弊的新血加入而得到更有效的化解。帝国的庞大机器,在注入新鲜润滑后,运转得更加顺畅有力。

而那些落榜的学子,其选择则大大出乎扶苏的意料,也让他倍感欣慰。

超过七成的人,手持考牌与官府文书,涌入了渭水南岸那片日益壮阔的“帝国皇家学院”区。更令人振奋的是,选择工学院、化学院、农学院等“实务”学部的学子,竟占了绝大多数!匠造、水利、算学、乃至新设的“探矿冶炼”等专科,人满为患。相反,传统经义、诗赋等学部,则显得有些门庭冷落。

工学院巨大的水泥讲堂内,公输忌亲自演示着改良后的滑轮组力学原理,台下学子们瞪大眼睛,手中的炭笔在粗糙的草纸上飞快演算;化学院新建的露天试验场上,烟雾缭绕,学子们在博士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尝试着不同的矿石煅烧与酸碱反应,记录着各种奇特的颜色变化和气体生成;格物院的库房里,堆满了从各地搜集来的奇异矿石、植物标本,学子们围着巨大的帝国沙盘模型,激烈讨论着矿脉可能的走向。

看着李斯呈报上来的学部人数统计,扶苏站在章台宫高处的玻璃窗前,望着南岸那片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的学院区,心中激荡难平。这股对“格物致知”、对“经世致用”近乎狂热的推崇,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土壤!它意味着帝国的未来,将建立在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之上,而非虚无缥缈的玄谈。大秦的根基,正在被这些渴望用双手和头脑改变命运的年轻人,夯筑得前所未有的坚实!

五月下旬的一个下午,阳光透过巨大的琉璃窗,将麒麟殿内映照得一片通明。空气中弥漫着新制秦纸和墨汁的清香。扶苏正凝神审阅着蒙恬呈上的《帝国军区改制疏》,朱笔不时在奏疏上勾画批注。蒙恬的构想大胆而缜密,计划打破旧有以郡县为单位的零散驻防,在全国设立四大军区,统合军政,集中训练,提高应对大规模战争的能力。尤其是其中关于依托水泥驰道和驿站系统建立快速反应部队的设想,与扶苏的思路不谋而合。却也有些需要改进之处,扶苏正在努力思忖着自己上一世关于军队制度的信息。

“陛下!陛下!” 殿外突然传来胥坤略显急促的通禀声,打断了扶苏的沉思,“工部尚书程邈大人,携百矿勘探院主事及数位大匠,于殿外紧急求见!称有旷世要务禀报!”

扶苏眉头微挑。程邈素来沉稳,若非极其重大的发现,断不会如此急切,还带着勘探院主事和大匠一同前来。“宣!”他放下朱笔,沉声道。

殿门大开,以程邈为首,数名风尘仆仆、肤色黝黑、身着耐磨粗布短褂的官员和工匠疾步而入。他们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与亢奋。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名体格健壮的工匠,合力抬着一个用厚实油布紧紧包裹、直径近一丈的巨大圆柱形物体,步履沉重地跟在后面。

“臣程邈,叩见陛下!”程邈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他身后众人也齐刷刷拜倒。

“平身。”扶苏目光扫过那巨大的包裹,心中已有猜测,“程卿如此急切,莫非探矿之事,有了惊天收获?”

“陛下圣明!”程邈猛地抬头,眼中精光四射,那份属于实干家的沉稳此刻已被巨大的喜悦冲淡,“托陛下洪福,赖将士用命,工部百矿勘探院一百零七支探矿队,历时近一年,踏遍帝国新拓及旧有疆域之崇山峻岭、深谷险壑,餐风露宿,九死一生,终不负陛下重托,探得……探得足以支撑我大秦万世基业之无尽宝藏啊!”

他越说越激动,回身指向那巨大的包裹:“此乃勘探院众位大匠,呕心沥血,依据各队详实勘探记录,以陛下所授‘等高线’及‘比例尺’之法,绘制之《大秦疆域矿藏分布总图》!请陛下御览!”

扶苏心中剧震,豁然起身:“快!展开!”

几名工匠立刻上前,小心翼翼地解开油布绳索,如同展开一件稀世珍宝。厚实的油布一层层剥落,露出了里面由数十幅坚韧的鞣制牛皮拼接而成的、巨大的卷轴!两名工匠分立两侧,缓缓将其横向展开。

随着卷轴的铺陈,一幅前所未有、恢弘壮阔到令人窒息的图景,在麒麟殿光滑如镜的水磨石地面上徐徐呈现!

图上,以精细的墨线勾勒出大秦疆域的轮廓:东至大海,西抵陇西羌氐之地,北达阴山、河套,南括百越桂林、象郡。山川河流,城邑关隘,驰道驿站,无不标注清晰。然而,最令人震撼的是覆盖在这片广袤疆域之上,那密密麻麻、色彩各异、形状不同的标记!

程邈手持一根细长的木棍,激动地指点着,声音洪亮地汇报:

“陛下请看!”

“铁矿!”木棍重重点在关中东部,“于华阴县、郑县、渭南县东南骊山北麓,探得巨量露天赤铁矿、磁铁矿!矿脉绵延百里,品质极佳,易于开采!据大匠估算,仅此三处,其储量……其储量便可供我大秦举国之兵甲农具,万世之用而绰绰有余!” 他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

木棍西移,指向巴蜀之地:“铜矿!于严道、丹阳、辰阳、及豫章郡多处,探得富铜矿脉!尤以丹阳、严道为最!矿脉深厚,伴生金银!昔日楚国‘金道锡行’之盛,今已尽归我大秦!铸币、兵戈、礼器,再无匮铜之忧!”

他又指向岭南、陇西等地:“另有铝土矿,于桂林郡、陇西郡南部探得,储量可观!锡矿,于豫章、长沙郡南部发现!铅锌矿、金矿、银矿多处……凡陛下曾提及之重要矿种,几无遗漏!各勘探队均按陛下严令,详细记录矿点位置、矿脉走向、初步估算储量、矿石样本性状,并带回大量原始矿石标本,已分门别类,编号封存于格物院特设之矿石库!更有源源不断之初采矿石,正通过驰道、水路,日夜兼程运往咸阳!工部各作坊已按陛下之前所说之不同比例,着手进行冶炼试验,铸造合金!”

程邈的汇报如同连珠炮,每一个地名,每一个矿种,都像一记重锤,敲在扶苏的心头,更震撼了闻讯赶来、侍立殿角的蒙恬、李斯等重臣!他们看着地上那幅几乎铺满半个大殿、标注着无数代表财富与力量的符号的巨图,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这是真正的帝国命脉图!拥有了这些资源,大秦的筋骨将强健到何种地步?

“好!好!好!”扶苏连赞三声,眼中闪烁着狂喜的光芒,他快步走下御阶,来到巨图边缘,俯身仔细查看着那些密集的标记,手指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这比他穿越前所知的历史记载要丰富得多!大秦的疆域下,竟埋藏着如此惊人的宝藏!这哪里是矿藏图?这分明是大秦千秋霸业的基石图!

然而,程邈的汇报还未结束。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激动,声音带着一丝更深的不可思议:“陛下!除上述诸矿外,勘探院在齐郡临淄以北、济北郡博昌附近滨海之地,还探得一种……一种前所未见之物!”

扶苏心头猛地一跳,抬起头:“何物?”

“此物呈黑色粘稠之状,自地下石缝或泥沼中渗出,气味刺鼻,触之滑腻。”程邈描述着,脸上也满是困惑,“当地渔樵偶有发现,以其可燃,或取之引火,或用以涂抹木器防水。然此次勘探队发现数处渗出量极大之地,掘之则源源不绝,竟汇成黑潭!遇火即燃,黑烟滚滚,火焰猛烈持久,远胜木柴油脂!臣等……臣等从未见过如此怪异之物,不敢擅专,已命人小心采集数大瓮,连同发现地的泥沙样本,一并带回工部封存!此物……亦标注于图上!”

黑色!粘稠!可燃!遇火即燃!

这几个关键词如同闪电般劈入扶苏的脑海!

石油!

是石油!

工业的血液!黑色的黄金!

巨大的狂喜瞬间淹没了他!铁矿、铜矿是基础,而这石油,则是开启下一个时代的钥匙!他强忍着几乎要跳起来的冲动,声音因极度的兴奋而显得有些变调:“此物现在何处?!速速呈上!朕要亲眼看一看!”

“遵旨!”程邈见皇帝陛下反应如此之大,心知此物必定非同小可,立刻转身对殿外高喊:“快!将济北郡所呈‘黑水’样本抬进来!”

很快,四名健壮的禁军士兵,小心翼翼地抬着两个密封的、半人高的粗陶大瓮,步履沉重地走入殿中。瓮口用油布和泥灰密封得严严实实,但一股浓烈而独特的、混合着硫磺和沥青的刺鼻气味,已然隐隐透出。

士兵将大瓮轻轻放在殿中空处。扶苏迫不及待地挥手:“开封!取火来!”

胥坤亲自上前,用工具小心地撬开泥封,揭开层层油布。一股更加浓烈刺鼻的气味瞬间弥漫开来,让殿中不少人都皱起了眉头。只见瓮中盛满了粘稠如糖浆、漆黑如墨的液体,在透过琉璃窗的光线下,泛着幽幽的、不祥的暗光。

一名内侍颤抖着点燃一支火把,按照扶苏的示意,缓缓靠近瓮口。

当跳跃的火焰接触到那黑色液面边缘的瞬间——

“轰!”

一声沉闷的爆燃声响起!一道炽烈无比的橘红色火舌猛地从瓮口窜起,足有数尺高!滚滚的黑烟伴随着刺鼻的气味迅速升腾!那火焰的温度极高,逼得持火把的内侍和周围士兵连连后退!

整个麒麟殿,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猛烈而怪异的火光与浓烟所充斥!

“保护陛下!”蒙恬反应极快,一个箭步挡在扶苏身前,手按剑柄,目光锐利地盯着那燃烧的黑瓮。

然而扶苏却一把推开蒙恬,非但没有后退,反而向前一步,他的眼睛死死盯着那跳跃的、散发着恐怖高温的黑色火焰,脸上没有丝毫恐惧,只有一种近乎痴迷的狂喜和震撼!火光映照着他年轻而坚毅的脸庞,也映照着他眼中那洞穿历史迷雾、看到未来的璀璨光芒!

“天佑大秦!”扶苏的声音,穿透了火焰燃烧的噼啪声和众人的惊呼,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开创纪元的激动,在麒麟殿中轰然回荡:

“此非怪异之物!此乃上天赐予我大秦,开启万世未有之变局的……‘工业血液’!传朕旨意,此物,命名为‘石油’!工部百矿勘探院立首功!重赏!程邈!”

“臣在!”程邈也被眼前这狂暴燃烧的“黑水”和皇帝陛下的话震得心神激荡。

“即刻抽调最得力之大匠,组建‘石油院’!专司此‘石油’之勘探、开采、运输、储存、以及……应用研究!”扶苏的声音斩钉截铁,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给朕挖!给朕炼!给朕找出它能烧锅炉、能铺路、能造出无数神奇之物的方法!不惜一切代价!此物,将与我大秦铸就真正的……不朽帝国!”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北宋振兴攻略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穿越:新妃十八岁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糜汉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医道风云志我执天下我是王富贵穿越大明我成了老朱儿子!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烧锅千年烟火传正德五十年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穿越成了福岛正则庶出子三国:我,交州土皇帝!石器革命废物太子,开局召唤妲己世子去哪了?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天下一帝秦始皇皇后们,这真不是后宫聊天群白衣盗寒门逆袭:我用科技平天下大秦帝国风云围棋少年,我在大明举重若轻网游三国数据化黄巾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一剑照汗青玉佩乾坤:锦衣卫的现代逆袭绣春雪刃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穿成孙武门徒,我靠孙子兵法狂飙大明首辅:杨士奇朕的大秦!万邦臣服!天幕:玄武门大舞台,有胆你就来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天幕刷视频,返现一点点1621,不一样的大明我靠灵泉空间,收服八十八位美女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蓝月闪烁之时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穿越大清,皇帝居然带头剪辫?千秋一烬谁说神罗不算罗多子多福,开局就送绝美老婆退隐江湖那些年开局天幕曝光:我未来统一全球跛王爷青铜账簿与铁王座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晚清三杰恩仇录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解差传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