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台玻璃幕墙外的景象正变得热火朝天。
十台钢铁巨兽刚完成第一轮耕耘,履带碾过新翻的沙土地,留下两道深褐色的辙印,转眼就被工作人员围住。
他们手脚麻利推着播种模块的滑轨凑上来,销钉穿过接口时发出清脆的“咔哒”声,不过五分钟,刚才还在翻土的巨兽身后就挂载上“新装备”。
武振邦正看得入神,秦若雪在旁轻敲屏幕:“看三号机那边,播种模块的输种管已经预热好了。”
屏幕上立刻切出特写:65米宽的播种架上,数百个细密的排种口正微微颤动,顶端的种箱里,改良过的耐旱麦种泛着浅黄的光泽。
操控三号机的是个叫杰瑞的年轻技术员,他捏着操纵杆往前一推,原本停在原地的巨兽缓缓启动,
排种口贴着垄沟碾过去,土粒被压得簌簌往下落,恰好盖住刚播下的种子,连覆土厚度都分毫不差。
屏幕右侧的数据栏里,“播种深度2.3cm”“株距15cm”的数字正实时跳动。
“这比人工撒种匀多了!”
塔台下传来惊呼声。武振邦低头一看,几个跟着来的老农夫正扒开土块数种子,每处垄沟里都躺着三粒麦种,间距像用尺子量过似的。
其中个戴草帽的老头直起身叹:“以前小型拖拉机拉犁播种,一天能弄十亩就不错了,还总有些地方漏种……这铁家伙走一趟就是65米宽,顶得上过去几十台了!”
话音刚落,远处的五号机突然扬起烟尘。原来它刚播完一片洼地,正顺着预设路线转向坡地。
履带在沙坡上碾过,车身却稳得没晃一下——秦若雪笑着解释:
“自动驾驶系统连坡度都算好了,播种口会自动调高度,坡上坡下的种子深度一样。”
武振邦忽然注意到,每台巨兽身后都跟着辆小型皮卡车,车上的人正拿着纸笔记录。
秦若雪见他好奇,又道:
“是在测土壤湿度。刚才耕耘时传感器已经扫过一遍,播种时再补测,数据会传到云平台,要是哪块地太干,后面的滴灌车就会重点浇。”
说话间,头一台完成播种的机器已经掉头往回走。
它刚驶过的地方,原本泛着白的沙地被翻成了深褐,垄沟像用墨线弹过一样的笔直。
新播的种子藏在土下,只留些微隆起的痕迹。
风一吹过,带着新翻泥土的腥气,竟比办公室里的茶香还让人心里踏实。
杰瑞在操控台前喊:
“武先生!这片地播完啦!要不要换收割模块试试?”
武振邦摆摆手,目光却离不开那些正在作业的巨兽。
它们在辽阔的沙地上排开,像一队沉默的钢铁士兵,巨大的一人多高的车轮卷起沙粒又落下,身后却留下一片能长出粮食的希望。
他忽然想起跟戴维打电话时说的
“能让地长出粮食的就是规矩”,
此刻看着这满眼的垄沟与新种,倒觉得这话比昨天更实在了些。
秦若雪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别看了,下一片地要开始了。”
武振邦回过神,见十台机器正陆续转向新的区域,排种口再次嗡鸣起来。
他忽然笑了:“等这些麦子熟了,老戴维怕是要亲自来求咱们多给点种子。”
秦若雪挑眉:“那时候可就得谈条件了——比如,让他把移民审批放宽些?”
两人相视而笑时,塔台下传来一阵欢呼。
农业技术人员经过测试宣布,播种的质量大大超过了设计指标。
塔台下的工作人员互相握手拥抱庆祝着塔台下的欢呼声浪还未平息,武振邦的目光却已越过欢呼的人群,投向了更远处。
只见那十台完成播种的钢铁巨兽并未停歇,它们在一阵低沉的液压声中,依次与身后的播种模块分离。
工作人员再次敏捷地冲上前,操作机械臂将新的模块。
那闪烁着金属寒光的联合收割模块,沿着滑轨精准地推送到位。
“咔哒!咔哒!”
销钉锁死的脆响接连响起,比之前似乎更加沉重有力。
转眼间,方才的播种者便化身为了收割者,宽大的割台上,密密麻麻的锯齿状割刀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
“振邦,下一片是早期改造的试验田,已经达到收割标准了。”
秦若雪在一旁适时提醒,她的手指在控制屏上轻点,将一片位于缓坡之上、泛着金黄色彩的田块放大显示在主屏幕上。
武振邦微微颔首,没有多言,只是专注地看着。
杰瑞操控着一号机,率先驶向那片金黄的麦田。
巨大的钢铁身躯碾过田埂,平稳地切入麦浪之中。
当割台前端的三棱形分禾器轻柔地拨开麦丛,后方高速旋转的割刀瞬间便将一束束麦秆齐根切断。
屏幕上的特写镜头清晰捕捉到这一过程:麦秆被整齐地送入拔禾轮,然后如同温顺的溪流般被卷入机器腹地。
右侧数据栏飞速刷新:
“作业幅宽8米”、
“割茬高度12cm”、
“喂入量15kg\/s”……
“快看!出粮了!”塔台下有人惊呼。
只见一号机右侧的巨大卸粮筒突然昂起头,金黄色的麦粒如同瀑布般汹涌喷出,准确地灌入一旁同步行驶的运粮卡车的货箱里。
那麦粒饱满干燥,在阳光下跳跃,形成一道炫目的金色虹流。
几乎是同时,机器后方吐出了被粉碎得均匀细碎的麦秸,如同给土地铺上了一层柔软的棕黄色地毯。
空气中开始弥漫开新麦特有的清香气味,混合着柴油和钢铁的气息,竟奇异地令人振奋。
那位之前感叹过的戴草帽老农,快走几步赶到地头,弯腰抓起一把刚从卸粮管里喷出的麦粒,放在掌心仔细捻看。
又放进嘴里咬了一颗,脸上瞬间布满难以置信的惊喜:
“干!净!饱!这……这直接就能进仓了!省了多少事啊!”
武振邦闻言,嘴角终于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他注意到,每一台收割机都配备了先进的传感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麦粒的含水量、杂质率乃至蛋白质含量,这些数据无一遗漏地显示在塔台的主控屏幕上,并同步上传至云端。
秦若雪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流说:
“根据实时监测,这批小麦的平均含水量仅13.2%,远超一级粮标准。智能控制系统已经根据粮食品质,自动优化了脱粒滚筒的转速和清选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