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啦 ——!”
盛夏的午后,清溪镇安置区的阳光烈得晃眼,柏油路被晒得泛出油光,连院角的梧桐树都蔫蔫的,叶子打了卷。林家 101 室的客厅里,风扇 “嗡嗡” 转着,吹起桌上复习资料的纸角,林晓梅正蹲在地上,把高三一年的笔记按科目分类整理,码得整整齐齐,像一摞摞精致的砖头 —— 红色封面是语文,蓝色是数学,黄色是英语,每本封面上都用钢笔写着 “高考备考”,字迹清秀,透着股认真劲儿。
“晓梅,歇会儿,喝碗绿豆汤。” 赵秀兰端着个白瓷碗走进来,碗里的绿豆熬得软烂,汤面上飘着两颗红枣,是她早上刚煮的,放井里镇了半天,凉丝丝的正好解暑,“别总蹲地上,腰该酸了,妈给你搬个小凳子。”
晓梅接过碗,喝了一口,甜意顺着喉咙滑下去,驱散了午后的燥热。她直起身揉了揉腰,看着堆在墙角的复习资料,忍不住笑了:“妈,这些笔记以后给晓阳用吧,上面记了不少老师讲的重点,比买的辅导书还管用。”
“好啊,晓阳要是有你一半认真,我就放心了。” 赵秀兰坐在旁边的藤椅上,帮着把散落的纸片夹进笔记本,“昨天你王奶奶还来问,说她孙子明年上高三,想借你的笔记看看,你愿意不?”
“当然愿意!” 晓梅点点头,眼里满是爽快,“笔记放着也是放着,能帮到别人最好。王奶奶平时总给我送豆沙包,这点忙算啥。”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还有晓阳的喊叫声:“姐!姐!我回来了!”
晓阳背着书包跑进来,手里攥着张数学卷子,上面画着个大大的红勾,分数栏写着 “98”。“姐,你看!我数学考了 98 分!老师说我进步大,还奖励我一块橡皮!” 他把卷子递到晓梅面前,小脸蛋晒得通红,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却没顾上擦。
“真厉害!” 晓梅接过卷子,仔细看了看,指着上面的错题说,“这道应用题要是再仔细点,就能考 100 分了。下次算的时候,先把已知条件列出来,别着急下笔,跟我之前教你的一样。”
“知道了!” 晓阳点点头,凑到晓梅身边,看着地上的复习资料,小声问,“姐,成绩啥时候能查啊?我都等不及想知道你考了多少分了!”
“快了,老师说下周三就能查。” 晓梅摸了摸弟弟的头,眼里带着点期待,又有点紧张,“到时候咱们一起查,让你当小助手,帮我念准考证号。”
晓阳一下子蹦起来:“好!我肯定能念对!”
客厅里的温馨还没散,院门外突然传来了张婶的声音,带着点刻意放大的调子:“刘姐,你说现在的孩子,读那么多书有啥用?我侄女初中毕业就去打工,现在一个月能赚四千多,比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挣得还多!”
赵秀兰手里的动作顿了顿,眉头轻轻皱了下,却没起身。晓梅也听见了,却只是笑了笑,继续整理笔记 —— 她知道张婶是故意说给她听的,自从高考结束,张婶就总爱绕着林家院子说这种风凉话,一会儿说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会儿说 “女孩子读太多书嫁不出去”,晓梅早就习惯了。
“别理她,她就是见不得别人好。” 赵秀兰拍了拍晓梅的手,声音放得轻,“你王爷爷昨天还跟我说,他孙子要是能像你一样踏实,他就烧高香了。咱日子过得好不好,不用跟别人比,自己心里清楚就行。”
晓梅点点头,拿起一本英语笔记翻了翻,里面夹着张去年冬天的照片 —— 是她趴在书桌前背书的样子,台灯亮着暖黄的光,桌角放着奶奶给的暖水袋。她想起那些天还没亮就起床背书的清晨,想起夜里挑灯做题的深夜,想起家人端来的热牛奶、煮好的鸡蛋羹,心里突然一点都不紧张了 —— 不管成绩怎么样,她都努力过了,也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人的付出。
接下来的几天,林家的日子依旧踏实,却多了份隐隐的期待。建国每天从木工铺回来,都会问一句 “今天老师没说查成绩的事?”;林老太则每天给晓梅煮鸡蛋羹,说 “吃了补脑子,成绩肯定好”;赵秀兰更是翻遍了日历,把查成绩的日子圈了又圈,生怕记错了。
查成绩的前一天晚上,晓梅有点失眠。她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光,脑子里一会儿闪过数学卷子上的最后一道大题,一会儿想起英语听力里的一个模糊选项,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跳个不停。
“晓梅,还没睡?” 赵秀兰轻轻推开门,手里拿着个暖水袋,“我看你屋里灯还亮着,是不是紧张了?”
晓梅坐起来,点了点头:“妈,我有点怕考不好,辜负你们的期望。”
“傻孩子,说啥呢。” 赵秀兰把暖水袋放在晓梅手里,坐在床边摸了摸她的头,“你从高二开始就没偷过懒,每天起早贪黑的,就算考不好,妈也不怪你。再说了,凭你的踏实劲,不管干啥都能行 —— 跟你爸学木工,你能把家具做得又结实又好看;去当老师,你能把学生教得明明白白,这些都比分数重要。”
晓梅抱着暖水袋,心里暖烘烘的,眼眶有点红:“妈,谢谢你。有你们支持我,我啥都不怕了。”
“这才对嘛。” 赵秀兰笑了,“快睡吧,明天才有精神查成绩。我跟你爸、奶奶、晓阳都在客厅等着,陪你一起查。”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晓梅就醒了。她穿上件浅紫色的连衣裙,洗漱完就坐在客厅的电脑前,手指反复摩挲着鼠标,心里还是有点慌。
林老太坐在旁边的藤椅上,手里攥着串佛珠,嘴里小声念叨着 “菩萨保佑”;建国和赵秀兰坐在沙发上,手里都端着杯没喝的茶水,目光紧紧盯着电脑屏幕;晓阳则趴在桌子边,手里拿着晓梅的准考证,一遍又一遍地念着上面的号码,生怕记错了。
“时间到了!可以查了!” 晓阳突然喊了一声,把手里的准考证递到晓梅面前,“姐,快输号码!”
晓梅深吸一口气,接过准考证,手指有点抖,慢慢输入号码。每输一个数字,客厅里的空气就紧张一分,连风扇的 “嗡嗡” 声都显得格外响。林老太停止了念叨,眼睛瞪得圆圆的,紧紧盯着屏幕;建国和赵秀兰身体前倾,手都攥在了一起。
“回车!” 晓梅按下回车键的瞬间,全家都屏住了呼吸。
屏幕上的页面慢慢刷新,成绩一点点跳出来 —— 语文 128,数学 135,英语 130,文综 242,总分 635!比省重点大学师范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高了 42 分!
“635!姐,你考了 635 分!” 晓阳一下子跳起来,抱着晓梅的胳膊使劲晃,声音都变调了,“你考上了!你考上你想去的大学了!”
赵秀兰看着屏幕上的分数,眼泪 “唰” 地掉下来,手里的茶杯 “啪嗒” 掉在桌上,茶水洒了一地,她却顾不上擦,只是反复念叨:“我的闺女…… 终于考上了…… 没白辛苦……”
建国也笑了,眼角有点红,他走过去拍了拍晓梅的肩膀,声音有点哑:“好样的!没给咱林家丢脸!爸下午就关了木工铺,带你去镇上买新衣服,开学穿!”
林老太颤巍巍地走过来,摸了摸屏幕上的分数,又摸了摸晓梅的脸,眼泪也掉了下来:“咱晓梅有出息!以后当老师,教书育人,是正经的好出路!奶奶今天给你煮饺子,放三个鸡蛋,讨个好彩头!”
全家的欢呼声引来了邻居,住在隔壁的刘寡妇抱着孩子跑过来,趴在窗户上看屏幕,笑着说:“晓梅真棒!这分数在镇上都能排前几名!张婶要是知道了,看她还说不说风凉话!”
正说着,张婶拎着个菜篮路过,听见院里的欢呼声,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来。她凑到电脑前,看见屏幕上的分数,脸上的表情有点复杂,先是惊讶,接着是尴尬,最后勉强挤出个笑:“晓梅…… 考得真不错…… 比我之前想的好多了……”
“谢谢张婶。” 晓梅笑着回应,没有提之前的风凉话,只是指了指桌上的绿豆汤,“张婶,喝碗绿豆汤吧,刚从井里镇的,凉丝丝的。”
张婶愣了一下,赶紧摆手:“不了不了,我还得去买菜,先走了。” 说完,拎着菜篮匆匆走了,脚步比平时快了不少,连菜篮里掉出来的一根黄瓜都没顾上捡。
看着张婶的背影,刘寡妇忍不住笑了:“她就是嘴硬心软,其实心里也羡慕你家晓梅有出息。”
赵秀兰笑着摇摇头,拿起抹布擦桌上的茶水:“不管她咋想,咱自家孩子有出息,比啥都强。晓梅,快给你王奶奶打个电话,让她也高兴高兴,她昨天还念叨着你的成绩呢。”
晓梅点点头,拿起电话,手指轻快地拨号。电话接通的瞬间,她听见王奶奶惊喜的声音:“晓梅?是不是考得好?快跟奶奶说说!”
晓梅笑着把分数告诉王奶奶,院子里的笑声、说话声,混着电话里的叮嘱声,还有风扇的 “嗡嗡” 声,把这个盛夏的午后,衬得格外温暖、热闹。
下午,建国果然关了木工铺,带着晓梅去镇上买新衣服。赵秀兰也跟着去了,帮着挑款式、讲价;晓阳像个小尾巴,跟在后面,一会儿说 “这件粉色的好看”,一会儿说 “那件蓝色的显白”,惹得店员都笑了。
买完衣服,建国又带着全家去了镇上的餐馆,点了晓梅爱吃的可乐鸡翅、清蒸鱼,还有林老太爱吃的炒青菜。饭桌上,建业也赶来了 —— 他从五金店听说晓梅考了高分,特意提前关店赶过来,还带来了个新书包,是给晓梅开学用的,上面印着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的字样。
“晓梅,这个书包送给你!” 建业把书包递过去,眼里满是骄傲,“以后你在大学好好学习,要是钱不够用,跟我说,我五金店最近赚了不少,能帮你分担。”
晓梅接过书包,心里满是感动:“谢谢叔叔,我在大学会好好努力的,以后当了老师,回来教镇上的孩子,也帮你和爸的忙。”
建国举起酒杯,看着眼前的家人,眼里满是踏实:“咱林家这辈子,没什么大本事,就靠‘踏实’两个字过日子。晓梅考上大学,是她自己努力,也是咱全家齐心的结果。以后不管遇到啥困难,咱都像现在这样,互相帮衬,日子肯定能越过越红火!”
“对!互相帮衬!日子红火!” 全家都举起杯子,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像一首温暖的歌,在餐馆里久久回荡。窗外的阳光依旧热烈,却没了之前的燥热,反而透着股喜庆的暖意 —— 这是属于林家的喜悦,是靠踏实奋斗换来的捷报,也是属于这个普通家庭,最珍贵、最温暖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