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正是踏青的好时候。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涌向郊外的青山绿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一时间,踏青的人潮如织,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我也随着人流漫步前行,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山腰处。这里的风景宜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让人心情愉悦。然而,就在我陶醉于这美景之中时,却突然发现自己误入了一片荒芜的丘墓。
刚才还漫山遍野的桃夭李艳,此刻却骤然失去了色彩,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所笼罩。我定睛一看,只见这片丘墓中只有几处歪斜的墓碑,半掩在深草之间,显得格外凄凉。这些墓碑就像是大地沉默而嶙峋的骨节,默默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
原本温暖的微风,在这里也似乎变得有些阴凉,让人不禁心生寒意。原本喧闹的游人,也在这一瞬间变得安静下来,仿佛被这肃穆的氛围所震慑,不敢再发出一丝声音。
我缓缓地走近其中一块残碑,俯身细察。只见这块墓碑上布满了青苔,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仿佛被岁月的泪水所侵蚀。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勉强辨认出“某氏孺人”几个字。
在碑脚处,生长着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它们瑟瑟地开放着,淡紫色的花瓣在风中轻轻颤动,仿佛是幽魂无声的叹息。我伸出手指,轻轻拂过那冰凉的碑石,那股冷意瞬间穿透骨髓,让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我突然意识到,人生在世,无论生前如何追逐名利,如何忙碌奔波,最终都不过是这方寸之地的一抔黄土。万贯家财、一身荣辱,在死亡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最终都只能坍缩成这苔痕下几个模糊的刻痕。
名利之心,就如同沸汤沸雪一般,在这一瞬间被彻底消融,消失得无影无踪。
正当怔忡之际,山风忽送来远处梵钟的余响,一声声,清越而苍茫。循声望去,山寺飞檐在松柏间露出一角,香火青烟袅袅升腾。心中一动,便向那钟声来处走去。
当我踏入寺门的那一刻,一股喧闹的人声和浓郁的香火气如潮水般向我涌来。我不禁为之一震,这股热烈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这里的香火旺盛。
放眼望去,只见善男信女们虔诚地伏跪在蒲团上,双目紧闭,双手合十,脸上流露出肃穆而庄重的神情。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小心翼翼,仿佛生怕打扰到这神圣的氛围。
伴随着经声梵呗的响起,那声音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在殿堂的梁柱间激荡回响。这庄严肃穆的法音,让人的心灵也随之平静下来。而那庄严的佛像,在缭绕的香烟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
我静静地站在那里,一种莫名的肃然从心底油然而生。仿佛那沉睡已久的修行之念,在这钟磬与诵经声的猛然唤醒下,如蛰虫被惊雷惊醒一般,蓬勃而难以抑制。
然而,当我的目光越过那袅袅升起的香烟时,却瞥见了殿角的一尊小佛。令人惊讶的是,这尊小佛的莲座下竟然也堆积了一层薄薄的浮尘。这一发现让我心中的敬畏之情稍稍减淡了一些。
我再次回望殿外,只见那荒烟蔓草的丘墓,此刻正静静地伏在春山苍翠的怀抱里。这一景象与寺内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心生感慨。
突然间,我心头的迷雾豁然开朗:山寺的庄严与丘墓的寂寥,其实不过是一枚铜钱的两面罢了。这香烟缭绕的道场,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坟茔呢?它埋葬着人间的痴妄,却也催生着超脱的祈愿。而那丘墓的荒寒,又何尝不是最直白的道场呢?它以永恒的沉默,向人们开示着荣枯的真谛。
踏出寺门时,暮钟又起,余音在群山间回荡不绝。回首望,寺宇的飞檐渐渐融入苍茫暮色,而山腰那片丘墓,亦在夕照里模糊了棱角,唯余一片温柔起伏的轮廓。原来修行之念不必全系于蒲团之上,看破之心也不必尽待荒冢之前。此身行处,丘墓是道场,古寺亦是坟茔;而真正的清净,只在心头方寸之地,不为香火所染,亦不被荒烟所蔽。
从此行走在人间道场,步步皆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