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无望德,此无示恩”,古语如清泉流过心头,点醒我穷交所以能长;而“望不胜奢,欲不胜餍”,则如同沉重警钟敲响,警示着利交最终必忤的必然宿命。所谓淡者如水,浓者似蜜,其中深意,却在我与祖父经历的两段人生里渐渐显露出来。
祖父的茶摊,静静地立在村头那棵古老的槐树下,仿佛是这片土地上的一个永恒存在。茶摊的几张竹椅,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变得有些破旧,坐上去时会发出“吱呀”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而那几只粗陶茶碗,也都或多或少地有了些缺口,但这并不影响老人们在这里品茶聊天。
每天,总有那么几位邻村的老者会准时来到这里。他们围坐在茶摊旁,或谈天说地,或分享彼此的生活琐事,笑声朗朗,回荡在这宁静的乡村空气中。祖父的粗茶虽然简单,但却香气四溢,让人回味无穷。而且,祖父从不收钱,他说这只是为了给老人们提供一个相聚的地方。
老人们也都心领神会,他们每次来都会顺手带来一些自家种的青菜或几枚鲜果。这些礼物虽然并不贵重,但却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记得有一次,张爷爷提着几根新摘的黄瓜来到茶摊,祖父笑着接过,然后转身去张罗午饭。在茶桌旁,他们相视而笑,那笑容里没有丝毫的客套,只有彼此间最真挚的情谊。
在这个小小的茶摊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浮躁,只有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情感交流。那清泉般的笑声和温暖的笑容,如同一股清泉,在人们的心中静静地流淌,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然而,祖父并非一直如此。在他的人生中,曾经有过一位被称为“富贵”的朋友。这位富商非常富有,经常给祖父送来各种贵重的礼物。其中一次,他送来了一套精美的茶具,这套茶具制作工艺精湛,材质上乘,显然价值不菲。
面对这样的厚礼,祖父并没有欣然接受,而是坚持要回赠一份礼物。他从自己珍藏多年的茶叶中挑选出了最上等的野山茶,作为回礼送给了富商。这野山茶虽然不是什么名贵的品种,但却是祖父亲手采摘、精心炒制而成,具有独特的风味和香气。
富商收到祖父的回礼后,似乎对野山茶很感兴趣,不久之后,他又送来了一份更贵重的礼物——上好的碧螺春。这种茶叶以其鲜嫩的叶片和清新的口感而闻名,是茶叶中的上品。祖父依然没有接受这份礼物,而是再次回赠了自己珍藏的另一种茶叶。
这样的往来持续了一段时间,每次富商送来的礼物都越来越贵重,而祖父的回礼也总是他珍藏的茶叶。然而,有一天,富商再次登门拜访,这次他带来的礼物是用金丝楠木盒装着的名茶。这金丝楠木盒本身就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再加上里面装着的名茶,其价值可想而知。
面对如此贵重的礼物,祖父感到十分为难。他已经将自己珍藏的茶叶都回赠给了富商,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再送给他的了。经过深思熟虑,祖父决定婉拒这份礼物。当他向富商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只见富商的笑容瞬间僵住了,他显然没有想到祖父会拒绝他的礼物。
不久之后,关于祖父“不晓人情”的风言风语便开始流传开来。人们纷纷议论说祖父不识好歹,不懂得接受别人的好意。然而,祖父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原则,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
最终,那套精致的茶具被祖父默默地收了起来,从此被尘封在角落里。它仿佛成为了一个象征,提醒着人们不要被物质所迷惑,不要让欲望蒙蔽了双眼。果然,奢望就像一个无底洞,永远无法填满;而欲壑难平的结果,往往是利交之路最终变成了绝壁,人心也在算计的迷途里渐行渐远,最终走散。
多年后,当那位富商的儿子突然登门替父致歉时,祖父拿出旧茶具为他沏了最普通的茶。少年捧着粗陶碗的手微微颤抖,低头轻声说:“家父……临终前说,他此生最贵重的茶,仍是当年您赠的那包野山茶。”
少年离开后,我望着那碗粗茶,茶烟袅袅,竟在碗中映出了古语真意:穷交之“穷”,原来是心无负累、无欲无求的澄澈境界。君子之交淡如水,其淡者正因无求无欠,其清者恰在无所期许——唯此无望无示的真心,方如深泉不枯,浇灌出人世间最经霜不凋的信任藤蔓。
那晚我重新洗净了祖父的粗陶茶碗,郑重地斟满茶水;碗边豁口处,正倒映出窗外一轮清亮圆满的明月——原来人心中无欲的豁达,才真正盛得下这天地间最圆满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