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如钟:“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惮初难。”这十六字箴言,非是教人无悲无喜,而是为生命行舟指明一条穿越风波的中流航道——不因逆浪而倾帆,不因顺风而忘舵,方能在无常世海中稳渡千重浪。
“毋忧拂意”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忧虑那些不如意的事情。就像寒梅在雪地中傲然挺立一样,它在严寒的环境中蕴藏着春天的信息。
昔日,张骞手持符节,毅然西行。他穿越茫茫大漠,风沙如刀,啮噬着他的骨头;匈奴的铁骑如铁桶一般将他围困,长达十年的困顿生活,让他仿佛坠入了无底的深渊。然而,他的志向如同昆仑山上的美玉一般,虽然被尘垢所蒙蔽,但那耀眼的光芒却从未熄灭。最终,他成功地开辟了西域的通道,那清脆的驼铃声,响彻在丝绸之路的云霞之间。
拂意的境遇并非绝境,实际上,它是锤炼一个人意志和勇气的熔炉。在逆境中前行的足迹,比在顺境中划船的痕迹更能深深地铭刻在历史的长卷之上。
“毋喜快心”的告诫,就如同悬挂在顺行之舟旁边的警钟。李自成率领大军攻入北京时,百姓们“吃他娘,穿他娘”的欢呼声似乎还在耳边回荡,然而,当他坐在金銮殿上,屁股还没坐热龙椅,就已经在“快心”的迷醉中失去了往日的锋芒。他放纵士兵肆意劫掠,不修整法律制度,最终导致他在九宫山走上了英雄末路。
人在得意忘形的时候最容易沉沦,就如同船在平静的水面上行驶,反而会忘记水下隐藏的暗礁。
至于“毋恃久安,毋惮初难”这句话,就如同一只鸟的双翼一样,两者缺一不可。唐太宗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他在位期间,贞观之治的辉煌如同太阳一般耀眼,各国的使者都前来朝拜他这位天子。然而,他始终保持着警惕,犹如站在悬崖边上一样小心翼翼。即使在半夜,他仍然在批阅奏章,甚至将魏征的谏言悬挂在屏风上,时刻提醒自己。他以“守成难”作为警示,使得唐朝的盛世如同松柏一样长久不衰。
再看看玄奘法师,他独自一人走出玉门关,明知道前往“西天”的道路如同攀登天梯一样险峻,但他却以“不到天竺,绝不向东走一步”的决心,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最终,他成功地将贝叶经带回了华夏大地,让佛法的光辉照亮了这片土地。
人生在世,忧愁、喜悦、安全、危险就如同四季的更替一样不断变化。聪明的人应该学习苏轼在赤壁泛舟时的心境,无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景象如何变化,他都能抱着“逝者如斯”的豁达心态;应该效仿王羲之在兰亭举行修禊仪式时的态度,即使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美好时刻,也能怀有“死生亦大矣”的清醒认识。只有保持这样的心境,才能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看到希望的星火,在心情愉悦时听到警醒的霜钟,在长久安逸时看到潜在的危机,在初次遇到困难时勇敢地踏上春天的薄冰。
心灯自明,则忧喜不侵其神;志磐立定,则安危不易其轨。行走于苍茫世途,唯有此十六字如北斗悬天——它不赐人顺风,却予人稳舵的腕力;不承诺坦途,而赋跋涉者以穿云裂石的脚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