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有云:“士君子处权门要路,操履要严明,心气要和易。”这句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士人在权力旋涡中如何立身的法则:应当以清正廉洁的操守作为不可动摇的根基,以温和平易的心气作为化解暴戾之气的良方。
操履严明,是君子立于权要的第一道脊梁。一个人的操守如果有亏,即使他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如同在沙滩上建造高塔一般,根基不稳,终有倒塌之日。明代的于谦,在担任山西、河南巡抚时,虽然手握大权,但他始终坚守“清风两袖朝天去”的志向,拒绝接受任何财礼,只带着两袖清风进入朝堂。他的行为就像中流砥柱一样,让那些心怀不轨的小人都收敛了自己的行为。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严嵩。严嵩虽然才学出众,但他却纵容自己的儿子严世蕃收受贿赂、卖官鬻爵。最终,在严家权势最显赫的时候,也为他们家族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由此可见,一个人所处的权位越高,就越需要有像精金美玉一样的操守,不被污浊的世风所沾染,这样才能在世间立足,行得稳、走得远。
然而,一个人的操守虽然坚定,但也需要“心气和易”来滋润和调和。过于刚硬地执着坚守,就像坚硬的物体容易折断一样;对待他人如果缺乏宽厚,就容易产生怨恨和恶毒。海瑞的清廉名声震动天下,他被称为“海青天”确实是名副其实。然而,他的处世方式过于严峻,甚至有“海笔架”的称号。他的刚烈之气虽然让贪污腐败的人感到恐惧,但也在无形中树立了太多的敌人,以至于他的晚年非常孤独寂寞,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相比之下,富兰克林在制宪会议中就深刻理解了这一点。他一方面坚定地坚持废除奴隶制的立场,另一方面又以幽默和智慧来化解僵局。他说:“愿太阳永不灼伤在座任何一位尊贵的先生”,这句话就像春风吹拂着冰块一样,温和而又巧妙地缓解了紧张的气氛。最终,他的和气与平易帮助宪法艰难地诞生了。
所谓“心气和易”,并不是指要放弃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而是要用柔韧的智慧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开辟出一条前行的道路。
在当今这个充满权力纷争的时代,这条准则依然如同明灯一般闪耀着光芒。那些操行严谨、坚守原则的人,就如同当代许多清正廉洁、自我约束的公仆们一样,他们为公权力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堤坝,守护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而那些心气平和、易于相处的人,则宛如那些善于沟通、能够凝聚众人共识的智者,他们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巧妙地化解矛盾,推动着善政的实施。
比如说,某市的一位纪检干部在办理案件时,不仅能够严格遵守底线,不被权力和利益所动摇,还善于运用同理心去感化那些违纪者。他以公正而又温暖的方式对待审查对象,让他们在感受到法律威严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人性的关怀。最终,这些审查对象被他的刚柔并济所打动,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这种刚柔相济的处世之道,正是士君子在权力场中安身立命、成就事业、造福民众的永恒智慧。因此,士君子身处权力的核心地带和重要通道时,应当以严明的操守作为立身的根本,以和易的心气作为处世的春风。刚强者要坚守自己的节操,但不至于冷酷生硬;柔弱者要润泽自己的行为,但不能失去原则。只有如此刚柔并济,才能在权力的激流中既保持内心的纯净如美玉,又能够润泽四方,最终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时代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