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有一本厚厚的记事本,那本子我向来不许碰触。偶然一次我翻开来,只见那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数字:某年某月,购某书一本,价几元几角;某日某时,为付补习费又花去几百元……一笔笔,一条条,如同精密的账簿,记尽父亲为我付出的一切代价。
我凝视着这些数字,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这些数字不仅仅是简单的账目,它们代表着父亲对我的关爱和付出。每一笔支出都承载着他对我的期望和努力,让我深感愧疚和感激。
我不禁想起父亲平日里的点点滴滴,他总是默默地为我付出,从不抱怨辛苦。无论是购买学习用品还是支付各种费用,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责任。而我,却常常对他的付出视而不见,甚至有时还会觉得理所当然。
然而,当我看到同学和他父亲之间的互动时,我才意识到这种自然而然的亲情是多么珍贵。同学的父亲在弯腰修理自行车时,汗珠沿着额头蜿蜒流下,衣服上沾满了油污,但他依然专注地工作着。同学端上一杯水,他父亲头也不抬地接过,两人之间没有一句关于辛苦或感激的话,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
这一幕让我明白,亲情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来表达,它就像那清风吹过树梢,枝与叶互相摇曳,彼此之间的默契和关怀早已深入人心。父亲对我的爱也是如此,他用实际行动默默地付出,而我却常常忽略了这份深情。
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珍惜父亲的爱,也学会了用行动去回报他的付出。我会主动帮忙做家务,关心他的生活,让他感受到我的爱和感激。因为我知道,亲情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用心去呵护和珍惜。
回家后,我忍不住向母亲提及那本记账簿。母亲正在厨房忙碌,闻听此言,她手中活计略略停顿,目光却如常温和:“记什么呢?父母照顾孩子,天经地义,哪有这般细算的道理?我啊,只记得你热汤的温度,记得你掌心的茧,这些糊涂账谁又算得清呢?”她语气平实,却像一阵风,将我心头盘踞的疑云吹散不少。
恰在此时,父亲回来了,照例翻出他的簿子。可当他抬起头,却撞见母亲正轻轻擦拭我额上的汗水,眼神里尽是无声的抚慰与温存。父亲怔住了,那本他视若珍宝的记事簿,此刻却仿佛变作一块灼热的铁。他猛地抓起本子,用力撕扯起来,纸页纷纷扬扬,飘落如枯叶坠地。他嗓音微颤,低语道:“这账,不算了。算得再清,又有什么意思?”
父亲最终将撕碎的纸片尽数埋在了院中那棵老槐树下。从此之后,我们家再无谁为付出而记账,亦无谁为受惠而刻意致谢。亲情本非可计算之物,一旦如市场交易般施者居功,受者怀恩,那至亲至爱岂不成了陌路?
——就在那棵老槐树下,月光筛下斑驳的树影,树影摇曳之中,我仿佛听见树根在黑暗深处正与大地呢喃低语。落叶归根滋养泥土,泥土亦默默承托着树身,此间何曾有过一声道谢?万物生长,不过天理循环、自然本分。
亲情原非秤杆上的斤两,若以“施恩”与“报恩”的算珠拨动关系,则无异于亲手将血脉之亲推入冰冷市集——在那里,每一寸温暖都标上了价格,每一次呼吸都需兑换筹码;唯有撕碎账本,才能让那浑然天成的爱意,如古树深根般在无言中彼此缠紧,在默然中抵达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