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小心翼翼地将刘备从马背上解下,探了探鼻息,虽然微弱,但还算平稳,只是依旧昏迷不醒。
他稍稍松了口气,这才将目光投向那群接应者。
“诸位恩公,救命大恩,关某没齿难忘!不知诸位是……”
关羽抱拳行礼,语气诚恳而带着警惕。
那刀疤脸汉子拱手还礼,低声道:
“关将军不必多礼。我等奉文和先生之命,在此等候多时了。”
“文和先生!”
关羽和张飞同时失声。
关羽心中豁然开朗,难怪贾诩昨夜匆匆来访,原来是早已料到今日之变,提前布置了接应!
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既有感激,更有悔恨——
若大哥当时肯听贾诩一言,或许不至于落到如此田地!
“文和先生现在何处?”
关羽急忙问道。
“先生料定府邸必遭围攻,安排我等在几条可能的突围路线上接应。
先生本人……为防万一,已不在原处宅邸。”
刀疤脸汉子含糊地答道,显然不愿多透露贾诩的行踪,
“先生吩咐,若接到诸位,便护送诸位前往西城门外,那里自有下一步安排。”
“西城门外……”
关羽记下这个名字,心中对贾诩的算无遗策更是佩服,也更加沉重。
贾诩连他们突围后的落脚点都安排好了,可见局势之凶险,已远超他的想象。
“事不宜迟,追兵很快会搜到这里,我们得尽快出城。”
刀疤脸汉子说道,随即吩咐手下人取出几套普通的贵霜商旅服饰和一些伤药,
“请几位将军尽快更换衣物,处理伤口。”
关羽和张飞也知道此刻不是客气的时候,立刻依言行事。
张飞一边龇牙咧嘴地让一名接应者帮他包扎左臂的伤口,一边恨恨地骂道:
“狗日的波调!
还有刘璋张朱那两个忘恩负义的畜生!
等俺老张伤好了,定要回来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就在这时,一直昏迷的刘备忽然发出了一声微弱的呻吟,眼皮动了动,竟然悠悠转醒。
“大哥!”x2
“大哥你醒了!”
关羽和张飞大喜,连忙围拢过去。
刘备缓缓睁开眼,眼神有些涣散和迷茫,但很快,
府邸被攻破、血火厮杀、亡命突围的一幕幕如同潮水般涌入脑海,让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身体微微颤抖。
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死寂的灰败与刻骨的悲凉。
他看了看身边仅存的关羽、张飞,以及那两名忠心耿耿的护卫,
又看了看周围陌生的环境和那些陌生的接应者,声音嘶哑干涩得如同破锣:
“云长……翼德……我们……出来了?”
“大哥,我们出来了!是文和先生的人接应了我们!”
关羽连忙将情况简单说了一遍。
听到贾诩的名字,刘备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光芒,有感激,有悔恨,最终都化为一声长长的、带着血丝的叹息。
他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却牵动了内伤,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大哥,你伤势沉重,别乱动!”
张飞急忙按住他。
刘备喘息片刻,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关羽脸上,
他用尽全身力气,抓住关羽的手,手指因为用力而关节发白,一字一句,清晰地嘱咐道:
“云长……听……听我说……富楼沙……乃至贵霜……已无我等……立锥之地……向东……是自投罗网……唯有……向西……”
他剧烈地喘息着,眼中却燃烧起最后一点不甘的火焰,那是一个枭雄在绝境中求生的本能。
“去……罗马……那里……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说完这最后的嘱托,仿佛耗尽了所有的精力,刘备头一歪,再次陷入昏迷之中。
“大哥!”
“向西……去罗马……”
关羽喃喃地重复着刘备昏迷前的嘱咐,看着大哥苍白如纸的脸,又看了看浑身是伤却依旧强撑着的三弟,一股悲壮之情涌上心头。
家园已毁,基业成空,兄弟凋零,如今如同丧家之犬,只能向着那远在万里之外的陌生国度逃亡。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已没有了彷徨,只剩下坚毅和决绝。
他对那刀疤脸汉子沉声道:
“这位兄弟,麻烦带路,我们去风鸣驿!”
无论如何,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他关云长,就要护着大哥,杀出一条生路!
向西,去罗马!
在刀疤脸汉子等人的带领下,关羽一行人借着夜色的掩护,如同幽灵般在富楼沙西城偏僻的巷道间穿行。
他们避开了所有主干道和可能有士兵巡逻的区域,最终抵达了一段有些破旧的城墙,这城墙内部面向城内的一面甚至塌陷了半边。
这里蔓草丛生,碎石堆积,显然是城防的薄弱之处,也是贾诩早已选好的秘密出口。
城墙上巡逻的士兵,也被贾诩的人巧妙的暂时引导到其它区域。
“从此处垂索而下,城外自有接应。”
刀疤脸汉子言简意赅,招呼几人从坍塌处爬上城墙,
并指挥手下迅速将数条粗实的绳索固定在残存的墙垛上。
关羽率先探身向下望去,墙高数丈,下方是一片漆黑的乱石滩,远处隐约可见官道的轮廓。
他不再犹豫,将昏迷的刘备用布带牢牢绑在自己背上,试了试绳索的牢固程度,然后对张飞道:
“三弟,我先下,你断后!”
“二哥小心!”
张飞紧握蛇矛,警惕地注视着来路。
关羽深吸一口气,双手交替,沿着绳索迅速滑下。
落地后,他迅速解下刘备,将其安置在一块巨石后的阴影里,然后抽出青龙刀,警惕地环顾四周。
夜风呜咽,除了虫鸣,并无异状。
紧接着,张飞和那两名仅存的护卫也依次滑下,最后是刀疤脸汉子和他的几名手下。
他们收回绳索,不留任何痕迹。
“跟我来。”
刀疤脸汉子低声道,带着众人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过乱石滩,钻进了一片稀疏的胡杨林。
在林中穿行约莫一炷香的功夫,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处早已干涸的河床。
在河床拐弯处的背风洼地里,赫然拴着十余匹健壮的骏马,
马背上驮着鼓鼓囊囊的皮袋和羊皮水囊!
显然贾诩预估过刘备一伙儿可能逃出的人手,不过看这情况,明显准备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