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阗的头一个月,刘备、刘璋、张朱三人并未急于投身于风险与机遇并存的玉石贸易。
他们深知,在这个体系成熟、关系盘根错节的陌生之地,贸然闯入核心圈层,很可能重蹈车师的覆辙,甚至摔得更惨。
刘备的策略依旧是稳健为主。
他利用联盟带来的货物多样性,将于阗作为了一个重要的销售点和信息中转站。
刘璋的蜀中药材在此地果然大受欢迎。
并且刘璋原本的小商队里还有医生坐镇,大大增加了药材的可信度。
于阗王室、贵族乃至富商,对于来自神秘东方的滋补药材和珍稀草药需求甚殷。
刘璋凭借其温和的性格和扎实的药材知识,小心翼翼地与几家颇有背景的药铺建立了供货关系,甚至通过层层引荐,为一位王室御医提供了几味急需的蜀地药材,算是勉强搭上了线。
虽然还未接触到最顶层的权力核心,但已是不错的开始。
张朱带来的粮秣杂货,则是硬通货。
于阗绿洲虽富庶,但人口众多,对粟米、盐巴、铁器等基础物资的需求始终存在。
张朱发挥其稳重老练的特长,与本地几家大型货栈谈成了较为稳定的供货协议,利润虽不惊人,但胜在稳妥,现金流健康。
刘备自己则专注于丝绸、布匹和中原器物的销售。
他带来的货物品质在中上,价格公道,加之“桃园义舍”在车师事件后,随着各地商队往来积累的一些名声也隐约传到了于阗,吸引了一些注重信誉的中等商人前来采购。
同时,他也密切关注着玉石市场的动向,通过各种渠道打听玉矿的产出情况、不同等级玉石的价格波动、以及主要玉商和背后支持者的信息。
他甚至还雇佣了一个略通汉话和于阗语的本地少年作为向导,以便更快地融入当地。
期间,他们也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倒买倒卖。
比如,将于阗盛产但中原稀有的葡萄干、石榴等果脯,少量采购后委托东归的商队带回车师或敦煌销售;
或者将从张朱那里分润的中原地区特产的香料,搭配自己的丝绸,尝试性地推销给一些波斯商人。
这些生意规模都不大,利润也有限,但刘备看重的并非一时之利,而是通过这些交易熟悉于阗的商业规则、建立更广泛的人脉、并锻炼队伍。
关羽负责商队的安全和纪律,每日督促护卫操练,检查武器车马,将于阗城内外的治安状况、潜在风险摸得一清二楚。
张飞则有些憋闷,除了偶尔带队押运货物,大部分时间无所事事,对大哥的“缓慢”进度颇有微词,但又不敢明说,只得每日在院子里练习武艺,发泄精力。
刘备等人抵达于阗一个多月后,丝路北道上的老熟人,也陆续出现在了于阗城中。
首先是袁绍、袁术兄弟的队伍。
他们依旧摆着世家大族的排场,车辆华美,仆从如云。
袁绍甫一抵达,便试图以其“四世三公”之后的名义,拜会于阗的玉官和几位实权王子,希望能直接切入高端玉石贸易。
然而,于阗贵族久居西域,对中原早已衰落的门阀概念并不十分买账,更看重实实在在的财力和可靠的贸易渠道。
而且袁绍在营销四世三公概念的时候手段话术都不成熟,很难让人信服。
袁绍碰了几次软钉子,虽然凭借带来的精美瓷器和丝绸也做成了一些生意,但距离他预想中的“王者归来”相去甚远,心中不免郁结。
紧接着,公孙瓒的“白马商队”也到了。
公孙瓒目标明确,他带来的北地皮货和烈酒在于阗同样有市场。
他延续了在车师的策略,用烈酒开路,很快与几个掌管军队后勤的于阗武将搭上了关系,皮货销售顺利。
这厮本身也算是武将出身,以前也是阵前冲锋的英雄人物,和于阗的这些武将也算同行,加上他的经营策略,很快就混的风生水起。
他与刘备在市场上偶遇,只是互相点头致意,简单聊了几句,并未深谈,彼此都明白,在这利益交织的于阗,过去的些许交情显得微不足道,各自都有更重要的目标。
这些中原商队的陆续到来,让于阗本就竞争激烈的市场更加热闹,也无形中抬高了某些紧俏商品的价格。
刘备冷眼旁观,更加坚定了自己步步为营的策略,绝不轻易卷入与大商号的直接竞争。
又过了一个多月,当于阗的天气渐渐转凉时,一场真正的轰动降临了。
颜良,颜氏商行的大东家,如今西域商界如日中天的人物,抵达了于阗。
他的到来,与刘备等人的悄无声息、袁绍的略显尴尬、公孙瓒的务实低调形成了鲜明对比。
消息早在数日前就已传开,于阗城门口,早已聚集了上百名来自中原的各色商人,其中不乏一些已在西域立足多年的豪商,以及不少闻讯而来的于阗本地官员和头面人物。
当颜良的商队出现在地平线上时,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
那支商队规模庞大,护卫精悍,车辆上满载着用油布覆盖的货物,虽风尘仆仆,却自有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
颜良本人骑着一匹神骏的河西骏马,身着剪裁合体的锦袍,外罩一件玄狐皮大氅,面容虽经风霜,却更显沉稳威严,目光扫过人群,带着一种久居上位的从容。
“颜东家!”
“恭迎颜大掌柜!”
“颜公一路辛苦!”
问候声、恭维声此起彼伏。
许多中原商人如同见到偶像般涌上前,争相与他打招呼。
几位于阗的官员,包括一位职位不低的掌管玉石交易的官员的副手,也笑容可掬地迎了上去,与颜良把臂言欢,态度极为热情。
刘备、刘璋、张朱三人也混在迎接的人群中。
刘备面色平静,目光深邃,不知在想些什么。
刘璋则是满脸羡慕,低声对刘备道:
“宗兄,你看颜东家这声势……真是,真是令人惊叹啊。”
张朱也感慨道:
“颜氏商行,如今确是我等中原商人在西域的一面旗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