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聘脸色铁青,强压怒火:
“黄太守!起火原因尚未查明,你岂可妄下论断?
聘自会全力调查,给主公和荆州百姓一个交代!”
“调查?等你调查清楚,襄阳城都被烧光了!”
黄祖不依不饶,声音更大,几乎是指桑骂槐,
“若非某些人身居高位却昏聩无能,纵容宵小,何至于此?
我看,不仅是城防,这后勤粮秣之事,也需换些能干之人来掌管!”
他这话,已经隐隐影射到了病重难以理事的刘表头上。
蔡瑁和蒯越对视一眼,知道机会来了。
蔡瑁立刻出列,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主公!黄太守话虽激烈,却也不无道理啊!
粮草乃军中之重,如今毁于一旦,军心浮动,民心惶惶!
文将军固然劳苦功高,然或许……或许确需增派得力人手协助管理城防与后勤,以免再生纰漏!”
他看似打圆场,实则是在支持黄祖夺权。
蒯越则更加阴险,他面向那些被邀请来议事的荆州豪强代表,叹息道:
“诸位也都看到了。如今外患未除,内忧又起。如此下去,襄阳危矣,荆州危矣!
我等身家性命,皆系于此,岂能坐视不管?”
豪强们本就恐慌,闻言纷纷附和:
“蔡都督、蒯别驾所言极是!”
“必须严查!严惩失职之人!”
“还请州牧为大局着想,重新考量城防人事!”
投降派的言论再次甚嚣尘上,甚至有人隐晦地提出:
“若荆州自身难保,或许……或许需考虑更为稳妥的出路……”
袁术在掌握千人军权后,终于被蔡瑁通知了刘表,此刻也混在人群中,趁机煽风点火,哭诉刘复的残暴和新野的惨状,加剧恐慌气氛。
刘表坐在主位上,看着台下乱成一团:
黄祖的咆哮、文聘的憋屈、蔡瑁蒯越的煽动、豪强的逼宫、袁术的哭诉……他只觉得头晕目眩,气血翻涌。
他勉强提起力气,嘶声道:
“肃静!此事……此事吾必让人彻查到底……咳咳……文聘……”
“查?如何查?”
黄祖粗暴地打断他,
“只怕查到最后,又是不了了之!
州牧,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今日必须给全军将士一个说法!”
刘表被黄祖如此顶撞,气得浑身发抖,一口气没上来,猛地咳嗽起来,竟咳出丝丝血迹,吓得左右侍从连忙上前搀扶。
场面更加混乱。
文聘见状,心急如焚,却又无法可施。
蔡瑁、蒯越眼中则闪过一丝得意。
玄耳阁的这次破坏,效果出奇的好,彻底将刘表本就所剩无几的威信打落谷底,也将黄祖彻底推到了前台,成为了他们向州牧府发难的急先锋。
最终的调查果然如同玄耳阁预想的那样,毫无结果。
现场被大火破坏严重,仅有的几条线索也被“夜枭”的人巧妙引向了几名无关紧要的、曾在附近出现过的江东商人以及鲁肃的随从,
以及荆州军内部几个派系倾轧的疑点,根本无法深入。
调查不了了之,成了悬案。
但这件事的影响却是致命的。
刘表在此事处理上的无力、文聘遭受的质疑、黄祖的公然挑衅、蔡瑁蒯越的推波助澜、豪强的离心离德……
一切都表明,荆州牧府的权威已经濒临崩溃。
刘表经此打击,病情急剧恶化,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昏睡状态,几乎无法再处理任何政务。
为了维护荆州大局,文聘等人商议封锁消息。
同时商议推举刘琦上位,代理州牧,不过被州牧府一些人反对,这些人或是支持二公子刘琮,或是早就投靠蔡瑁蒯越,或是单纯不喜欢刘琦,或是贪恋没有州牧的时候手上的权利……
总之州牧府也是成了一锅粥。
襄阳的权柄,出现了巨大的真空。
而蔡瑁、蒯越、黄祖,以及他们新拉拢的袁术,则更加活跃,暗中加快了行动的步骤。
蔡府密室,烛火摇曳,映照着几张因野心和焦虑而扭曲的脸。
蔡瑁、蒯越、袁术再次聚首,气氛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凝重。
“刘景升咳血昏迷,消息虽被封锁,但瞒不了多久!”
蔡瑁眼中闪烁着孤注一掷的光芒,
“文聘虽忠,但其兵力被黄祖牵制,又被近日流言所困,威信受损。
城内豪强人心惶惶,多数已暗中向我等表态支持!
此乃天赐良机,若再不动手,待刘表咽气,文聘拥立刘琦或刘琮,一切就晚了!”
蒯越冷静地补充,手指在桌面上划着:
“计划必须周密。
其一,德珪,你利用旧部及蔡家影响力,务必在起事之夜控制至少两处城门,尤其是东门和南门,此为迎魏军入城及我等万一失败后的退路关键!
所需金银,我蒯家鼎力支持。”
“其二,黄祖态度依旧暧昧,虽不满刘表文聘,但于我等大事,仍首鼠两端。
必须再遣能言之人,许以重利!
可承诺,事成之后,共掌荆州军政,或划江夏为其自治之地,听调不听宣!
务必争取其至少保持中立,若其能助我,则大事必成!”
“其三,”
蒯越目光转向袁术,
“公路兄,你四世三公,名望犹存(哪怕是恶名)。
刘表麾下诸多文官谋士,并非铁板一块,多有骑墙观望之辈。
请公路兄利用袁氏残存声望,加以金银笼络,尽可能拉拢他们,至少使其在我等起事时闭门不出,不作掣肘!”
袁术此刻仿佛又找回了一点昔日的感觉,拍着胸脯,尽管有些气虚,但精神已有恢复:
“包在术身上!些许夸夸其谈之文士,许以高官厚禄,不怕他们不从!”
在袁术离开之后,
蒯越看着袁术身影消失,压低声音,对蔡瑁说,
“其四,最是关键,”
“即刻秘密联络城外张合将军!
约定信号,一旦我等在城内动手,控制城门,便举火为号,请其速发精兵入城,平定乱局,鼎定大势!”
所谓平定乱局,自然是帮助他们清除文聘等抵抗力量。
计划已定,几人立刻分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