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林晓”准备就绪,接下来的重心便完全落在了装备的最终确认与适应性测试上。仓库据点的地下层被临时改造成了一个小型的装备测试区,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金属和机油气味。
林薇(或者说,此刻已是“林晓”心态的她)站在长条桌前,目光冷静地扫过上面琳琅满目的物品。陆沉渊提供的支援堪称顶级,不仅覆盖全面,更注重细节与伪装。
明面装备:
首先是她需要公开携带的物品。所有东西都符合“林晓”资深野外调研员的身份,且品牌和型号都是市面上能查到的高端民用产品,经得起任何形式的检查。
衣物与背包: 采用顶级户外品牌的轻量化系列,耐磨、防水、透气,颜色选择低调的灰绿色系,便于在丛林环境中隐匿。大型徒步背包经过特殊加固,背负系统一流,内部有不易察觉的夹层,以备不时之需。
通讯与导航: 最新款的民用卫星通讯器,具备短信、邮件和有限的网络功能,外观与普通探险者使用的无异,但其固件已被“守夜人”的技术团队修改,内置了额外的加密传输模块。手持GpS定位仪、机械指南针、等高线地图一应俱全。
生存工具: 多功能战术手环(外观是普通的运动监测手环,集成心率、血氧监测,长按特定按钮可发出加密求救信号),净水吸管,高强度伞绳,防水火柴,镁棒打火石,以及一个装满常用药和紧急医疗用品的专业急救包(内含经过伪装的强效止血粉和抗生素)。
记录设备: 坚固耐用的三防平板电脑,用于存储和查看“调研资料”,同时也是一台经过深度伪装的数据处理终端。高像素数码相机和长焦镜头,用于“记录当地环境和地质状况”。
林薇一件件检查,测试背包的舒适度,熟悉卫星通讯器的加密操作界面,确认急救包内每样物品的位置和用途。她的动作熟练而迅速,仿佛早已演练过千百遍。
暗线装备(预览与适应):
这部分装备更为关键,大多不会随身携带,而是通过后续渠道获取,但她需要提前熟悉其性能和操作。
隐蔽武器: 一把拆卸状态的特制陶瓷手枪组件,以及匹配的亚音速子弹。组件被巧妙地伪装成普通的生活用品或工具零件,分散存放,需要时能在三十秒内完成组装。林薇在指导下,蒙眼进行了数次快速组装与拆卸练习,直到肌肉形成记忆。
特殊道具: 几枚纽扣式微型高能炸药,威力可控,附着性强。一支看似普通的钢笔,实则是高压电击器。一枚镶嵌着“蓝宝石”的胸针,是高性能信号干扰器的启动器。林薇仔细聆听着技术人员讲解每一件物品的触发条件、作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通讯后手: 一套微型短波无线电收发装置,体积小巧,可拆解隐藏。这是卫星通讯失效后的最后保障。林薇测试了预设的几个紧急频率,确保信号清晰。
体能与环境适应:
尽管时间紧迫,林薇还是争分夺秒地在据点内的简易健身区进行了高强度的体能恢复训练。负重深蹲、核心力量训练、爆发性短跑……汗水浸湿了她的训练服,旧伤处传来隐隐的钝痛,但她咬紧牙关,眼神没有丝毫动摇。她需要确保这具身体能承受住坎邦丛林恶劣的环境和可能的高强度奔袭。
同时,她反复研究坎邦地区的地形图、卫星照片和气候资料,在脑海中模拟着各种行进路线、潜伏点位和应急撤离方案。她甚至找来了一些植物图鉴和当地常见的毒虫资料,强迫自己快速记忆。
陆沉渊大部分时间都在一旁沉默地看着,偶尔会提出一两个尖锐的问题,或者指出某个装备搭配可能存在的逻辑漏洞。他的存在,像是一块冰冷的磨刀石,不断砥砺着林薇和她即将携带的装备,力求达到最完美的状态。
当林薇最后一次清点完所有明面装备,并将暗线装备的操作要领烂熟于心后,她站在测试区中央,缓缓呼出一口浊气。
明亮的灯光下,她穿着合身的户外服,身侧是打包整齐的行囊,眼神锐利而专注,整个人如同一柄保养得当、隐而不发的利刃,已然与“林晓”这个身份,以及她即将肩负的致命任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行前准备,装备就绪。只待时机一到,这柄利刃便将出鞘,直刺向迷雾重重的坎邦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