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新开通的「都市脉络观测站」散发着地下光缆的焦糊味。林舟的齿轮左臂卡着半截扫帚——这是昨天收容「洁癖幽灵」的后遗症,每当附近出现未分类数据,关节就会自动执行清扫程序。而真正的危机潜伏在观测站中央的全息城市沙盘上:代表商业街的区块正渗出石油般的黏液,每一栋建筑模型都在扭曲成竞价排名广告的弹窗样式。
「认知弑杀者血脉激活度79%」
「新增副作用:【人格数据化】——情绪波动时皮肤会短暂浮现二维码纹路」
「收容目标:戊-08‘大数据画像魔’正在将市民改造成‘消费人格备份’」
沙盘边缘,五名被影响的市民正机械重复着购物软件的开屏动作。他们的瞳孔变成旋转的加载图标,喉咙里发出「猜你喜欢」的语音推荐。畸变体本体藏在沙盘底部的服务器阵列中,每当有数据流过,机柜上的故障指示灯就会拼凑出「限时秒杀」的血色标语。
林舟刚靠近沙盘,左臂就不受控地挥舞扫帚,将代表学校的模型扫进「教培专区」垃圾箱。职场精英人格冷声提示:「目标通过分析消费记录预测行为,建议用信息过载干扰其算法。」
大数据画像魔的攻击方式是将人类人格压缩成用户画像:一名女白领的脖颈被套上「轻奢主义」的项链枷锁,锁扣刻着她最近浏览的三十款包袋价格;一名中年男性的双臂变成折叠刀状,刀背上滚动着「中年危机解决方案」的课程链接。当林舟用黑雾右手撕扯数据线时,线缆突然变成平台会员续费合同,条款注明「拒绝个性化推荐需支付隐私赎金」。
转机出现在林舟触碰到沙盘角落的消防栓模型。当大数据画像魔逼迫他选择「年度消费报告」时,消防栓突然喷出漫天的实体化差评——那是互助小组准备的「反算法手榴弹」。炸开的差评让数据流短暂紊乱,露出底层代码里苏晓七岁时用蜡笔写的「我不要变成打折商品」。
战斗中林舟的齿轮左臂突然变形成购物网站的「智能筛选器」。齿轮咬合间,他看到画像魔的核心连着魏明馆长的私人服务器——那些光纤正将市民的情感转化为可交易的注意力资源。更荒诞的是,筛选器显示林舟自己的「消费人格」竟被标记为SS级,备注栏闪烁着「适合改造成加班燃料」的评估报告。
「用这个!」曾经收容的「拖延症树懒」从通风管丢来一罐过期罐头。林舟将罐头砸向服务器,腐臭的汁液让算法陷入混乱,弹窗广告纷纷变成「404错误」的哭脸。画像魔在这种无法量化的变质数据前开始报错,机柜发出「无法识别无效消费意愿」的警报。
彻底摧毁大数据画像魔的过程如同对抗整个时代的注意力收割。每删除一个用户标签,就会有新的行为预测模型从云端下载。最终时刻,林舟启动苏晓留在他齿轮关节里的「离线协议」——那段用蜡笔代码写就的「不被打扰的幸福宣言」。
当服务器在乱码风暴中停机时,所有「消费人格备份」的加载图标渐渐熄灭。他们茫然地看着彼此,第一次注意到观测站墙外的夕阳是免费的。而沙盘残留的广告语突然重组,拼出苏晓十二岁时刻在橡皮上的话:「数学老师说善良不能算法推荐。」
回到值班室时,林舟发现手背的二维码疤痕变成了条形码。当他下意识想扫描时,疤痕突然渗出图书馆旧书的霉味——那是档案部前辈涂抹的「遗忘药剂」起效了。而更深的危机来自凌晨的监控屏:本该被格式化的画像魔数据碎片,正在魏明馆长的私有云里自动重组为「全民行为操纵系统2.0」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