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帮别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但是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特别是主动找上门的陌生人。”
“还有自己的随身物品一定要看管好,最好别轻易的让一个刚见面跟你聊的不错的人帮你看管,帮你打热水和带饭这类事,最好就不要干。”
杨依洋见围在这里听看的人越来越多,且兴致越来越高,有个年轻人还拿出了一个本子来写写画画,像是要把杨依洋说的话记录下来一样。
杨依洋本来不想再讲了,看到这样子就给他们又讲了一个故事,是在后世的一个小视频里面看到的。
有一个女同志,带着一个孩子出门,在火车站等车时,有个看似热心的妇女主动上门来搭讪,
“你这个孩子多大了,三岁了吧?长得真俊。我家里也有一个跟他一样大的孩子,可聪明了。有时我回家,孩子还知道为我端水垂背,我好几个孙子孙女呢?最喜欢就这是这个孙子了。”
这个女同志,听到人垮她家的孩子,她也垮起自己的孩子来了。
不一会就两人便越聊越热络,
“你儿子虎头虎脑的,你养的可真好啊,是不是叫虎子啊?”
这个女同志说“不是,我男人说他出生在八月中秋前后,就起他起了个小名叫圆宝,大名叫钟金秋,也是中秋团圆的意思。”
那个热心妇女听了之后,立马就说:“哎呀,圆宝这名字真好听,我孙子叫铁牛,我儿子说这样的孩子壮实。”
两个人聊得越发投机,这个女同志也还有警惕之心,一直就没敢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
等到了下一个站时,这个热心妇女抱起圆宝就下车了。
吓的这个女同志魂飞魄散,尖叫着追下车去,但是那个热心妇人说这就是她的孙子,并说得头头是道,连孩子的出生日期都一清二楚。
这时列车员同志也过来了,但是那个妇女依旧死死抱着孩子,反而还说这个女同志是个人贩子,要偷拐她的孙子。
她说“我的孙子出生在八月十五前一天,小名叫圆宝,大名叫钟金秋,你这人贩子,竟敢冒充我儿媳妇!”
这时周围很多人围着看热闹,问“同志,她说她孙子叫小圆宝,那你儿子叫什么名字?”
这时小圆宝还以为是这么多人跟他玩呢,有个男同志拿出一颗糖问孩子,“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
孩子为了吃到那个糖,张口就说“我叫圆宝”,
那个男同志又问“你知道钟金秋是谁吗?能答的出来这颗糖就是你的。”
这个孩子笑的更甜了“也是我啊,我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圆宝,一个叫钟金秋。”
这下子所有人都明白了,这个年轻的女人就是想拐卖别人家的孙子,周围群众立刻将那妇女围住,
这时那个热心妇人也有不少同伙,带着节奏不停的煽动围观群众,并把她们围了里三层外三的,等列车员同志想把她们一起带到公安局找公安同志调查清楚时。
哪里还有那个女人的身影,早已混入人群不见踪迹。
这时这个女同志哭晕了也没能找回自己的儿子。
杨依洋讲完这个故事后,就想上去中铺继续休息了,这时外面围着听故事的人不停的追问。
“唉,这个女同志,怎么就不讲了,你倒是说后来孩子找着没有啊?”
另一个男同志也说“对啊,怎么讲着讲着,就不讲了呢?孩子到底找着没有?”
杨依洋都有些无语了。
“我讲完了啊,我就是听到这么多,最后那个女同志有没有找回她的儿子,火车上的人都没有人知道啊。”
这时看热闹的人群“啊,这就完了,就这么完了,这杀千刀的骗子,怎么能把别人的孩子抢的这么理直气壮的。”
一个女同志说“这能怪谁,谁让这个女人嘴巴没个把门的,什么话都敢告诉别人。”
一个男同志说“这就是告诉我们,别对不认识的人说实话,不然怎么的都不知道。”
姜子浩本来就困了,现在这些人吵的他们不得安宁。
“好了,大家伙,你们都回去吧,我们要休息了。”
这时一个好心的大姐站出来说:“行,等你们休息好了,我们再来听这个女同志讲故事,她讲得挺生动的,咱们都爱听。”
杨依洋心想:还讲,她可不再被人当猴子再围观了。
姜子浩,“好了,好了大家都累了,回去躺一会吧,”
说着把门一关就隔绝了外面的声音。
“媳妇,你也早些休息,我会守着的。”
杨依洋“不用你守,我们又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这大白天的,别人也不敢轻易的进来,你也快睡会吧!”
姜子浩想想也是,便躺下闭了眼,没一会儿就传出均匀的呼吸声。杨依洋望着车厢顶棚,脑子里却还在回放那个女人哭晕的模样,心里像压了块石头,翻来覆去睡不着。
杨依洋心想,真要讲这种故事,讲个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这个时代信息传递缓慢,有很多的故事都没传播开来,现在唯一能有影响力的就是报纸。
突然她想到了一个能提高姜子浩又能让他挣钱的好办法,那就是自己给姜子浩讲故事,然后让他再构思写出来,自己帮他润色修改,投给报社。
这样一来,姜子浩既能发挥文字特长,又能挣些稿费,还能补贴家用,这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今天那两个女人装孕妇骗座位的事,等姜子浩醒了下车后就再去找列车员,看看最后查出来了什么结果没有,查出来了,就让姜子浩把这第一个故事写下来。
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会更加的意义深刻,写起来也更有真实感。
杨依洋想着想着自己渐渐有了困意,也在火车哐铛铛铛声中沉入梦乡。
再睁眼时,是车辆里有人走动说话的声音,还有饭菜的香味飘进鼻子里。
姜子浩睡了几小时,也醒来了,见杨依洋醒了,
“媳妇,到饭点了,我去给你买一份饭回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