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像地里的野菜,一茬接一茬,长得飞快。王龙飞在忙碌与疲惫中,逐渐摸索出一点节奏。
外地快递的订单渐渐稳定下来,虽然单量不大,但每周总有那么十几二十单,像细水,勉强长流。他不再像最初那样手忙脚乱,打包的速度快了些,也能更精准地估算冰袋用量和泡沫箱尺寸,省下些不必要的开销。
那本破账本上的数字,盈余依旧微薄,但总算不再是刺眼的红色。偶尔一周算下来,还能比单纯只做本地生意多出百十来块钱。这点钱,在大城市或许不值一提,但在他这儿,能买好几袋好种子,或者给黄豆改善半个月的伙食。
他开始有意识地“囤”一些耐放的干货。院里拉了几根绳子,晒着切成条的萝卜干、豇豆角,还有焯过水后晒干的马齿苋和灰灰菜。天气好的时候,院子里晒得满满当当,空气里弥漫着阳光和植物混合的独特香气。
这些干菜意外地受欢迎。尤其是那些在外地的山西老乡,就馋这一口晒出来的“家乡味”,价格能比鲜菜稍高一点,还省了昂贵的冷链运费。算是找到了一点平衡利润的办法。
网友们的智慧是无穷的。有人建议他弄点简易的真空包装机,抽掉空气能保存更久,还能减少冰袋用量。他琢磨了好几天,真在网上淘了个二手的、小型的真空机,花了小几百块钱。试用了几次,虽然笨拙,但效果确实有。包装体积变小了,冰袋能少放一个,运费又能省下一点。
一点一滴地抠,一分一厘地省。利润像是从石头缝里挤出来的,缓慢,但确实在增长。
屏幕那头的连接也越来越紧密。他的视频下面,常能看到老顾客的“打卡”:“又来回购了!”“这批萝卜干味道正!”“期待新菜!”
那个Id叫“晋味飘香”的网友,甚至成了他的“编外品控”,每次收到货都会详细反馈口感和品相,提出改进意见。王龙飞每次都认真记下。
“黄土坡老农”依旧时不时出现,指点他什么时候该问苗,什么时候该打杈,像位隔着网络的师傅。
这种被需要、被认可的感觉,是那点微薄利润之外,更让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当然,也有不顺的时候。一连几天阴雨,菜长得慢,晒的干菜差点霉掉,只能心疼地扔掉。快递延误了一次,箱子里的冰袋化得干干净净,野菜闷得发黄腐烂,他二话不说,按地址重新打包发了一份,赔着笑脸道歉,自己承担了所有损失。那周,账本上的数字又变成了负数。
但他没像以前那样焦虑了。他知道了这事能成,只是需要更多耐心和更精细的算计。
这天下午,他刚发完一批快递,看着快递车远去,转身回到院里。夕阳正好,晒着的干菜散发出浓郁的香气。黄豆在成排的簸箕间穿梭,追逐着地上跳动的光斑。
他拿起水管,给那些还在努力生长的菜畦浇水。水珠在夕阳下折射出细小的彩虹,洒在绿油油的叶片上。
地里的西红柿开始挂果,青涩的小果子藏在枝叶间。黄瓜藤爬上了架,开出了小黄花。豆角也抽出了细长的豆荚。
一切都在生长,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利润依然很薄,前路依然辛苦。但他已经学会了不去看遥远的终点,只盯着脚下刚浇过水的、湿润的土地,和明天即将要送出的订单。
活下去,慢慢走。地不会骗人,汗水也不会。屏幕那头的光,虽然微弱,但足以照亮眼前的沟坎。
他关掉水龙头,院子安静下来,只剩下风吹过菜叶的沙沙声,和黄豆追逐自己尾巴时发出的哼唧声。
日子还长,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