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实验室的灯就已经亮了。袁姗姗站在窗前,手里捧着那盒铺着红丝绒的传感器样品,指尖轻轻拂过丝绒表面,像在抚摸易碎的珍宝。窗外的梧桐树影影绰绰,叶片上还挂着清晨的露水,折射出细碎的光。
“早啊。”林栋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穿着那件浅蓝色的新衬衫,领口系得整整齐齐,手里拎着两个保温桶,“我妈寄的粥,还有你爱吃的咸蛋。”
袁姗姗转过身,眼底带着点刚睡醒的朦胧:“这么早?我还以为我是第一个到的。”她把样品盒小心翼翼地放进防震箱,“姜小龙呢?那家伙昨天说要提前来检查设备,该不会睡过头了吧?”
“放心,他可比谁都积极。”林栋把保温桶放在桌上,打开盖子,白粥的香气立刻弥漫开来,“刚在楼下碰到他,正扛着投影仪往会议室跑呢,嘴里还念叨着‘不能让姗姗姐的心血白费’。”
袁姗姗忍不住笑了,眼角的细纹都带着暖意:“就他嘴甜。”她盛了碗粥,吹了吹递过去,“快吃点,等下评审会要开一上午,空腹可不行。”
林栋接过粥碗,指尖碰到她的手指,两人都顿了一下,像有微弱的电流窜过。他低头喝粥时,余光瞥见袁姗姗放在桌角的深蓝色连衣裙——料子是低调的棉麻,领口处绣着圈极细的银线,是上次去潘家园时她一眼看中的,当时说“平时穿太素,没想到今天倒派上用场了”。
“裙子很好看。”林栋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脸颊有点发烫。
袁姗姗愣了一下,随即低下头,耳尖泛起红晕:“你衬衫也挺精神的。”
两人之间的空气忽然变得有点黏稠,只有保温桶里粥的热气在轻轻升腾。窗外的天渐渐亮透,晨光穿过玻璃,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斑,把两人的影子拉在一起,像幅安静的画。
“姗姗姐!栋哥!”姜小龙的大嗓门打破了这份宁静,他满头大汗地冲进来,手里还攥着个工具箱,“投影仪搞定了!不过会议室的音响有点杂音,我正调呢,你们快把样品和资料拿过去吧,专家们估计快到了。”
“知道了,这就来。”林栋把最后一口粥喝完,麻利地收拾好保温桶,“样品盒拿好,我来扛资料。”
袁姗姗抱起防震箱,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姜小龙跑在前面带路,嘴里还不停念叨着:“王组长刚才打电话来问咱们到了没,我说马上就到,可不能给咱们组丢人……”
会议室里已经有不少人了。张教授看到他们进来,笑着招手:“小林小袁来了,快坐,专家们刚到了两位,正在隔壁休息室喝茶呢。”他目光落在袁姗姗手里的防震箱上,“样品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张教授,”袁姗姗把箱子放在展示台上,小心翼翼地打开,红丝绒衬着银色的传感器,旁边摆着袁姗姗手写的卡片,立刻吸引了周围人的目光,“三组样品,每组都做了全项测试,数据附录也打印好了。”
林栋把资料分发给已经到场的几位老师,动作有条不紊。袁姗姗则在调试笔记本电脑,把演示视频导进会议系统。姜小龙凑在音响旁边,皱着眉头拧着旋钮,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忽然眼睛一亮:“搞定!杂音没了!”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几位头发花白的专家走了进来,为首的是电磁兼容领域的泰斗李教授。他目光锐利,扫过展示台时停了停:“这就是你们做的高精度传感器?看着挺精致。”
“是的李教授,”林栋上前一步,态度恭敬却不怯懦,“我们针对低温环境下的信号漂移问题做了优化,还加入了双磁环抗干扰设计……”
袁姗姗站在旁边,手里捏着备用U盘,手心微微出汗。她看到李教授拿起一个传感器样品,眉头微蹙,心里不由得一紧。姜小龙在她身后悄悄比了个“加油”的手势,差点被旁边的王组长瞪了一眼。
评审会正式开始了。林栋负责讲解技术原理,他的声音清晰稳定,配合着袁姗姗剪辑的视频,把传感器的设计思路、测试数据讲得明明白白。袁姗姗偶尔补充几句关键数据,声音虽然轻柔,却条理清晰。
李教授听得很认真,时不时打断他们提问:“你们的磁环选型依据是什么?有没有做过不同材质的对比实验?”
“做过的李教授,”林栋立刻翻到附录的第15页,“这是我们用坡莫合金、铁氧体和硅钢片做的对比数据,坡莫合金在低频段的抗干扰效果最好,所以最终选用了这个材质。”
“低温测试的数据波动有点异常,”另一位专家指着屏幕上的曲线,“这里,-40c时为什么会有个0.2%的跳变?”
袁姗姗接过话头,语气镇定:“这是因为我们在传感器内部加了温度补偿电阻,-40c时电阻值会有个阶跃响应,不过我们通过算法修正了这个跳变,实际应用中误差可以控制在0.05%以内。”她调出修正后的曲线,清晰的图表让专家点了点头。
姜小龙坐在后排,手里紧紧攥着个笔记本,把专家的问题都记下来,偶尔抬头看看台上的林栋和袁姗姗,心里既紧张又骄傲。王组长坐在他旁边,脸色不太好看,却也不得不承认演示做得很专业。
中途休息时,李教授走到展示台前,拿起传感器仔细看着:“小伙子小姑娘挺厉害啊,这个焊点工艺,比有些研究生做得都好。”他看向袁姗姗,“小姑娘,这红丝绒衬底是你弄的吧?挺会做事,细节见功夫。”
袁姗姗脸颊微红:“谢谢李教授,想让展示更规范些。”
“规范是一方面,用心是另一方面。”李教授笑了,“搞科研既要严谨,也得有这份心思。”
林栋站在旁边,看着袁姗姗眼里的光,忽然觉得之前熬的所有夜、改的所有代码、测的所有数据都值了。晨光透过会议室的窗户,落在他们身上,带着种温暖的力量。
下午两点,评审结果出来了。李教授在总结时说:“雪湖传感器组的项目,虽然团队年轻,但技术路线清晰,测试数据完整,尤其是在抗干扰设计上有自己的创新,细节处理也到位。我建议评为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掌声响起时,姜小龙激动得差点跳起来,王组长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张教授拍着林栋的肩膀,笑得合不拢嘴。袁姗姗看着林栋,眼里闪着泪光,却努力忍着没掉下来。
走出会议室时,天朗气清。姜小龙抱着奖杯(专家临时找的替代奖品)一路狂奔,嘴里喊着“我们赢了”。林栋和袁姗姗走在后面,手里拎着样品盒和资料。
“没想到真的评上了。”袁姗姗轻声说,声音里带着点不敢相信。
“我就知道能行。”林栋的语气很笃定,侧头看她时,阳光刚好落在她的发梢,镀上了层金边,“你的卡片写得好,李教授都注意到了。”
“明明是你的数据做得扎实。”袁姗姗反驳道,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是我们做得好。”林栋纠正道,放慢了脚步,“晚上去庆祝一下?我请。”
“好啊,”袁姗姗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对了,姜小龙肯定要去吃火锅,他昨天就念叨了。”
“那就火锅。”林栋笑了,“顺便把你那片桂花书签给我呗,我想夹在获奖证书里。”
袁姗姗愣了一下,随即从口袋里掏出那片桂花叶,递给他时,指尖故意碰了碰他的手心:“早知道你想要,早就给你了。”
林栋握紧书签,桂花的淡香混着阳光的味道,在鼻尖萦绕。他看着袁姗姗的侧脸,忽然觉得,比起获奖的喜悦,此刻身边的人,才是最珍贵的收获。
姜小龙跑回来,拉着他们就往火锅店走:“快点快点,我已经订好位置了,老板说给咱们留个靠窗的位置,能看到晚霞!”
夕阳在天边铺展开,像幅绚烂的油画。三个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笑声顺着风飘得很远,像在告诉整个世界,他们的努力,终于开出了花。而那些藏在代码里的心意、数据里的默契、书签里的香气,都在这一刻,有了最圆满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