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珏的决断如定海神针,让核心小组有了方向,但“符文”这座大山,依旧横亘于前。
直接求助孟夫子无异与虎谋皮,陆鸣深知,必须用更巧妙的方式破局。
一份措辞严谨、用印规范的公文,自判官殿发出,直送忘川书院。
公函标题为《关于商请协助解读近期天地异象相关古符文之函》,正文以探讨学术的口吻,提及忘川河畔异象,附上了一份经过精心处理的碑文拓片。
保留了部分古老道韵和符文结构,却隐去了最关键的核心纹路以及与《后土清约》直接相关的象征性字符。
函中盛赞忘川书院博古通今,于上古符文研究造诣深厚,恳请孟夫子不吝赐教,以解地府同仁之惑。
这是一招标准的“阳谋拜山”。
将敏感问题包装成学术请教,置于台面之上。
若孟夫子欣然解答,或许能从中窥得一丝真传;
若他拒绝或敷衍,则等于自认学识不足或心中有鬼,势必影响其清誉与超然地位。
回函来得不慢,却如同预料般滑不溜手。
孟夫子的回文用词古雅,先是客套地感谢判官殿的“垂询”与“谬赞”,继而笔锋一转,称此类符文乃“太古遗珍,玄奥异常”,其完整体系早已湮灭于漫长岁月,自己虽潜心钻研,亦只能识得皮毛,不敢妄断深意。
通篇皆是“可能”、“或许”、“大抵”之类的虚词,对于拓片上的具体符号,则以“年代久远,纹路漫漶,需更多佐证方可谨慎推论”为由,轻轻推开,未给出任何实质性解读。
这份回函,完美展现了孟夫子老辣的政治智慧。
他既未完全否认自己的学识(保留颜面),又未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避免授人以柄),还将皮球踢了回来(要求更多佐证)。
然而,几乎就在孟夫子回函抵达的同时,来自轮回司的阴风便吹向了阿罗。
一纸冰冷的调令下达:
因“往生名簿誊录房事务繁杂,人手紧缺”,特调阴籍核对处吏员阿罗,即刻前往协助处理积压的“新魂登记与初步核验事宜”。
所谓“新魂积压名录”,是轮回司最头疼的烂摊子之一,多是阳间战乱、灾祸导致的集体死亡,魂魄信息混乱不清,极易出错。
一旦出错,轻则影响投胎序列,重则可能造成魂魄错配,责任重大。
这分明是将阿罗置于火山口上,只待她行差踏错,便可名正言顺地加以严惩。
警告之意,赤裸而凌厉。
这是在告诉陆鸣,孟夫子清楚他们的意图,并有能力让他们身边的人寸步难行。
阿罗接到调令时,明艳的脸上先是闪过一丝怒意,随即化为讥诮的冷笑。
她没有争辩,抱起自己那点家当,便去了那间嘈杂混乱、怨气冲天的誊录房。
环境恶劣,污浊的怨气几乎凝成实质,寻常鬼吏待上片刻都会魂体不适。
但阿罗只是微微蹙眉,体内属于夜叉族的那部分血脉,对这种混乱与负面气息有着天然的耐受力,甚至隐隐有一种如鱼归海的熟悉感。
她心中冷笑:“想用这种地方磨死我?姑奶奶祖上在比这污浊百倍的幽冥血海里厮杀时,你们这些道貌岸然的家伙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这念头一闪而过,带着夜叉族特有的桀骜与对所谓“秩序”的蔑视。
她深知这是打压,但也可能是机会。
越是混乱的地方,越容易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探寻隐秘,正是流淌在她血液里的本能。
她凭借夜叉族对灵魂波动的天生敏锐和多年档案管理练就的火眼金睛,在如山的新魂名录中,耐心梳理,如同一个最老练的猎手,在荆棘丛中寻找猎物的踪迹。
数日后,一份通过极其隐秘渠道(或许是利用某个对孟夫子门下亦心怀不满的鬼吏)传递的信息,送到了陆鸣手中。
信息来自阿罗,没有过多言语,只有几处被她用特殊记号标出的魂魄记录。
这些记录显示,有几个魂魄的“抵达地府时间”与“阳寿终了记录”存在明显矛盾,本该在数十年前甚至更早便应进入轮回流程,却被标记为“待核查”或“信息不全”而长期滞留。
更关键的是,这些记录后续的“处理批注”笔迹虽然经过掩饰,但其运笔习惯和特有的灵力残留,经阿罗以夜叉族特有的灵魂感知力敏锐辨析,指向了孟夫子门下几位负责轮回文书审核的亲近弟子!
这简直是意外之喜!阿罗非但没有在打压下沉沦,反而从最混乱的源头,抓住了对方可能干扰正常轮回秩序的把柄。
“哼,什么清流书院,根子里都烂透了!你们这些自诩清流的家伙,也有今天!”她看着自己记下的线索,眼中闪过一丝大仇得报般的快意。
夜叉族当年被天庭打压,少不了这些道貌岸然的仙官神吏在背后推波助澜,如今抓到其丑恶证据,让她有种扭曲的畅快感。
陆鸣收到信息,精神大振。他独自在文书房内踱步,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窗外忘川河水无声流淌,倒映着酆都永远灰暗的天空。
他知道,这份“意外的收获”价值连城。
它不仅能反击孟夫子关于“符文失传”的托词,一个连自家后院轮回秩序都管控不力、门下弟子涉嫌舞弊的院长,其学术权威性和道德立场无疑会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这为后续的斗争提供了新的、难以辩驳的切入点。
他甚至能想象到,当这份证据与《后土清约》的古律相结合,将在仲裁庭上爆发出怎样的威力。
然而,喜悦之余,陆鸣心底却升起一丝寒意。
孟夫子经营忘川书院数百年,门下弟子遍布各司,其势力盘根错节,远超想象。
阿罗此次发现,虽撕开了一道口子,却也意味着他们已经真正触动了对方的根基。
接下来要面对的,恐怕不再是迂回的试探和警告,而是更加直接和凶狠的反扑。
他必须加快步伐,在对方全力反扑之前,将手中的证据转化为致命的武器。
孟夫子试图用打压阿罗来警告陆鸣,却没想到反而被阿罗从最不可能的地方撕开了一道口子。
这场围绕“符文”的劫难,第一次出现了有利于陆鸣的转折。
然而,陆鸣也清楚,这只是开始,孟夫子绝不会坐视不理,更凶猛的反扑,恐怕已在酝酿之中。
他轻轻抚过怀中那支微微发烫的判官笔,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既然战火已燃,那便让它烧得更旺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