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月没想到他们一家能抬旗,还有个五品爵位,柳月心里想到:“我还是低估了高产粮食的威力啊。”
一家人晕晕乎乎的接完圣旨,等传圣旨的人走后,一家人开心的像是傻子,真的改换门庭了,一家人像是做梦一样。
“爹爹,娘,等会庄子里的人怕是要来贺喜,要摆个席面招待他们吗?要不要给人发些喜钱?”柳月先回过神来,想到家有喜事,按照这里的规矩,怕是有人要来祝贺,得给人发喜钱,摆个流水席。
“是得发,她娘,咱家的铜钱有多少,全拿出来。席面今天来不及了,明天再摆。”柳根生显得很开心,这辈子的荣耀时刻或许只有这一次了。
“哎,铜钱还有一吊多一点,发喜钱够了,摆席面得去找庄头帮忙才行。”陈三娘答应的干脆。
一家人把贺喜的人群送走,一天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家人都累坏了。
第二天柳月家里摆了流水席,整个庄子的人都来庆贺,热热闹闹的过了一整天。
到了第三天,热闹劲过了,柳根生借了一辆马车,带上一家人进城去看赏赐的宅子,同时柳根生还向雍贝勒府投了拜帖,拜帖还是柳根生请求庄头写的。
康熙赏赐给柳根生的宅子在内城东面边缘地带,位置不算好,不过对于柳根生一家来说,能进内城生活已经是以前完全不敢想的事情。
“她娘,你带着孩子们整理宅子,我带着大柱去求见雍贝勒。”一家人分头行动,争取今日就把事情办好。
陈三娘带着柳月和二柱把整个宅子都看了一遍,宅子保养的不错,并不需要大修,只需打扫干净就能入住,“阿弥陀佛,祖宗保佑,没想到我这辈子也能住这么好的房子。”
“娘,我们之后是不是要买几个丫鬟婆子,宅子大,女儿和您也忙不过来。”柳月看陈三娘撸起袖子就开始干活,而她也只能跟在后面做点轻省的活计。
“是要找几个,等你爹回来再跟他商量,还要在城外买点地,这个宅子有一大块空地,改天把花草拔了,种点蔬菜,之后要搬家,这事情千头万绪的。”陈三娘想到未来一段时间会很忙,恨不得长出八只手来做事。
---------------
另一边,柳根生投了拜帖,还以为要等着,没想到才过不久,就有小太监出来领路,带领柳根生父子二人进去。
到了胤禛的会客处,是苏培盛来招待柳根生父子,柳根生从苏培盛口中才知道,雍贝勒已经被升为雍郡王,等会儿要称王爷。
一盏茶的功夫,就见胤禛走进会客厅,柳根生父子忙请安:“奴才给王爷请安。”柳根生一家是汉军镶白旗,胤禛管辖,见到胤禛要自称奴才。
“起来回话。”胤禛显得很是意气风发,对于柳根生父子和颜悦色,“你父子二人未来有什么打算。”
“奴才承蒙王爷青眼,得以微末功劳呈见圣上。奴才愿为王爷驱使,然奴才只懂种地,奴才想继续种地,奴才带来的种子还有土豆玉米没能大量种植。”这些话是柳月一家人在一起绞尽脑汁想出来,什么样的问话该怎么回,费尽一家人的心思。
胤禛听到这里抚掌而笑:“本王知道你的忠心,既然如此,本王不能不赏赐。”说完,胤禛示意苏培盛取了一个匣子来递给柳根生。
“这是本王赐予你的庄子,不过你以后还是在本王的庄子上继续种粮食,种的好了本王有赏。”
“奴才谢过王爷大恩!”柳根生听到赏赐的是庄子,大喜,对他来说土地才是根本,至于以后需要继续在胤禛的庄子上种地,柳根生并不在意。高兴过后柳根生想起陈三娘和柳月的嘱咐,只是这雍郡王才给了赏赐,他就要开口求事,一时间期期艾艾的张不开口。
“你还有何事一并说了吧。”胤禛这时候心情好,看到柳根生一副想开口又难为情的样子,善解人意的说道。
柳根生胀红了脸,期期艾艾的开口:“奴才想求王爷点事。”
“哦,何事?说来本王听听。”胤禛脸色不变,不过说话的语气变得漫不经心。
“奴才想求王爷给奴才指个识字先生,给奴才家里指个嬷嬷,奴才全家以前都是老农民,大字不识一个,奴才想在种地的时候作对比,记录一些种地数据和经验,可惜奴才不识字。至于嬷嬷去奴才家里教教奴才老婆和女儿礼仪规矩管家理事,奴才···奴才没有门路,这才斗胆求王爷,王爷恕罪!”柳根生说到后面越来越弱气。
“你何罪之有,这不过顺手的事。”胤禛听到柳根生所求不过小事,而且这对他来说也是好事,这样可以掌控柳根生一家的动态。“这样吧,除了识字先生和嬷嬷,本王再赐你几个丫鬟小厮。”胤禛想了想,掌控欲发作,把柳根生家里要买的丫鬟小厮都给配齐了。
“奴才叩谢王爷大恩。”柳根生这时候没别的想法,只觉得这雍郡王也太善解人意了,知道他们家缺什么,以后一定要好好做事。
没过几日,苏培盛就把胤禛送的丫鬟小厮以及嬷嬷和识字先生送来,胤禛送来的人都是调教好的,直接就能做事,一并送来的还有他们的卖身契。
柳月身边来了两个十一二岁的小丫鬟,柳月给他们取名立春立夏,去陈三娘身边的是两个十五六岁的,陈三娘给取名春芽和春喜,柳根生父子三人身边每人配了一个小厮,柳根生身边的小厮叫陈二顺,大哥身边的叫李长春,二哥身边的林之孝,三个小厮的年纪都不大,十五六岁的年纪,跟着也不过做跑腿。
至于嬷嬷则是姓苏,人称苏嬷嬷,据说是内务府放出来的,出来后一直在跟胤禛做事,胤禛要选一个人来柳家,苏嬷嬷自荐接了这份差事。苏嬷嬷来到柳家以后,就跟着陈三娘做事,帮陈三娘理顺了家事,初步给柳家定了规矩,并且还负责教导陈三娘和柳月识字和规矩礼仪。
苏嬷嬷来到柳家也不是无所求,她现在上了年岁,她求的不过是安稳的度过晚年,柳家她打听过,新崛起的有功之家,人是厚道人,她想着在柳家安稳到老是不成问题的。
至于识字先生,也姓苏,叫苏文嘉,三十来岁,是个秀才,听说家里遭了灾,逃难来到京城以后,因着和苏培盛同乡,走了苏培盛的门路在胤禛门下做事,这次找人教柳根生,并且记录种植数据,苏文嘉很感兴趣,就主动前来。
苏文嘉来了以后,除了教柳根生识字,还给柳根生推荐了几家不错的私塾,把柳月大哥二哥送去私塾读书,因为要去读书,柳月大哥二哥重新取了学名,大哥叫柳逸,二哥叫柳铸。
置办家具,装饰家里,买马车,买几个粗使洒扫的、做饭的、看门的、赶车的人,找个吉日搬家,一切理顺进住新宅,已经是大半个月之后。柳家的宅子是三进院,柳根生和陈三娘住在主院,柳月住在第三进的一个小院子,大哥二哥各自一个院子。宅子很大,就是柳月大哥二哥以后结婚了都够住。
只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康熙赏赐给柳家的三千两银子花的七七八八,好在之前胤禛赏赐的东西除了100亩庄子地契,还有一千两银子,
“娘,别担心,爹不是有俸禄吗?而且我们家以后也没别的大开支,银子够用,等明年王爷赏赐给咱们家的庄子种起来就好了。”柳月见陈三娘怕家里坐吃山空,愁眉苦脸的,马上去安慰道。
“哪里就不怕了,你爹的年俸不高,家里没有来钱的路子,我们家现在抬旗,在旗不能做生意,这么一大家子人,哪里就不担心了。”
“会有办法的,等爹爹和哥哥们回来,和他们商量看,我们家底子还是太薄了,慢慢来,娘你别太担心,现在还能撑住。”柳月暂时也没有好的办法,前世很多挣钱方式在这个时代并不适合,且柳家之前已经出过一次风头,暂时还不能太打眼。
“只能这样了。”陈三娘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