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听了这些问杨大林:“哥,你也是因为和年龄大一些的人交朋友,才明白这些道理的嘛?”
杨大林一愣,又点点头:“对啊,咱哥俩有点像,其实人生中第一老师是父母。
我父母没了,你也一样。
没有人教我们这些道理了,那我就和婶子学,和柱子哥学,和齐大爷学。
他们毕竟有些经验,可能有一些地方说的也不对,但是总比我们年轻不懂,还拿脑袋去撞墙才知道疼好。
所以以后出去干活,多和有经验的,年龄大的人多学点。
懂吗?”
马三表示:“知道了,哥。”
杨大林觉着自己说了那么多,也够了,不能一下说教太多。
小孩子需要慢慢教。
自己不光和穿越之来的人学习,前一世也活了三十多年,很多都是吃亏之后才学的经验啊。
然后杨大林告诉他:“行了,你把东西藏好,我到外面等你,先跟我去吃饭。”
杨大林等了一会,马三很快就出来了,把屋门锁上,跟着杨大林就往外面走。
一路上遇到好多九十四号院的邻居,马三一个个给介绍了一下。
杨大林和好多人打了招呼。
出了九十四号院大门,杨大林带着他来到九十五号院。
杨大林也从门口齐大爷开始,给马三介绍他们院子里的人。
进了垂花门的时候,杨大林还特意给马三介绍了一下又在装腔作势的闫埠贵。
杨大林一说这是闫老师,马三就悄悄告诉他:“哥,这个人我知道,巨抠门,特别喜欢占人便宜!”
杨大林惊喜的小声问他:“咋了,你们院子里都知道了?”
马三悄声来了一句:“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我们院,包括附近几个大院估计都知道了。”
闫埠贵刚才见杨大林给他介绍了一下马三认识,还以为自己能和杨大林缓和关系了。
结果马三喊了一句闫老师之后,就不搭理他了,闫埠贵见两个人站在对面门口,蛐蛐着着不知道说啥。
闫埠贵总觉得对面没说自己好话。
不过又实在听不见。
只能装着继续在门口打扫卫生。
杨大林听到闫埠贵的威名已经传出去了,不禁又笑了。
开口说:“走,先跟进家吧。”
杨大林带马三一进家门,杨大林发现齐晓宁在做饭,齐婶子坐的饭桌上还有一杯没喝完的茶。
齐玉兰见马三又来了,连忙招呼他坐下。
杨大林问:“婶子,刚才有人来咱家了?”
齐婶子先让齐晓宁往锅里添了几个二合面馒头,她知道,这个点杨大林带马三来,肯定是要在家里吃饭。
然后才回答他:“对,刚才你没回来之前,后院聋老太太在这坐了一会。
见我们开始做饭了,她就走了。
话里话外的意思,夸你,夸你是个好孩子,识大体,顾大局。
孝顺,懂事,是个有本事的好孩子。
然后又说我有福分,咱家有了你以后可以享福。
然后就走了,这茶就给她泡的。”
杨大林听了一会,明白了,这应该是聋老太太来释放善意来了。
迄今为止,杨大林倒还真没察觉到聋老太太的什么恶意。
也或许是她藏的深,还没能让自己察觉。
不过自己目前和她没有利益冲突,她倒不至于没事给自己招敌。
聋老太太厉害,估计是有一定的人脉关系,后面易中海六五年已经把傻柱笼络好了。
院子里有了这两个大帮手,她才牛叉的。
不然一个无儿无女的老太太,随便倚老卖老,你看谁惯着她?
很多农村老太太厉害,也是仗着家里儿子多,孙子多,那才敢耍个威风。
你见哪个无儿无女的,这么霸道的?
杨大林前世在农村生活过好多年,就没见过。
就像他家对门,一个同姓没出五服的奶奶辈的老太太。
家里八个闺女一个儿子,一开始就老受欺负。
后面八个闺女相继嫁了人,其中三个嫁到了本村。
四个嫁到附近村,最小的一个闺女嫁到了外地,儿子也长大了结婚了。
才有一次和别人因为争地边,和别人打了一架,七个女婿,七个闺女,带上儿子儿媳,一战成名。
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欺负她家。
在那之前,老太太见谁都笑呵呵的。
你没点底气,谁都不是傻子。
人老不以筋骨为能,如果聋老太太敢随意欺负杨大林,杨大林只要趁她出门的时候,绊她一脚,就够老太太受的。
弄不好磕一下,就能把老太太送走。
所以聋老太太能来释放善意,那是聪明之举。
你再有人脉如何,毕竟你是住在这个大院的啊。
低头不见抬头见,聪明人,谁没事给自己找不舒服玩?
何况杨大林这个在大院已经有了名声的少年。
抓小流氓,抓人贩子,又救了那么多有背景的孩子。
所以杨大林很快就想通了。
齐玉兰见杨大林一直在沉思,又说道:“这老太太,基本上和咱家没来往,也不知道为啥今天突然来坐了会。”
杨大林被齐玉兰打断了想法,告诉婶子:“没事,婶子,她是来卖个好,以后见了她咱客客气气的就行,毕竟七十多岁了,是个高寿的老人了。”
刚建国时期,国家人均寿命三十多,现在过了十年,人均寿命也才四十多,七十多真算高寿了。
这可和后世人均寿命接近80岁,差远了。
话说老聋子这寿命,真可以了。
后面还能再活好几年,起风了时期才走的,估计能活到八十多,真可以了。
饭很快做好了,今天的晚饭,就和昨天差多了。
不过也比马三吃的强多了,更比大多数人吃的好。
马三今天比昨天强点。
没那么拘谨了,不过吃完第一个二合面馒头,也不好意思继续拿,还是齐婶子塞给到他手上才继续吃的。
齐婶子知道马三的身世,有了能力,也不在乎这一点,也可怜他。
后面继续吃饭的时候,杨大林告诉齐婶子,以后就让马三天天晚上来吃饭。
别人问,就说马三给咱家交了伙食费了。
马三还想拒绝,杨大林一把按住他的手。
“以后挣钱了,对哥对婶子好点就行,就这么着了。”
说完对马三眨了一下眼。
马三知道杨大林说的是金条的事。
见杨大林安排好了,马三以后白天要出去干活,晚上来吃点好的,能补补身体,也只能先答应了。
马三心里却想着,以后一定要对大林哥,对婶子一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