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方从哲捧着举荐疏,走进政事堂。

疏稿边缘沾着他连夜修改的墨痕,上面补了“冯铨曾查江南士绅贪腐”的注脚。

此时,朱由校正盯着辽东军报,报上“后金索要十万两岁币”的字样,让他眉头紧锁。

“陛下,清丈江南田亩、追缴逋赋,需一员得力文官主持,臣举荐冯铨。”

方从哲躬身递上疏稿,指尖在“冯铨”二字上轻轻点了点。

朱由校抬头,接过疏稿,指尖划过“冯铨”二字,指腹蹭到未干的墨。

“冯铨?他之前因弹劾东林党被贬,现在启用,会不会有人说朕偏私,打压东林党?”

“非议不怕,能做事才重要。”

方从哲语气坚定,往前凑了一步。

“冯铨前几年查过江南士绅‘诡寄田亩’,熟悉他们的底细;而且他被东林党诬陷‘贪腐’贬官,对东林党恨得深,让他去,定能打开局面,不会手软。”

朱由校沉吟片刻,拿起朱笔,在疏稿上重重画了个“准”字。

“传朕旨意,擢冯铨为南直隶巡按御史,专司清丈田亩,西厂税监营听他调遣,凡敢阻挠清丈的,先抓后奏!”

方从哲连忙谢恩,心里松了口气。

冯铨是他的门生,由他主持江南事务,既能推进新政,又能帮自己盯着东林党,更好把控节奏。

旨意刚拟好,司礼监太监就跌跌撞撞跑进来,手里的拂尘都歪了。

“皇爷,京城粮价又涨了!之前一石米五钱银子,现在涨到八钱,粮店外排满百姓,有几个饿急的,已经开始抢粮袋了,锦衣卫正在拦着!”

朱由校猛地拍案,御案上的军报散落一地,朱笔滚到脚边。

“汪应蛟呢?让他立刻来见朕!一个户部尚书,连粮价都压不住,要他何用?”

半个时辰后,户部尚书汪应蛟气喘吁吁跑进政事堂。

身上的官袍后背全被汗水浸湿,贴在身上,连朝笏都歪了。

“陛下,臣…… 臣正组织人手从常平仓调粮,只是常平仓存量不足,还得等山东的粮船到,很快就能平抑粮价!”

“很快是多久?”

朱由校走到他面前,语气冰冷得像结了冰。

“再等下去,百姓就要反了!你要是办不好,朕就只能‘举朝南迁’,把这烂摊子留给你,让你跟东林党一起扛!”

“举朝南迁”四个字像重锤,砸在汪应蛟心上。

他“扑通”跪下,额头磕得金砖响。

“陛下息怒!山东巡抚王在晋刚送来急报,他筹备的十万石粮船,已经到了通州码头,明日一早就能运进京城,够京城百姓吃三个月!”

朱由校眼神一凝,弯腰捡起朱笔。

“王在晋?倒是个会办事的,没白让他当山东巡抚。”

汪应蛟连忙补充,声音都在抖。

“王大人不仅筹了十万石粮,还疏通了运河淤塞的航道,后续每月都会有五万石粮船送过来,足够京城用一年,粮价肯定能压下去!”

朱由校紧绷的脸色终于缓和,手指在御案上敲了敲。

“传朕旨意,升王在晋为蓟辽总督,即刻赴任,负责辽东军粮供应,别让后金断了咱们的军饷,也别让他闲着。”

“臣遵旨!”

汪应蛟松了口气,额头上的冷汗顺着脸颊流下,滴在金砖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朱由校走到舆图前,手指划过江南的运河航道,红笔在“苏州”“松江”圈了两个圈。

“粮荒暂缓,江南的逋赋不能再拖。汪应蛟,朕命你总督西厂事务,带西厂总管李永贞、提督戚金,率万人队伍南下,配合冯铨清丈田亩、追缴逋赋。”

汪应蛟愣住了,身子晃了晃。

“臣…… 臣是户部尚书,管的是财政,带西厂队伍打仗、抓人,恐不合适吧?文官带军,会被人说‘外行指挥内行’!”

“有什么不合适?”

朱由校打断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你懂财政,能算清逋赋账目,不会让士绅蒙混过关;李永贞掌监察,能盯着文官和武将,防他们舞弊;戚金带的是戚家军后裔,精锐得很,能镇住士绅反抗 —— 你们三人联手,朕放心。”

他顿了顿,补充道,手指在舆图上数着队伍规模。

“队伍由五千边军、三千锦衣卫、两千地方衙役组成,三日内集结完毕,从通州出发,走运河南下,沿途各州府必须配合粮草供应,谁敢阻挠,以‘抗旨乱政’论处,先革职,再查抄家产!”

汪应蛟不敢再推辞,躬身应诺。

“臣定不辱使命,三个月内,定能追缴三百万两逋赋!”

当日下午,通州码头热闹起来。

运河水面上停满了粮船和兵船,桅杆密密麻麻,像一片森林。

边军将士身着玄铁铠甲,铠甲上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着冷光,手里的长刀鞘上系着红绸。

锦衣卫腰佩绣春刀,腰牌挂在胸前,眼神锐利地扫视四周,连码头的乞丐都不敢靠近。

地方衙役扛着清丈田亩的木尺和算盘,跟在队伍后面,手里的工具擦得发亮。

西厂总管李永贞站在船头,手里拿着崇文寺整理的逋赋清单。

清单上“苏州张氏欠粮五万石”的字样被红笔圈出。

“汪大人,江南士绅的田亩账册,崇文寺连夜抄了三份,一份留底,两份带在身上,咱们到了就能直接清丈,不用浪费时间跟他们扯皮。”

提督戚金拍了拍腰间的刀,刀鞘发出“哐当”声。

“大人放心,只要有士绅敢反抗,末将的刀可不长眼!之前在浙江平倭寇,那些倭寇比士绅凶,还不是被咱们砍了脑袋?保证三日内让他们缴清欠税,不然就抄家抵税!”

汪应蛟点了点头,目光投向远处的运河。

他知道,这一去,不仅要追缴逋赋,还要与江南的士绅势力,尤其是东林党正面交锋,冯铨的恨意,或许能帮上大忙。

冯铨接到旨意时,正在老家收拾行囊。

行囊里还放着当年被东林党诬陷时的奏疏副本,上面的“贪腐”二字被他划得发黑。

得知自己被擢升为南直隶巡按御史,还能配合西厂行动,他激动得彻夜未眠,手指攥着圣旨,指节发白。

“东林党害我被贬,连祖宅都被你们的门生占了,这次我定要让你们付出代价,把欠我的都拿回来!”

次日清晨,他带着几名亲信,快马加鞭赶往通州。

马跑得浑身是汗,终于在码头边追上了汪应蛟的队伍。

“汪大人!”

冯铨翻身下马,顾不得擦汗,快步上前。

“江南士绅中,苏州张氏、松江李氏欠税最多,张氏还扣过漕船,咱们可以先从他们下手,杀一儆百,让其他士绅不敢反抗!”

汪应蛟点头,递给他一份粮船调度表。

“正有此意!你熟悉江南的水情,清丈田亩时,哪些田是‘肥田’、哪些是‘瘦田’,还得靠你分辨,别让士绅用‘瘦田’抵税。”

两人正商议时,阮大铖带着几名文官赶来,他们手里捧着账册,是方从哲派来协助的。

“汪大人、冯大人,我们负责记录清丈数据,每一块田都登记在册,保证账目清楚,不会让士绅蒙混过关。”

队伍出发时,朱由校亲自到通州送行。

他身着明黄常服,站在高台上,身后跟着魏忠贤,手里拿着赏赐的绸缎和白银。

“朕给你们三个月时间,追缴三百万两逋赋,清丈两千万亩田亩!”

朱由校的声音透过号角,传遍码头。

“完成任务,汪应蛟升户部尚书兼太子太保,冯铨升左都御史,戚金赏良田千亩;完不成,你们都别回来见朕,就在江南待着,跟士绅一起缴逋赋!”

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震得运河水面泛起涟漪。

“遵旨!定不辱使命!”

粮船缓缓驶离码头,船头的“西厂税监营”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朝着江南方向而去。

朱由校看着船队远去的背影,对身边的魏忠贤道。

“让崇文寺多派些人去江南,把西厂追缴逋赋的事写成话本,贴遍各州府,就说‘士绅欠税,百姓挨饿,西厂追缴,是为百姓’,让百姓知道,朕是为了他们好。”

魏忠贤连忙应诺。

“奴婢这就去安排,让说书人也在茶馆里讲,保证江南百姓都知道陛下的苦心!”

江南苏州,叶向高收到密报。

汪应蛟带万人队伍南下,还有戚家军后裔随行,吓得他手里的茶杯“哐当”摔在地上,碎片溅到脚边,他却没心思捡。

“万人队伍?还有边军和锦衣卫?连戚家军都来了?”

叶向高浑身发抖,手指死死攥着密报,纸都被捏皱了。

“朱由校这是要彻底踏平江南,断了东林党的根基啊!”

下属急道,声音带着哭腔。

“大人,我们要不要联络浙江、福建的东林党人,再让海盗提前埋伏,在运河上劫了他们的粮船和税银?”

叶向高沉默片刻,摇了摇头,眼神里满是挣扎。

“反抗没用,边军有刀,戚家军能打仗,我们斗不过。先让士绅们缴一半欠税,稳住他们,别跟西厂硬拼 —— 等他们清丈田亩到松江时,再让海盗在‘黑风口’弯道动手,那里水流急,船不好转弯,容易得手。”

下属连忙应诺,转身去传达命令,脚步急促得像在逃命。

叶向高走到窗前,望着运河方向,心里满是绝望。

他知道,江南士绅的好日子到头了,可东林党不能倒,只能赌一把,靠海盗搏一次。

汪应蛟的队伍行驶到山东境内时,遇到了前来送粮的王在晋。

他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十辆粮车,上面插着“蓟辽总督府”的旗帜。

“汪大人,这是五千石粮食,给兄弟们路上当干粮,都是新磨的米,好吃得很!”

王在晋笑着递过粮册,上面写着“五千石,于万历四十五年三月十七日交割”。

“我已给沿途各州府发了公文,让他们提前备好粮草,你们到了就能歇脚,不用耽误时间。”

汪应蛟接过粮册,感激道。

“王大人刚升蓟辽总督,还这么费心,真是多谢了 —— 辽东那边紧张,你快去赴任吧,别耽误了军饷供应。”

“都是为了陛下,为了大明。”

王在晋叹了口气,勒转马头。

“我就不送你们了,祝你们早日追缴完逋赋,回京城领赏!”

两人寒暄几句,王在晋骑马离去,汪应蛟的队伍继续南下,粮船在运河上连成一串,像一条银色的长龙。

船上,冯铨拿着江南士绅的名单,对汪应蛟道。

“大人,我们可以先派人去苏州、松江,给士绅们送个信,让他们提前把欠税备好,银钱或粮食都行,省得我们动手抄家,让百姓看笑话,说我们欺负人。”

汪应蛟点头。

“好,就按你说的办,先礼后兵 —— 但要是他们不识抬举,就别客气,该抓的抓,该抄的抄,别辜负陛下的信任。”

夕阳西下,运河上的粮船被染成金色,波光粼粼。

将士们坐在船头,擦拭着武器,有的还在讨论回京城后的赏赐,脸上满是期待。

他们知道,这次南下,不仅能为国效力,还能得到陛下的重赏,光宗耀祖。

汪应蛟站在船头,望着远处的天空,心里满是感慨。

这场由皇帝主导的税制改革,要是能成,大明的财政就能好转,后金也不敢再嚣张,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

而江南的“黑风口”弯道处,海盗们正藏在芦苇荡里,看着西厂的粮船越来越近,手里的刀闪着寒光。

他们不知道,朱由校派去的暗探早已发现了他们的埋伏,一封密报正快马加鞭送往京城,一场针对海盗的反埋伏,即将展开。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北宋振兴攻略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穿越:新妃十八岁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糜汉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医道风云志我执天下我是王富贵穿越大明我成了老朱儿子!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烧锅千年烟火传正德五十年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镇国二公子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蓝月闪烁之时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穿越大清,皇帝居然带头剪辫?千秋一烬谁说神罗不算罗多子多福,开局就送绝美老婆退隐江湖那些年开局天幕曝光:我未来统一全球跛王爷青铜账簿与铁王座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晚清三杰恩仇录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解差传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魂穿大唐:开局便被长乐赖上了救女主?问题不大,看我爆兵百万在造大明灵异中篇小说选大明养生小帝姬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宸晏匠梦:林衍的火器传奇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医女楚汉行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大秦:开局人屠,杀敌就变强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大楚最惨驸马,开局遭背叛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时空基石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逃荒是不可能的大明太监秘史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祖宗们,时代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