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草药膏的效果虽非立竿见影,却如涓涓细流,持续不断地滋养着向之礼受损的元神。
数月下来,那深沉的虚弱感终于减轻了一丝,神识探查的范围也略微扩大了些许,虽远未恢复,却已不再是完全束手束脚。
借着在坊市打杂和售卖些微丹药的机会,他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那间小石屋,观察与倾听的时间也多了起来。
数十年低调蛰伏,加上元神稍复,让他能更清晰地感知到这个名为“黑石坊市”的小小修真群落,以及其背后所隐约折射出的、庞大而森严的灵界秩序。
黑石坊市的修士,修为最高者不过筑基中期,大多是炼气期修士,挣扎在蛮荒边缘,为几块下品灵石、为一株低阶灵草奔波拼命。
他们交谈中,提及最多的便是“黑风山脉”、“赤铜矿坑”、“毒沼林地”等附近险地的名称,以及各种一阶、二阶妖兽的习性。
但偶尔,也会有风尘仆仆的外来者路过,或是前来收购特定材料的行商。
从他们零星的、带着敬畏的交谈中,向之礼捕捉到了一些更上层的词汇。
“域主”、“界主”。
似乎,这广袤无垠的灵界,被划分成了若干巨大的“界域”,每一界域由一位至高无上的“界主”统辖。
而界域之下,又分诸多“地域”,由“域主”管理。
黑石坊市所处的这片蛮荒,似乎便属于“黑风域”的边缘地带,而黑风域又归属于一个更大的“天灵界”管辖。
界主、域主……那是何等境界的存在?化神?亦或是远超化神?
向之礼无法想象,但仅是这称谓,便已透出一股令人窒息的威压与等级差距。
在这等存在眼中,黑石坊市的修士,恐怕与蝼蚁无异。
而更让向之礼在意的,是此地修士功法与修炼理念的不同。
人界修行,虽也讲求悟性,但更多是侧重于灵根资质、灵气积累、金丹元婴的凝结与壮大,对于天地法则的感悟,往往要等到化神之后才初窥门径,且多是自行摸索,不成体系。
但在此地,即便是那些炼气期修士修炼的《炼虚引》等基础功法,开篇便隐隐强调“感应天地韵律”,“引导元气流转”,其中已含有一丝对最基础法则力量的粗浅运用。
比如修炼火系功法的修士,在吸纳火属性元气时,会下意识地去契合某种“灼热”、“升腾”的意境;修炼土系功法的,则会追求“厚重”、“承载”的感觉。
这种感悟并非刻意为之,更像是融入了修行本能,是此界功法与生俱来的特质。
向之礼曾亲眼见过一位筑基初期的中年修士,在坊市外与人争斗。
其法力浑厚程度远不及人界同阶,但施展一道普通的“金刃术”时,那金色光刃却异常凝练锋锐,带着一股无物不破的“锐利”之意,威力竟堪比人界筑基中期修士的全力一击!
事后向之礼细细品味,察觉那并非单纯法力强横,而是其法力中蕴含了一丝极其微弱的“金之法则”的皮毛特性!
故而才能以弱胜强,展现出超乎修为的杀伤力。
“法则……”向之礼心中震动不已。
他回想起自己冲击化神、以及化神后的修炼,已然开始接触并初步运用一丝天地法则,例如雷法中的毁灭与生机,空间之术的玄妙。
但那更像是凭借高深修为和强大神识去“强行撬动”法则之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而灵界的修行体系,似乎从炼气期开始,就在潜移默化地引导修士去“亲近”、“理解”、乃至最终“掌控”法则!
将法则的感悟,融入了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法力运转之中!
这意味着,同阶之下,灵界修士的实力,尤其是对力量的运用效率和对天地之威的借重,恐怕远超人界修士!
也难怪此界元气如此狂暴,若无相应法则感悟加以引导炼化,根本难以利用。
“化神之后的路,在灵界,或许才真正开始……”向之礼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也闪过一丝凝重。
他原本以为,只要恢复化神修为,便足以在灵界站稳脚跟。
如今看来,恐怕远远不够。
若不能深刻理解并掌控至少一种天地法则,即便法力恢复旧观,在此界同阶修士眼中,或许也只是一个空有力量、却不善运用的“蛮夫”。
前路,比他预想的更加艰难,也更加广阔。
他将目光投向坊市中央那根刻着“黑石”二字的焦黑石柱,据说那是黑风域官方设立的象征,偶尔会有域主派遣的使者前来巡查。
他又想起偶尔听人提起的,那些真正的大宗门、大势力招收弟子,首重“法则亲和力”,而非单纯的灵根资质。
一个更加浩瀚、更加注重“悟道”的修仙世界,在他眼前缓缓揭开了冰山一角。
元神依旧虚弱,法力恢复缓慢,但向之礼的心中,却燃起了一股久违的、对探索未知、对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
他默默回到石屋,再次拿起那枚早已烂熟于心的《炼虚引》玉简,重新研读起来。
这一次,他不再只关注行气路线,而是用心去体会字里行间那丝微弱的、对天地法则的引导与契合。
指尖,一缕经过净化的元气汇聚,他尝试着,不再仅仅将其视为能量,而是去感受其中那丝微弱的“金”的锐利,“土”的厚重……
修行之路,仿佛从头开始,却别有洞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