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村有个叫赵老四的庄稼人,勤快能干,这些年靠种药材攒下不少钱。眼看着儿子大了要说亲,他便琢磨着把祖传的老宅翻新,盖个气派的大瓦房。
这天一大早,赵老四请来了村里最有名的风水先生周师傅。周师傅绕着宅基地转了三圈,捋着花白胡子连连点头。
“老四啊,你这块地是块宝地,后面靠山前面临水,藏风聚气。不过...”周师傅突然停顿了一下,眉头微皱。
“不过什么?您尽管说。”赵老四赶紧问道。
“你这新房格局大,门户多少有讲究。记住,无论怎么设计,千万不能留五个门。四门进财,六门通达,唯独五门犯煞,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周师傅神色严肃。
赵老四连忙点头:“记住了,记住了,绝不留五个门。”
动工那天,全村人都来帮忙,热热闹闹。赵老四为人厚道,酒肉管够,大家干活也格外卖力。不出两个月,新房就初具规模了,青砖灰瓦,飞檐翘角,很是气派。
这天傍晚,赵老四巡视工地,忽然发现一个问题——儿子坚持要在后院开个小门,说以后去后山采药方便。这一加,前门、后门、两个侧门再加上这个新后门,不多不少正好五个门。
赵老四心里“咯噔”一下,想起周师傅的警告,赶紧找儿子商量:“这不行啊,周师傅特意嘱咐不能留五个门。”
儿子赵明却不以为然:“爹,这都什么年代了,还信这些老讲究?多一个门多一条路,方便多了。”
几个来帮忙的邻居也劝:“老四啊,周师傅看风水几十年,从来没出过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赵明年轻气盛,反驳道:“咱们家这些年顺风顺水,是靠勤劳肯干,不是靠什么风水。就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忌讳,就要牺牲便利?”
赵老四左右为难,一边是祖辈传下的规矩,一边是儿子的坚持。最后拗不过儿子,心想着也许真是自己太迷信了,便勉强同意了。
一个月后,新房落成,五个门洞开,气派非凡。乔迁之日,赵老四大摆宴席,周师傅也被请来了。
周师傅一到门口,脸色就变了,把赵老四拉到一边:“老四,我千叮万嘱,你怎么还是留了五个门?”
赵老四满脸尴尬,支支吾吾解释了一番。周师傅长叹一声:“五门招五鬼,家宅难安宁。你好自为之吧。”说完饭也没吃就走了。
果然,搬进新房后,赵家就开始不顺。先是赵老四老伴莫名其妙病倒了,吃了多少药也不见好;接着药田里闹虫害,好好的药材枯死大半;最奇怪的是,家里晚上总听到奇怪的声响,像是有人走动,点灯查看却什么也没有。
赵明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硬着头皮去请周师傅。周师傅心软,还是来了,在屋里屋外转了一圈后说:“五门招五鬼,现在是白天,它们躲在暗处,等到晚上阴气盛时,就会出来作祟。”
“那怎么办?总不能把房子拆了吧?”赵明这下急了。
周师傅沉吟片刻:“拆倒不必,但必须封掉一个门。不过封门也有讲究,不能随便封,必须找到那个‘虚门’。”
“什么是虚门?”赵老四问道。
“五门之中,必有一门是多余的,不承地气,不接人气,这种门最容易招引不干净的东西。要找出这个门封掉,才能破解。”周师傅解释道。
于是周师傅让赵家父子准备五盏油灯,每到黄昏时分,在每道门前点一盏,观察火苗动向。
连续看了三晚,发现其他四盏灯的火苗都稳稳向上,唯独通往后山的那扇小门前的油灯,火苗总是摇摆不定,像是被风吹动,可那晚明明一丝风也没有。
“就是这扇门了。”周师傅肯定地说,“这扇门开的方向不对,正对着荒山野岭,而且使用得少,人气不足,就成了虚门,招来了不干净的东西。”
第二天,赵家就动手封门。封门时,周师傅特意选了正午阳气最盛的时候,还在门框下埋了镇宅的铜钱和符咒。
说也奇怪,那扇小门一封,赵老四老伴的病就好转了,晚上再也听不到奇怪的声响。更神奇的是,封门后的第二天,赵老四就在被封的门槛附近挖出了一坛银元,据说是战乱时期祖上埋下的,后来忘了具体位置,一直没找到。
赵明从此对传统规矩刮目相看,不再一味认为老讲究是迷信。他好奇地问周师傅:“为什么五个门就不吉利呢?”
周师傅捋着胡子解释道:“世间万物都讲阴阳平衡。门户是气流出入口,关乎一家之气运。在风水学中,数字各有含义:四代表稳固,六代表顺利,而五在五行中属土,位于正中,有‘执中’之意,本是吉数。但门为气口,五门形成‘五鬼运财’格局,若是庙宇祠堂尚可,寻常人家镇不住,反而会招来厄运。”
“原来这些老规矩背后都有道理啊。”赵明感慨道。
周师傅点点头:“老祖宗的智慧,都是千百年来生活经验的总结。看似迷信的讲究,往往蕴含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尊重。时代在变,但这些基本道理不会变啊。”
后来,赵家果然恢复了往日的安宁和谐,药材收成一年比一年好,赵明也说了门好亲事。新房虽然只有四个门,却比以前更加兴旺发达。
从此,清河村又多了一条建房规矩:宁留四门固,不开五户危。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提醒着人们尊重传统,顺应自然。
而赵家老宅那扇被封堵的门洞,虽然看不见了,却永远留在墙里,仿佛在默默诉说着一个关于敬畏与传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