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渊的最后一个问题,像是一根无形的毒针,精准地刺入了刘德海最敏感的神经。
整个停尸房的空气,在瞬间被抽干,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刘德海的脸色,由青转紫,再由紫转黑,仿佛开了个染坊。他那双原本还算和善的眼睛里,此刻隐隐透露出一丝怨毒与杀意。这股杀意,是如此的实质,以至于让周围的空气温度,都下降了几分。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时不慎,竟被一个他眼中的蝼蚁,逼到了如此狼狈的境地。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童生,非但没死于奇毒,反倒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反杀了职业刺客,此刻,更是当着众人的面,用最平静的语气,问出了最诛心的问题。
这哪里是一个普通的书生?这分明是一个披着人皮的妖孽。
就在刘德海的怒火即将彻底爆发之际,他身旁的刘师爷,眼中闪过一丝阴狠的决断。
“大胆狂徒!”刘师爷抢先一步,尖声叫道,声音凄厉,如同夜枭,“苏文渊,你非但假死欺瞒县尊,更与刺客勾结,在停尸房内行凶杀人。如今证据确凿,竟还敢在此妖言惑众,意图污蔑朝廷命官。你……你恐怕才是真正的凶手。”
这一手“恶人先告状”,来得又快又狠,瞬间就将局势搅浑。
刘师爷指着苏文渊,对周围的衙役厉声下令:“来人啊。此獠穷凶极恶,定是天狼部派来的奸细。给我拿下,若敢反抗,格杀勿论。”
几名心腹衙役闻言,立刻“锵”的一声抽出腰刀,面露凶光地朝草席上的苏文渊逼去。
“谁敢!”
一声暴喝,如同平地惊雷。
方昭云手持环首刀,横身一步,挡在了苏文渊的身前。他魁梧的身躯,如同一座不可逾越的铁塔,身上那股源自沙场的凛冽煞气,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
“刘师爷!”方昭云虎目圆睁,怒视着对方,“苏公子是此案的苦主,也是本官亲眼所见的受害者。没有确凿证据,谁动他,就是与我方昭云为敌,与我大奉军律为敌。”
军人的煞气与师爷的阴气,在小小的停尸房内激烈碰撞。那几名逼上来的衙役,被方昭云的气势所慑,竟不由自主地后退了半步。
这就是大奉王朝的力量体系。
寻常百姓,一生或许都接触不到超凡的力量。但在官府与军队中,力量的层级却泾渭分明。
绝大多数的衙役、军士,走的都是武道一途。此道不重感悟,不求长生,只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强的杀伐之力。武道修炼,从炼体开始,打熬筋骨,强壮气血。而后是凝血,将全身气血凝练如汞,力大无穷,寻常刀剑难伤。再往上,便是能气血外放,化为护体罡气的罡气境,此等境界足以在军中担任都尉、校尉之职。方昭云,便是这罡气境中的佼佼者。
而像刘师爷这类人,走的则是另一条更加诡秘的道路。他们或许会兼修一些粗浅的武技,但其根本,却在于对精神的运用。只是他们的路子太野,既非儒,也非道,只能算是旁门左道,难登大雅之堂。
刘德海看着挡在前面的方昭云,眼中的杀机愈发浓烈。有这个军中莽夫在,今晚想在这里直接弄死苏文渊,已无可能。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暴怒,换上了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缓缓开口道:“方校尉,你忠于职守,本官很是欣慰。但此案疑点重重,苏文渊有重大嫌疑,亦是不争的事实。”
他的目光转向苏文渊,语气变得森然:“苏文渊,本官问你,你口口声声说自己不甘赴死,心怀清白,引动了浩然正气。此事……可有佐证?”
这是在逼宫了。
浩然正气,乃是儒道修士的根本。
儒道一途,始于启蒙,诵读经典,开启心智。而后是格物,体察万物,增长真知。再进一步,便是诚意,勘破虚妄,稳固本心。唯有达到正心之境,心中那股真知,方能蜕变为真正的浩然正气。
而要让浩然正气显化于外,甚至以精神伤敌于无形,还需要凝聚文胆,唯有多年沉浸在正心境宿儒才有领悟文胆的可能。
在刘德海看来,苏文渊不过是一个连秀才功名都未考取的童生,连致知都算不上圆满,谈何浩然正气?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只要苏文渊拿不出证据,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以“妖言惑众”、“行使妖术”的罪名,将其拿下,投入大牢。到了那时,是圆是扁,还不是任由他拿捏?
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了苏文渊的身上。
方昭云心中焦急,却也无计可施。他虽是武人,却也知道儒道修行的一些基本常识。以苏文渊的情况,确实匪夷所思,难以自证。
苏文渊的脸上保持着平静,心底却泛起一阵嘀咕。
他没有回答刘德海的问题,而是将目光转向了那个从始至终都站在一旁,仿佛置身事外的少女,眼神漏出一丝期待。
“墨璃姑娘,”他虚弱地开口,“方才,你验看刺客尸首时,曾言其神魂被至阳至刚之力冲垮。此事……可否请你再为县尊大人详述一遍?”
他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墨璃,他有些莫名的相信这个女孩。
他的第六感赌对了。
在场的所有人里,只有一个人,能以一种官方认可的,且无可辩驳的方式,来“看”到他身上发生过的事情。
那就是墨璃。
因为墨璃,走的既非武道,也非儒道。
她是一名道修。
道修一脉,与重入世、修心的儒道不同。儒修者其力量与自身品德、学识、声望乃至天下大势息息相关。而道修他们重出世,修的是身与神,其力量源于对天地自然的感悟与掌控,追求个体生命的极致超脱。道修之始,在于炼精,引气入体,开辟丹田。而后是炼气,炼化天地灵气为真元,凝结内丹。当内丹破碎,化为元神雏形,便是化神之境。
达到化神之境的道修,最显着的一个特征,便是能以神识内观己身,外观天地。这种神识,远比武者的感知和儒者的心觉要来得更加精微、更加直观。
虽然墨璃看起来年纪轻轻,但以她之前精准的判断和身上那股若有若无的、与天地自然相合的气息中,她的道修境界,绝对不低!至少,也足以催动神识!
果然,听到苏文渊的话,刘德海和刘师爷的脸色,又是一变。
他们怎么忘了,这里还有一个更难缠的墨璃!
墨璃的背景,在县衙里一直是个谜。只知道她三年前忽然出现,凭着一手出神入化的验尸之能,被前任县令破格录用。她平日里不与任何人来往,只醉心于她的工作,就连刘德海,对她也颇有几分忌惮。
墨璃迎着所有人的目光,缓缓走到场中。
她伸出两根晶莹如玉的手指,并指成剑,轻轻点向自己的眉心。
一丝微不可察,如同水波般的透明涟漪,从她的指尖荡漾开来。
“凝神……勘察!”她轻声念道。
在场的武夫们,如方昭云和一众衙役,只觉得眼前一花,仿佛有什么东西扫过,但具体是什么,却又说不上来。
但在刘德海和刘师爷这种同样修炼过精神秘术的人眼中,他们却“看”到了一副截然不同的景象。
他们看到墨璃的眉心处,仿佛裂开了一只无形的竖眼。一股纯净、凝练、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精神力量,如同探照灯一般,笼罩了整个停尸房。
这,就是道修的神识!
神识扫过,一切无所遁形。
空气中残留的每一丝气息,都被她的神识捕捉、分析、还原。
片刻之后,墨璃放下了手指,那股无形的波动也随之消失。
她抬起眼,看向刘德海,清冷的声音,如同宣判。
“回禀县尊大人。经勘察,此地残留的气息有四种。”
“其一,是两位刺客身上的天狼部血煞之气,阴冷、暴虐。”
“其二,是方校尉和众位官爷身上的军旅煞气与阳刚血气,炽烈、刚猛。”
“其三,是我本人的道门清灵之气。”
她顿了顿,最后的目光落在了苏文渊的身上。
“而第四种气息,也是此地最核心、最关键的气息,源头正是苏公子。”
“这股气息,纯粹、刚正、凛然不可侵犯,其中蕴含着一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之意。”
她一字一顿,给出了最终的结论。
“此乃……文胆之光,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