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的县城落了第一场薄雪,胡同里的老槐树桠上积着细碎的白,风裹着雪沫子刮过,却吹不散清晨六点半胡同口的暖意。沈浩骑着家里那辆旧自行车,车筐里放着三个热乎的肉包子和三袋豆浆,车后座绑着晓雅的书包 —— 她昨天说书包带松了,沈浩特意晚上用针线缝补好,还在肩带里垫了块软布。
“沈浩!晴姐!” 晓雅的声音从胡同那头传来,她裹着件红色的旧棉袄,脖子上围着妈妈新织的毛线围巾,手里攥着本翻得卷边的《唐诗宋词选》,跑到自行车旁时,鼻尖冻得通红,“我昨天背会了李清照的《醉花阴》,现在背给你们听好不好?”
苏晴从后面快步走来,手里拿着两本笔记,一本是自己的初二物理错题本,一本是给晓雅整理的初一语文重点:“先吃包子,别冻着嗓子。” 她把热豆浆递给晓雅,又从口袋里掏出个暖手宝 —— 是李秀莲昨天刚灌好的热水,裹着碎花布套,“揣着,路上暖手。”
三人的日常总这样:沈浩提前十分钟出门买早饭,苏晴提前五分钟整理好笔记,晓雅则带着前一天背会的诗词,沿着胡同往学校走。自行车由沈浩骑,晓雅偶尔会坐在后座,苏晴则走在旁边,三人的脚步声、晓雅的背书声、沈浩偶尔的玩笑话,混着雪粒落在棉袄上的 “沙沙” 声,成了冬日清晨最热闹的调子。
到了学校门口,初一和初二的学生分流向不同的教学楼。沈浩和晓雅往一楼的初一(3)班走,苏晴则往二楼的初二(2)班去,临走前,她把物理错题本递给沈浩:“里面有几道力学题,你可以先看看,等周末我讲给你听,以后你学物理就轻松了。” 沈浩接过本子,指尖碰到她的手,两人都顿了一下,苏晴赶紧收回手,红着脸转身上楼,晓雅在旁边捂着嘴笑,沈浩则挠挠头,把错题本小心地放进书包里。
当天上午,学校的公告栏前围满了学生 —— 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初一的榜单前,沈浩和晓雅的名字赫然排在最前面:沈浩总分 728 分(满分 750),年级第一;晓雅总分 725 分,年级第二。两人的名字挨在一起,红色的粉笔字在白色的公告栏上格外显眼。
“哇!又是你们俩霸榜!” 同班的李明拍着沈浩的肩膀,笑着说,“从开学到现在,每次考试都是你们俩占前两名,简直是‘初一双霸’!” 旁边的同学也跟着附和,还有人凑过来问晓雅:“晓雅,你是不是有什么学习秘诀啊?能不能教教我们?”
晓雅笑着看向沈浩,眼里闪着光:“哪有什么秘诀,就是每天跟沈浩一起复习,晴姐还帮我整理笔记,不会的题我们三个一起讨论。” 正说着,苏晴从初二的榜单前走过来,手里拿着自己的成绩单 —— 总分 712 分,年级第八,比上次又进步了两名。
“晴姐!你又进步了!” 晓雅跑过去,抢过成绩单看,“物理竟然考了 92 分!你上次还说物理难呢!” 苏晴笑着点头,目光落在初一的榜单上,看着沈浩和晓雅的名字,心里满是欣慰:“你们俩也厉害,每次都霸占前两名,李老师肯定又要表扬你们了。”
果然,上午的班会课上,初一(3)班的李老师拿着成绩单,笑着说:“咱们班的沈浩和林晓雅,这次又包揽了年级前两名,尤其是沈浩,数学和英语都是满分,林晓雅的语文也是年级第一。更难得的是,他们还带动了班里的学习氛围,经常帮同学讲题。” 李老师顿了顿,看向全班同学,“咱们学校的老师都在说,沈浩、林晓雅,还有初二(2)班的苏晴,是咱们县一中的‘黄金三人组’—— 不仅自己成绩好,还互相帮助,一起进步,你们都要向他们学习。”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沈浩和晓雅对视一眼,都红了脸。晓雅悄悄看向窗外,正好看见二楼初二(2)班的苏晴也在往这边看,两人隔空挥了挥手,苏晴的嘴角勾起温柔的笑。
到了下午放学,三人一起往家走。路过学校门口的小卖部时,几个初一的同学笑着打趣:“沈浩、晓雅、苏晴姐,你们三个天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住得又近,简直像一家人一样!” 晓雅的脸一下子红了,赶紧躲到沈浩身后,沈浩则笑着回应:“本来就是住得近的一家人,互相照顾是应该的。”
苏晴走在旁边,听见 “一家人” 这三个字,心里像被温水浸过。她想起自己住在沈家附近的小房子里,每天早上能喝到李秀莲煮的粥,晚上能和他们一起复习,生病时沈浩会帮她买药,晓雅会陪她说话 —— 这些日常,早已让她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沈浩和晓雅当成了真正的家人。只是这份 “家人” 的情谊里,还藏着她不敢说出口的在意,像雪地里的暖光,温柔却不敢触碰。
三人的复习时间总是轮流在三家:周一在沈家,因为小卖部的桌子大,能铺开三个人的笔记;周二在晓雅家,晓雅妈妈会煮姜汤,暖乎乎的能驱散寒气;周三则在苏家 —— 苏晴的小房间里,虽然桌子小,却收拾得格外整齐,书桌上还放着沈浩送的物理辅导书和晓雅送的语文练习册。
这晚轮到在晓雅家复习。晓雅妈妈煮了一锅红糖姜汤,端到桌子上时,热气腾腾的,满屋子都是姜和红糖的甜香。“晴晴,你初二课程紧,多喝点姜汤,别冻着了。” 晓雅妈妈笑着说,又给沈浩和晓雅各盛了一碗,“你们俩也多喝点,明天还要考试呢。”
苏晴接过碗,小口喝着姜汤,手里翻着初二的物理书,沈浩则在旁边看她整理的错题本,时不时问一句:“晴姐,这个浮力题,为什么要先算排开水的体积啊?” 苏晴放下碗,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图:“你看,浮力的公式是 F 浮 =p 液 gV 排,只有先算出 V 排,才能算出浮力大小,以后你学物理时,要先把公式记牢,再结合画图,就容易懂了。”
晓雅则在旁边整理语文笔记,遇到不懂的诗词,就问苏晴:“晴姐,‘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什么意思啊?” 苏晴耐心地解释:“这是李清照想念丈夫时写的,‘黄花’是菊花,秋风卷起帘子,她觉得自己比菊花还要瘦弱,表达的是思念之情。” 晓雅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在笔记本上写下 “思念” 两个字,又画了朵小小的菊花。
夜深了,雪还在下,晓雅家的窗户上凝着一层薄霜。三人收拾好笔记,准备回家时,晓雅突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个小盒子,里面装着三条手工编织的红绳:“这是我昨天编的,咱们每人一条,戴在手上,就像‘黄金三人组’的标志一样!” 她给沈浩和苏晴各系了一条,红绳在灯光下格外鲜艳,“以后咱们不管考到哪里,都要戴着它,永远是最好的朋友!”
沈浩和苏晴都点点头,红绳戴在手腕上,暖乎乎的,像把彼此的心意系在了一起。苏晴摸着腕上的红绳,心里悄悄想:不管以后能不能和他们一起考上高中,不管自己的心意能不能说出口,只要能一直做 “一家人”,一直是 “黄金三人组”,就够了。
走在回家的胡同里,雪已经停了,月亮从云层里探出来,把地面照得白茫茫的。沈浩骑着自行车,晓雅坐在后座,苏晴走在旁边,三人的影子被月光拉得很长,叠在一起,像一幅最温暖的画。
“等明年夏天,咱们一起去县城的公园划船吧?” 晓雅突然说,声音里满是期待。
“好啊!” 沈浩笑着回应,“到时候咱们还带 picnic,晴姐可以做你爱吃的三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