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三年七月十七 卯时
天启渔村码头
天还未亮透,天启的海边已泛起淡淡的微光。墨色的海水与天际线连在一起,远处的渔船像墨点般浮在海面,渔民们的号子声顺着海风传来,带着大海特有的辽阔气息。青珩趴在木船的船舷边,小手轻轻触碰微凉的海水,眼睛瞪得圆圆的 ,这是他第一次跟着渔民出海捕鱼,也是宣德的街坊们第一次亲身体验天启的渔村生活。
“青珩,坐稳啦,船要开了!” 阿珠的父亲老林叔握着船舵,笑着提醒。他身后,宣德的张秀才正扶着船栏,好奇地看着海面泛起的涟漪,手里还拿着纸笔,准备记录下出海的见闻;王阿婆则和几个天启妇人一起,在船舱里整理着捕鱼的网具,时不时叮嘱孩子们别靠船边太近。
陆珩真和墨青芜站在船中央,看着宣德居民脸上的期待,相视一笑。“墨家子弟已经安排好了三艘渔船,” 墨青芜轻声说,“老林叔是渔村最好的渔民,今天一定能让大家满载而归。” 陆珩真点头,目光落在青珩和阿明身上 ,两个孩子正蹲在船舱角落,一起摆弄着小渔网,商量着要捕一条 “最大的鱼”。
渔船缓缓驶离码头,随着海风加速,船舷两侧溅起细碎的浪花。青珩突然指着远处的海面,兴奋地大喊:“娘!你看!有海鸥!” 一群白色的海鸥从海面掠过,翅膀掠过浪花,发出清脆的鸣叫,引得船上的人都纷纷抬头张望。
“这是大海的信使,” 老林叔笑着解释,“看到海鸥,就说明附近有鱼群。” 他一边说着,一边招呼渔民们准备下网。宣德的男人们立刻上前帮忙,张秀才虽然力气不大,却认真地跟着渔民学习整理渔网;阿明的父亲则和老林叔一起,调整着渔船的方向,寻找鱼群的踪迹。
“准备 —— 下网!” 随着老林叔的号子声,巨大的渔网从船舷缓缓放下,沉入海中,像一张铺开的大网,等待着鱼儿入网。青珩和阿明趴在船边,紧紧盯着海面,小手攥在一起,紧张地期待着。王阿婆则在船舱里烧起了小炉子,准备等鱼捕上来,就做最新鲜的海鲜汤。
大约半个时辰后,老林叔喊了声 “收网”,渔民和宣德居民一起用力拉着渔网的绳索。渔网渐渐浮出水面,网里满是蹦跳的鱼虾,银闪闪的鱼群在晨光中泛着光,引得船上一片欢呼。“好多鱼!” 青珩兴奋地拍手,阿明则立刻拿起小桶,帮忙把鱼装进桶里,两人的衣服都溅上了海水,却毫不在意。
“这是青花鱼,最适合做烤鱼;这是皮皮虾,白灼着吃最鲜;还有这个小海蟹,用来熬汤正好!” 老林叔一边分拣着渔获,一边给宣德居民介绍,“今天中午,咱们就用这些新鲜的渔获,做一顿‘双时渔宴’,让大家尝尝大海的味道!”
渔船返回码头时,朝阳已经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海面上,像撒了一层碎金。码头上,天启的孩子们早已等候在那里,看到满桶的渔获,立刻围上来,帮忙把鱼抬到岸边的石板上。青珩和阿明带头唱起了在宣德学的童谣,天启的孩子们也跟着学,稚嫩的歌声混着海浪声,格外动听。
上午的时间,宣德居民跟着渔村的人体验起了渔村生活。王阿婆和天启妇人一起,在海边的石板上处理渔获,她教大家用宣德的香料给鱼去腥,天启妇人则教她用海草编鱼篓;张秀才跟着老林叔,在海边的礁石上写生,将渔船、海浪、孩子们的笑脸都画进画里;青珩和阿明则带着一群孩子,在沙滩上堆起了 “双时城堡”, 城堡的一面是用沙子堆的枫山,一面是用贝壳拼的海浪,中间插着一面写有 “双时共生” 的小旗子。
中午,“双时渔宴” 在海边的空地上开席。长长的木桌上,摆满了各种海鲜菜肴:有天启特色的清蒸鱼、烤海虾、螃蟹汤,也有宣德做法的红烧鱼块、糖醋海蜇,还有王阿婆创新的 “桂花鱼丸”, 用宣德的桂花和天启的鱼肉制成,甜鲜交织,格外受欢迎。
大家围坐在桌前,一边吃着美食,一边聊着天。老林叔给张秀才倒了一杯渔村自酿的海枣酒,笑着说:“以前总听说宣德的枫山美,今天听张秀才讲起枫山的红叶、望枫台的石碑,我都想去看看了。” 张秀才连忙回应:“等秋天枫叶红了,我一定带您去枫山,咱们在望枫台上喝宣德的米酒,听枫山的风。”
青珩坐在陆珩真身边,小口吃着桂花鱼丸,突然对老林叔说:“林叔,以后宣德的人可以经常来天启捕鱼,天启的人也可以去宣德种竹子,这样双时空的东西就越来越多,大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老林叔愣了一下,随即大笑起来:“小娃娃说得好!以后咱们双时空就是一家人,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互相帮衬着,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 墨青芜也笑着补充:“等下次枫海节,我们可以组织双时空的‘互助队’,宣德的人种菜厉害,就来天启教大家种菜;天启的人捕鱼厉害,就去宣德教大家养鱼,让双时空的生活越来越交融。”
午后的海风渐渐温柔,大家坐在海边的树荫下,听老林叔讲大海的故事 ,讲他年轻时遇到的风暴,讲渔民们如何互相帮助度过难关,讲双时空安稳后,渔村的日子如何一天天变好。张秀才听得入迷,忍不住拿起纸笔,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打算编成一本《双时海话》,让更多人知道天启的大海与渔村的故事。
夕阳西下时,宣德居民准备返回宣德。码头边,双时空的人们依依不舍地告别。老林叔给王阿婆装了满满一篮海鲜干货:“带回去给宣德的街坊们尝尝,等秋天,我再带更多新鲜的渔货去宣德,换你们的桂花糕!” 王阿婆也给天启的孩子们塞了一袋芝麻糖:“下次来宣德,阿婆教你们做桂花糕,让你们尝尝宣德的甜。”
青珩和阿明约定,下次要一起跟着老林叔出海,捕一条 “比上次更大的鱼”;张秀才则和老林叔约好,秋天一起去枫山写生,把枫山的红叶和天启的大海都画进一幅画里。
渔船缓缓驶离天启码头,青珩趴在船舷边,朝着阿明和老林叔挥手,直到天启的影子渐渐模糊。他靠在陆珩真怀里,看着远处的海面,轻声说:“娘,我觉得天启的渔村和宣德的巷口一样好,都有很多好人,都很温暖。”
陆珩真摸了摸他的头,眼中满是温暖:“是啊,双时空各有各的好,而我们守护的,就是这份不同的美好,让它们能互相交融,互相温暖,让双时空的人们都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墨青芜望着渐渐暗下来的海面,轻声补充:“这就是双时共生的意义,不是一方守护另一方,而是双方互相扶持,共同创造美好。以后,这样的日子还会有很多,我们的守护,也会一直延续下去。”
渔船在海面上缓缓行驶,载着满满的回忆与收获,朝着宣德的方向驶去。远处的天启渔村,灯火渐渐亮起,像撒在海边的星星;宣德的方向,也隐约可见灯火的轮廓。双时空的灯火遥遥相望,照亮了彼此的路,也照亮了双时共生的未来。这份跨越时空的守护与交融,会像这大海与枫山一样,永远存在,永远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