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陀摇了摇头,蹲下身仔细观察底座的刻度:
“我爹只说过,迷阵的关键在‘地支对应方位’,却没说具体该怎么转。他还说,墨家的机关都藏着‘工巧之道’,不会让人瞎猜,肯定有线索。”
阿砚也跟着蹲下来,视线落在石人手中的工具上。
最前排的石人握着一把青铜矩尺,尺身上刻着细密的刻度;
旁边的石人握着圆规,规尖深深扎进石座;
还有的石人手里拿着墨斗、绳尺,甚至还有一把小小的石斧,工具种类竟与她在博物馆见过的“战国工匠工具组”一模一样。
“等等!”
阿砚突然想起什么,赶紧从怀里掏出手册,翻到“战国几何符号与工匠工具”章节,指着里面的插图说,“你看,手册里说,墨家工匠常用的‘矩、规、绳、墨’,不仅是造器的工具,还是‘几何作图四宝’,对应‘方、圆、直、平’四种形态。刚才我们在入口处看到的地面文字,不是‘墨家三经’里的数学公式吗?‘圆,一中同长也;方,柱隅四讙也’,说的就是圆和方的定义,这肯定和石人有关!”
石陀凑过来看手册,虽然看不懂上面的简体字,却能看懂插图里的矩尺与圆规:
“你的意思是,要按‘圆和方’的规矩转石人?可十二座石人,总不能都转吧?”
“不会是全部。”
阿砚站起身,绕着环形石人走了一圈,突然在入口正对面的石人底座前停下——
这座石人握着绳尺,底座刻着“亥”字,旁边还刻着一道小小的横线,与其他石人底座的符号不同。
“你看,这座石人的符号和其他的不一样,而且十二座石人按‘地支’排列,正好对应‘子北、午南、卯东、酉西’四个正方位,说不定关键就是这四座正方位的石人。”
她指着刻着“午”字的石人——
正是握着矩尺的那座:
“‘午’对应正南,矩尺对应‘方’,说不定要把这座石人转到正南方向;旁边刻着‘卯’字的石人握着圆规,‘卯’对应正东,圆规对应‘圆’,那这座就要转到正东。”
石陀眼睛一亮,赶紧走到“午”字石人旁,伸手摸向石人背后——
那里有一个隐蔽的凹槽,正好能容纳双手。
“我爹说过,墨家机关的‘启动处’都藏在‘不显眼却好发力’的地方,这个凹槽肯定就是转石人的机关!”
他双手扣住凹槽,深吸一口气,咬牙发力,石人缓缓转动起来,底座与地面摩擦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像是老旧的木门在转动,听得人心里发紧。
阿砚蹲在一旁,紧紧盯着底座的“午”字刻度:
“慢一点!再往左转一点!对,就是这里!‘午’字对准正南方向的松树,停下!”
石陀立刻松力,抹了把额头的汗:
“这石人至少有千斤重,再转两座,我胳膊都要断了。”
话虽这么说,他还是走到“卯”字石人旁,准备继续转。
可刚扣住凹槽,石陀就皱起了眉:“不对,这座石人的机关好像卡住了,转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