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士隐雨村两个论道。
单说封氏娇杏这边忙婚事。
封氏特别开心,女儿嫁给贾家,公公雨村是夫君旧交。
婆婆娇杏,曾是封氏旧仆。
得这样的公婆,封氏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娇杏也开心,虽是原配的儿子。
也得称她这个继室为母亲。
觅普娶英莲,她和封氏夫妇成了亲家。
昔日小主子成了儿媳。
天下有这等喜事,从此,她和封氏成了姐妹。
娇杏心里一百个感谢,送给头顶苍天。
虽然雇了绣娘,缝制床上用品。
香菱要自个绣嫁衣。
封氏寻思,女儿拐到人家做奴,哪里会绣。
女儿本该千娇百媚,养在母亲身边。
由母亲教她这些针线之事。
寻思幸好香菱嫁的是觅普,两家又连着住。
婆婆又是娇杏,不会用针线活拿捏女儿。
况且有些活计,我亦可帮着做。
想起女儿五岁被拐,直到今年才见。
缺失的这十几年,想起来便痛。
能为女儿亲手缝制嫁衣。
这痛,方能减轻些儿!
封氏坚持,亲手为香菱做嫁衣。
娇杏和香菱要帮忙,封氏也不许。
真是可怜天下慈母心。
香菱看着母亲枯瘦的手,心里不忍。
日夜陪着坐在母亲身边。
顺手给封氏和娇杏,还有士隐、雨村、觅普,连着娇杏的儿子,都做了一双鞋子。
看到香菱做的鞋子。
封氏才知道,香菱被拐去的真是大户人家。
针线不比自个逊色!
原来不敢问香菱以前事,怕提起来女儿难过!
而今见香菱手艺!
方才敢问香菱,这些年如何过的。
香菱向封氏讲着往事,掠过薛蟠一段。
寻思既要嫁觅普为妻。
做妾做通房那段便揭过,再不提它。
只给封氏说,是跟着宝钗侍候。
讲起宝姑娘人美,做事亦美的事。
封氏略略放心些。
向香菱说道:“天佑我儿,跟了个好姑娘。”
说起好姑娘,香菱想起黛玉来。
香菱向封氏讲起,跟黛玉学诗之事。
封氏听说侯府小姐,教女儿写诗。
心里高兴,抬眼看女儿两眼放光,神采飞扬。
封氏笑道:“可见我儿喜欢作诗,看你讲这些事,唯说到跟着林姑娘学诗,显得分外开心!”
香菱听母亲说话。
想起黛玉儿,香菱的心悬起来。
听说贾家败了,黛玉那样的如玉美人,经得起这雷天霹雳么?
香菱知道黛玉不似宝钗。
宝钗是个俗世女子,知世故而世故,懂得护自个周全,不立危墙之下。
黛玉是个神仙般的女子,性情高洁,知世故而不世故,率性做事!
封氏见女儿忽然不语。
想起听香菱说,林姑娘也是姑苏女子。
封氏向香菱说道:“你说的林姑娘,不会是姑苏林侯家吧,听说林家独女,花容月貌,冰雪聪明,林家夫妇,爱如掌上明珠,当初还请了觅普的父亲,专门教她四书五经呢。听说京里外祖母接去了,听你父亲说,外祖母家是荣国府。”
香菱听母亲如此说,寻思准是林府姑娘了。
既然雨村教过林姑娘。
寻思以后,总能打听到林姑娘的。
林姑娘若真过的潦倒。
我亦能帮衬到她的。
想到这里,香菱又高兴起来。
向封氏说道:“如此说,母亲说的还真是林家姑娘。”
封氏喜道:“能拜她学诗,你也算是个有造化的,她父亲是探花郎,老师又是你公公那般,有大学问的,她的学问,必然了不得地好呀!”
封氏又说道:“真正的大家小姐,竟一点儿架子也没有,你说这林姑娘,父亲探花郎,母亲国公府小姐,表姐还是个皇妃,这样的身家,竟然愿意教你,真是个好女子!”
香菱想起当年学诗,没人看好。
自个又特别痴迷,爱得不得了。
唯黛玉,倾心相授,首首讲解。
香菱笑道:“林姑娘不托大,合她意便不思高低,后来,林姑娘嫁了荣府宝玉,两口儿都是性情中人,都不作贱下人的。”
封氏叹道:“这就是好人有好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好人走到一起了。”
说完向香菱笑道:“你和觅普也是好人,你们也会恩爱一生的!”
香菱红了脸,低下头去!
封氏瞄了香菱一眼。
向香菱笑道:“就咱娘俩个在这,说的是母女私话,你还不好意思呢!”
正说笑着,娇杏进来说道:“咋啦,啥不好意思了?”
香菱的脸更红了!
封氏看香菱发窘,连忙拿起香菱做的鞋。
递给娇杏看,以求岔开话题。
娇杏果然接过鞋子,细细瞧看。
向封氏赞叹道:“好手艺,这鞋做的真漂亮,姐姐的手艺更精纯了!”
封氏听了,傲娇而笑。
女儿这手艺!
婆婆不是娇杏,亦不会被拿捏吔!
女人针线活好,盛时无所谓。
败时便是糊口的手艺!
封氏向娇杏笑道:“不是我做的,都是英莲做的,这几双是给你们的!”
娇杏欢喜地说道:“啊呀!英莲好手艺,我家有福,娶了个能干的儿媳妇!”
说完,抱着三双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