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天气晴。
星茧
绝对的静寂,是存在最终的镀层。暗耀迪迦悬浮于虚空,巨大的身躯是宇宙墓碑最冰冷的铭文。甲胄覆着亿万年寒霜,眼灯是吞噬光线的黑洞,环抱的臂弯凝固成永恒的守护囚笼。掌中,那星云残骸石化如砾,核心的凹坑是剜去的伤疤,盛满名为“空”的虚无。
然而,“空”已不空。
那落入凹坑的、比量子涨落更渺小的暗金碎屑与光子印记,这两个本该湮灭的、冰冷的对立“痕迹”,在绝对的空无中,失去了所有冲突的意志与载体,竟以一种最原始的、懵懂的状态并列存在着。
它们的存在本身,便是对“空”最细微的“玷污”。
正是这微不足道的“玷污”,引发了那一声只有宇宙法则本身才能听闻的、微不可察的“咔哒”声。
“空”之凹坑中,那以两粒痕迹为核心悄然荡漾开的、无法定义的“中性存在场”,开始了它缓慢到近乎永恒的“编织”。
它并非创造,而是“梳理”,是“定义”。
它以那粒暗金碎屑为“基”,开始梳理其中蕴含的、属于卡厄斯本源的潜在法则碎片:“守护”的厚重、“毁灭”的狂暴、“悲伤”的沉淀、“孤寂”的冰寒…这些碎片不再是狂暴的能量,而是被“空场”剥离了所有情绪和意志,化为最纯粹的、冰冷的“概念标签”。
同时,它以那粒光子印记为“基”,梳理其中蕴含的、属于大古之光的潜在法则碎片:“希望”的温暖、“包容”的广袤、“生命”的悸动、“守护”的坚定…同样,这些碎片也被剥离了情感,化为纯粹的、温暖的“概念标签”。
“空场”自身,则作为绝对中性的“织机”,以超越光暗的包容性,开始进行一项宇宙间从未有过的“编织”——它将那些冰冷的暗金概念标签与温暖的光之概念标签,不再视为对立,而是当作不同色彩的“丝线”,尝试进行…融合编织。
“守护”的厚重,尝试与“希望”的温暖交织。 “毁灭”的狂暴,尝试与“包容”的广袤并置。 “悲伤”的沉淀,尝试与“生命”的悸动共鸣。 “孤寂”的冰寒,尝试与“守护”的坚定缠绕…
这个过程缓慢到令人绝望,失败是主旋律。绝大多数尝试都因概念的本质冲突而瞬间溃散,复归于“空”。但“空场”无穷无尽,它没有意志,只有一种近乎法则本能的、固执的“尝试”。每一次溃散,它便汲取极其细微的“经验”,进行下一次微不可察的调整。
在这亿万次失败的尝试中,偶尔,会有极其短暂的成功瞬间——
某一根由“守护(暗)”与“希望(光)”交织而成的、全新的“概念丝线”,在“空场”的维系下,稳定存在了比一瞬更短的时间。这根丝线,既非黑暗,也非光明,而是一种…沉静的、蕴含着韧性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