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次抽奖,虽有“水货”,但红薯种子、玄铁、陌刀以及这本神功秘籍,
无一不是能极大增强南阳硬实力和潜力的宝贝!
刘俊强压下心中的激动,表面上依旧与郭嘉、沮授等人从容商议。
但内心深处,一个依托这些奖励、飞速发展的南阳蓝图,已经愈发清晰地勾勒出来。
半个时辰的深入商议后,府衙内的讨论声渐渐平息。
刘俊手指最终点在巨鹿的位置上,环视众人,做出了决断。
“冀州新定,关乎我军未来北上大计,不可轻忽。
然南阳乃根本,主力亦需尽快回师,以应对中原变局。”
他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故此,决议如下:”
刘俊目光转向关羽和沮授,
“云长,公与,留守冀州的重任,就托付给二位了。”
关羽神色一凛,丹凤眼中闪过锐意,抱拳道:
“大哥放心!关某在,冀州六郡绝无闪失!”
沮授亦起身拱手,语气郑重:
“授必竭尽所能,辅佐关将军,稳定地方,发展生产,为主公经营好这片基业。”
刘俊点头,继续部署细节:
“予你二人三万南阳精锐,以为震慑。
此外,十二万黄巾降卒,尽数留于冀州处置。”
他看向沮授,
“公与,屯田之事,由你全权负责。
玉米与红薯种子,我会留下足够数量,此乃重中之重,务必推广开来,广积粮草。”
他又对关羽道:
“云长,整军经武,肃清残敌,由你主导。
对降卒,可择其精壮者补入军中,严加操练。
余者,编为屯田营,由我军监管,强制劳作。
告诉他们,安心垦殖三年,期满后,愿留者分予田宅,愿去者发放路费,绝不苛待。
但若有异动,格杀勿论!”
“末将(授)明白!”
关、沮二人齐声回应。
这时,关羽似乎想起一事,补充道:
“主公,近日整编降卒时,发现两员小将颇为不俗。
一人名廖化,字元俭,另一人名周仓。
此二人虽出身黄巾,然武艺娴熟,更难得的是为人忠厚,在降卒中颇有威望。
末将以为,可破格提拔为校尉,助我管理军务、弹压降卒。”
刘俊闻言,几乎不假思索便笑道:
“既是云长看好的人才,必有过人之处。准了!
就任命廖化、周仓为校尉,留在你麾下听用。
望他们能洗心革面,建功立业,不负云长举荐之恩。”
关羽脸上露出笑意,再次抱拳:
“多谢兄长信任!”
郭嘉轻咳一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他向前一步,拱手道:
“主公,嘉有一言,关乎我军长远大计。”
刘俊看向这位心腹谋士,点头示意:
“奉孝但说无妨。”
郭嘉目光扫过堂内诸人,缓缓道:
“巨鹿大捷,平定张宝,此乃不世之功。
然功勋若不能及时转化为朝廷名位,则其利减半。
如今洛阳朝廷,宦官十常侍与外戚大将军何进明争暗斗,皆可为我所用。”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
“我等可派遣精明干练之士,携重金快马奔赴洛阳,双管齐下。
一面贿赂十常侍,使其在陛下面前为我军美言;一面结交大将军何进,陈明利害。
主公如今已是南阳太守,若能借此功兼任荆州刺史,则荆襄七郡尽在掌握,根基将稳如泰山!
同时,为关将军请功,表其为冀州刺史。
如此,主公坐拥荆、豫二州,关将军虎踞冀州,南北呼应,大势可成!”
此言一出,堂内众人皆露沉思之色。
沮授首先表示赞同:
“奉孝此计甚妙!名正则言顺,若能得朝廷正式任命,于安抚地方、招揽人才皆有大益。”
关羽虽不喜钻营之事,但也知此事关乎大局,沉声道:
“若对大哥基业有利,云长愿领此虚名。”
刘俊听罢,眼中精光闪烁,显然极为心动。
他深知在汉末这个讲究名分的时代,拥有合法的州牧、刺史头衔是何等重要。
他略一沉吟,决然道:
“奉孝所言,正合我意!此事宜早不宜迟!”
刘俊随即下令:
“既然如此,便依奉孝之策。至于所需钱财……”
他略一计算,断然道:
“便从此次缴获中,拨出黄金四千斤,用于洛阳打点!务必使钱帛发挥最大效用,将此二职拿下!”
“四千斤黄金?!”
郭嘉、沮授乃至关羽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面露震惊之色。
这绝对是一笔足以撼动朝局的巨款!
郭嘉原本预估一两千斤便已足够,未料刘俊出手如此阔绰惊人。
郭嘉定了定神,由衷赞道:
“主公英明果决!如此重礼,十常侍与何进必难抗拒!此事成功之望,大增矣!”
刘俊看着众人惊讶的表情,淡然一笑:
“欲成大事,岂能吝啬小利?四千斤黄金若能换来荆、冀二州,何其划算!
此事便交由奉孝你全权负责,选派得力人手,即刻去办!”
“嘉,领命!”
郭嘉郑重应下,心中对刘俊的魄力与远见更为叹服。
…………
巨鹿城西,赵国治所邯郸城,府衙之内,曹操端坐主位,神色沉静地听取麾下文武的汇报。
连日征战的风尘尚未洗尽,但众人脸上都带着几分胜利后的振奋。
谋士荀攸率先出列,手持一卷简牍,声音清晰而沉稳:
“主公,我军已按计划,全面接管广平郡与赵国全境。
两郡府库、黄巾巢穴皆已肃清,缴获钱帛、珍宝折合共计约一亿八千万钱;
粮草十万石有余,另缴获完好兵甲器械可装备两万余人,马匹千余。”
曹操闻言,微微颔首,手指轻敲案几,目光中透出满意之色:
“嗯,公达辛苦了。缴获颇丰,可解我军燃眉之急。
钱粮军械,务必妥善清点入库,严加看管,不得有误。”
“攸明白。”
荀攸拱手退下。
紧接着,武将行列中,独眼的夏侯惇踏步上前,声若洪钟:
“主公!末将等清剿残敌,共计俘获太平道乱兵三万一千余人!
现均已集中看押于城外大营,请示下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