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 春,周瑜的舰队终于艰难返回夷洲基地。但他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已无法亲自返回秣陵述职。
消息如飞鸟般迅速传遍成都,月英听闻后,心中竟莫名地一紧。那个在她记忆中一直雄姿英发、与她亦敌亦友的江东周郎,竟然倒下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她惊愕不已,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月英来不及过多思考,她当机立断,立刻下令派遣最好的医学院(隶属于格物院)的学生,携带最新提炼的消炎药剂,以及她的亲笔信,火速前往夷洲。这封信中,她详细询问了周瑜的病情,并附上了一些基于现代医学知识的调养建议。她希望这些能够对周瑜的康复有所帮助。
与此同时,在秣陵的孙权也得知了周瑜病重的消息。这个消息对他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一方面为周瑜的身体状况担忧,毕竟周瑜是他的得力干将,也是他的挚友;另一方面,他对舰队带回的财富与见闻远超预期感到欣喜若狂。然而,在这复杂的心情中,他不禁开始思考起舰队未来的掌控权问题。
而在北方,曹丕在司马懿的建议下,敏锐地察觉到了荆益两地可能会因为江东的局势而分心。于是,他果断地抓住这个时机,联合辽东的公孙度(已接受曹魏册封),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这一次,他们兵分两路,一路佯攻汉中,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而主攻方向则明确指向了兵力相对薄弱的荆州北部!
沉寂了近两年的战火,再次熊熊燃烧。
荆益地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考验。在这片土地上,内部的科技发展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电报网的铺设正逐渐延伸至每一个角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然而,外部的局势却异常严峻,强敌环伺,虎视眈眈。更糟糕的是,原本可靠的盟友——江东地区,竟然也在内部发生了变故。
月英静静地站在格物院的了望塔上,俯瞰着下方忙碌的工坊和远处正在架设电报线的塔架。她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她深知和平发展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而唯有拥有更强大的实力,才能够守护这来之不易的一切。
“诸葛,”月英轻声对身边的丈夫说道,“我们的‘火箭弹’,是时候大规模装备部队了。还有那款基于新式炸药——硝化棉初步成功的‘霹雳炮’,也需要加快试验进度。”
诸葛亮紧紧握住月英的手,他的目光坚定而决绝,仿佛已经看穿了未来的重重迷雾。“好。”他回应道,“无论来者是谁,无论他们拥有怎样的手段,荆益,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时代的车轮无情地向前滚动,龙困于浅滩,却依然渴望腾飞。而那点点星火,已然呈燎原之势,不可阻挡。科技树的枝叶愈发繁茂,它所支撑起的,是一个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时代巨人,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