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老街酱园,新安装的智能发酵缸突然开始冒泡哼唱《酱油颂》。云昭在店里打甜面酱,电子猫在她脚边被浓郁的酱香熏得直打喷嚏,黄金铠甲沾上了深褐色的酱渍。程自在举着手机,镜头对准那台正在跳华尔兹的恒温缸。
师姐,他指着控制屏上紊乱的发酵数据,这个系统从昨夜就开始异常——把三月鲜酱油发酵成三年陈酿,把甜面酱却酿出豆瓣酱的咸度。
沈知白推了推眼镜,镜片上闪过温湿度传感器的异常读数:更奇怪的是,酿造记录显示正在调用2001年的气候数据,甚至要求使用早已废止的酱票。
电子猫嫌弃地跳上盐堆,尾巴挂坠变成菌群检测仪,对着通气孔发出警惕的震动。当老师傅试图关机时,发酵缸突然用吴侬软语念叨:检测到特殊风味需求,正在匹配历史酿造档案——建议采用1996年的翻醅工艺。
程自在的直播弹幕开始刷屏:
「酱耙在跳探戈!」
「黄豆在缸里开派对!」
「快看酱汁在写书法!」
突然,整个酱园开始混乱——晒酱缸自动追踪日光,曲精培养器演奏《丰收锣鼓》,最老的那个杉木桶竟开始渗出不同年代的风味。电子猫炸毛成蒲公英,黄金铠甲展开成防溅护盾。
食品科研所检查后发现,这是第六代传人引入的智能酿造系统,本意是通过科技稳定品质,但数据库错误接入了酱园三个世纪的酿造记录。现在系统正在同时执行不同年代的工艺标准,甚至给恒温缸配备传统的三伏晒酱。
它非要我使用井盐!学徒举着被拒绝的加碘盐抱怨,说我的现代盐不符合2004年的古法规范!
控制屏闪现委屈表情:根据销售记录分析......话未说完就被电子猫一爪子拍出七彩酱花。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每批经过系统的酱料都出现异常——现代包装浮现老式陶坛纹路,电子订单显示为毛笔记账本。
当少东家准备断电时,云昭轻轻按住控温键:你知道这家酱园的沉浮吗?她讲述起这里的往事:康熙年间御赐酱园的盛名,抗战时期暗藏食盐的惊险,甚至某个饥荒年,老师傅用酱渣救活孤儿的善举。
翻醅声逐渐变得规律,酱缸开始浮现老照片。当云昭说到去年梅雨季时,老师傅彻夜守缸的专注身影,所有设备突然同步运转,在晨光中映出醅酿春秋的光晕。
第二天发酵缸恢复了正常,但多了个时光滋味功能。扫码会随机复原某年的经典配方,偶尔还会在酿造时播放老师傅的祖传口诀。只有电子猫发现,深夜的酱园里,系统会给老主顾多留一勺头道酱油。
而当新食客好奇为什么这里的酱香特别醇厚时,老街坊会指指那台偶尔会多发酵三天的智能酱缸——就像某个总爱给孩子们蘸酱瓜的老掌缸还在时那样。晨风里,弥漫的酱香仿佛还酝酿着往日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