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把最后一笼药膳糕盖好棉布,听见村口传来的笑声渐渐散了。她没出门,只站在院门口往那边看了一眼。王秀莲拄着拐杖慢慢走回来,背影挺直,脚步稳当。
她转身进灶房,锅还热着。她舀水洗了蒸笼,擦干摆在一边。从空间里取出一包奶油饼干,纸包是亮金色的,边上印着花边,在85年的村子里没见过这种东西。她打开一角,香味立刻飘出来,奶香混着油香,比红糖糕还勾人。
她在院门口支起小木桌,铺上蓝布。揭开蒸笼,热气冒上来,糯米糕的甜味散开。几个路过的孩子鼻子一抽,脚步就慢了。
“来,尝一块。”林晚夹出两块放进小碟子,递给小孩。孩子接过咬一口,眼睛亮了。
“婶儿,还有吗?”
“有。”她笑着又给一块,“今天还有新的,你们没吃过的。”
她把那包饼干拿出来,轻轻放在桌上。金黄酥脆的样子,谁都没见过。
张婶打水路过,一眼盯住那包饼干:“这是啥点心?咋还包得这么严实?”
“外地带回来的。”林晚说,“叫奶油饼干,脆得很,就是贵,我不多进。”
李婶抱着娃也凑过来,闻了闻:“真香!这得多少钱一斤?”
“不卖。”林晚摇头,“我自己都舍不得吃。谁要是知道点新鲜事,咱就边吃边聊,当个消遣。”
张婶立马来了精神:“你知道北屯不?那边大队在试办‘个体户登记’,交十块钱押金就能领执照,以后摆摊算正经生意。”
林晚不动声色,撕开包装,递过去一块:“您这消息灵通,再来一块?”
李婶压低声音:“粮站下月要收一批杂粮,玉米、高粱都收,价格比去年高两毛。”
旁边赵家媳妇插话:“我男人在粮站扛麻袋,说是上面新政策,鼓励多种杂粮,统购价要提。”
林晚点头,又分了两块饼干:“难怪最近有人囤粮。”
她记在心里。个体户登记——说明以后摆摊的人会多起来。粮价要涨——村民更愿意留粮自售,副食需求就得上升。
张婶嚼着饼干,忽然问:“你咋总能弄到这些稀罕物?供销社都不卖这个。”
“跑货的商贩换的。”林晚语气自然,“拿鸡蛋、布票换点紧俏货,回头还能赚几毛。”
李婶不信:“那你也得有路子。我们家老李天天在镇上转,也没见哪个商贩卖这玩意儿。”
林晚笑而不答,只把饼干盒子往她们面前推了推。
太阳升到头顶,小桌边围的人越来越多。一个接一个的消息往外冒。
“听说大队要组织妇女学缝纫,下个月开班。”
“东头老刘家儿子退伍回来了,带回来一台录音机,天天放歌。”
“西坡那片荒地要划给个人种菜,谁报名谁先挑。”
林晚听着,心里飞快过了一遍。缝纫班——手工类竞争不会马上起来;荒地可种菜——将来能搞蔬菜供应;录音机——说明外面风气松了,信息流通快了。
最关键的是个体户和粮价。
她把剩下的饼干收进空间,端起空盘子回屋。蓝布一卷,小桌搬进角落。
灶房里,她翻出本子,用铅笔写:
1. 明日起减少油炸类点心,容易被模仿;
2. 增加儿童营养饼干,独立小包,方便携带;
3. 推出麦乳精小份装,五分钱一杯,学生放学爱买;
4. 预留二十斤糯米粉,准备接粮站代加工订单。
写完合上本子,塞进炕席底下。
她重新和面,这次用的是普通面粉加奶粉。空间里还有半袋婴儿配方粉,她抠出一点混进去,再加两个蛋黄。这是现代婴幼儿辅食的做法,营养高,味道香,成本也不低,但利润空间大。
面团揉好醒着,她切了些山楂条做馅,打算明天推出“开胃山楂饼”。
刚拍完第一锅,张婶掀帘进来。
“哎,赵家儿媳打听你呢。”
“问啥?”
“问你每天几点出摊,走哪条路,卖些啥。”
林晚手上不停:“她打听这个干啥?”
“还能干啥?想跟你对着干呗!”张婶哼一声,“她男人昨儿喝多了说,要在集市主道占个好位置,专门卖点心,抢你生意。”
林晚冷笑。赵家儿媳平时连灶都不上,现在看她挣了钱,眼红了?
她把第二锅饼放进锅里,盖上盖。
“那你跟她说,明儿赶集太晒,我改去东头学校门口卖半天,娃们放学爱吃甜的。”
张婶一愣:“你不去了?”
“去啊。”林晚笑,“但我清晨六点先到老地方,送完订好的三笼糕,再转去学校。”
张婶明白了,咧嘴一笑:“你这是绕个弯子,让她扑空?”
“她爱占主道就占去。”林晚掀锅看火候,“我的老客户都在村口,她抢不走。学生市场我早该做了,正好借她一用。”
张婶竖起大拇指:“你这脑子,比公社会计还灵。”
中午前,第一批山楂饼出锅。她装了两篮,一篮送去村口茶水摊,让老板娘帮忙招呼熟客;另一篮自己拎着,往学校方向走了一圈,故意在老师办公室外站了会儿,说“给老师们尝尝新口味”。
下午三点,她收摊回家。路过茶水摊时,老板娘拉住她:“赵家儿媳今早五点半就去集市占位,守了一上午,连个买主都没有。”
“为啥?”
“人都往你老地方去了!你那三笼定制糕一卖完,大家就散了。她白等半天。”
林晚点头,没说话。
她提着空竹篮往家走,路上遇到李婶。
“听说粮站的人今早来村里问谁愿交杂粮,你婆婆报了名,说家里存了五十斤高粱。”
“哦。”林晚应了一声,脚步没停。
心里却已经算清了:粮价要涨,代加工订单肯定抢手。她得尽快联系粮站的人,争取第一批合作资格。
太阳偏西,她走到自家院门口。王秀莲正在喂鸡,抬头看见她,招手:“晚啊,粮站来人了,说想找人试点代加工,我把咱家糯米粉的事说了,他让你明早去一趟。”
林晚站定,看着婆婆手里撒下的谷粒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她把手里的空篮子放下,拍了拍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