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大会越是接近尾声,对决便越是惊心动魄。陈娇依旧是每日雷打不动地前往会场观战,晚上则进入空间,与池冰、池兰以及那些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一起,对白天的所见所闻进行深入复盘和分析。
那些精妙的招式、内力的运转、战术的博弈,都被反复推演、拆解、优化,往往要忙碌到深夜时分。也幸亏机器人不需要休息,可以彻夜进行海量数据的计算,这才能跟上陈娇如饥似渴的学习节奏。
第二天,池冰和池兰依旧精神抖擞地陪伴在陈娇身旁,三人一同沉浸在顶尖高手带来的武学盛宴之中。
不得不说,赛事进行到最终阶段,其精彩程度与前期不可同日而语。擂台上的较量,已经从最初令人眼花缭乱的繁复招式,逐渐回归到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
许多看似朴实无华的攻击与格挡,其中蕴含的武学精义却愈发深邃,往往一个简单的直刺或格挡,都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功力打磨,以及对时机、角度、力道妙到毫巅的掌控。
内力的比拼也成为了重头戏,场面虽不如刀光剑影那般直观,但其凶险与精彩程度犹有过之。或许在普通看客眼中,只能看到两人掌力相交、气劲四溢,难以窥得其中奥妙。
但陈娇拥有系统赋予的强大意识扫描能力,方圆五十米内,一切细微动静都难逃她的感知。只要她心念一动,便能清晰地“看”到交战双方体内内力的奔腾路线、凝聚程度以及相互冲击、消磨的细节。
那些在旁人看来无形无质的内力交锋,在她眼中却是纤毫毕现,充满了力的美感与智慧的博弈,让她看得津津有味,沉迷不已。
有时旁边有人好奇询问场上的两人谁能最终胜出,她往往能凭借对内息强弱、运行效率的精准判断,提前给出正确的预测。
越是高手的对决,往往也越是残酷。到了这个阶段,擂台上已少见点到即止的切磋,更多的是全力以赴的搏杀。
常常一场激战下来,便是一方重伤呕血,甚至偶尔会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即便是侥幸获胜的一方,也常常是强弩之末,身负不轻的伤势,难以支撑下一轮的比赛。
陈娇冷眼旁观,深刻地认识到,能够在这种残酷赛制中一路走到最后的,无一不是武功、心智、底蕴俱佳的顶尖人物。
而这样的人背后,几乎必然有一个强大的势力或团队在支撑。无论是疗伤圣药,还是内力深厚的长辈及时运功助其恢复,亦或是医术高超的神医随行在侧,都能让他们在身受重伤后,迅速稳定伤势,甚至在下场比赛前恢复到最佳状态。
这让她不禁心生感慨:“无论是在现代社会的名利场,还是在这看似快意恩仇的古代江湖,资源和背景的力量始终不容小觑。像这等汇聚天下英豪的盛会,那些势单力薄的散人游侠,终究大多只是陪衬和背景板。”
真正有实力角逐盟主宝座的,必然是被庞大资源和深厚底蕴托举起来的门派精英。若无意外,这武林盟主的尊位,最终还是会落在那些根基雄厚的大派手中。
回想上一任盟主天叽山庄,便是凭借其强大的势力最终夺魁。而盟主在位的几年,既是该势力借机大力发展、扩张影响的黄金时期,同时也必然是其他势力暗中联合、不断制衡与对抗的过程。
从这次大会的态势来看,天叽山庄似乎并未能借助盟主之位更进一步,反而让以东煌门为代表的其他势力借机壮大,此消彼长之下,格局已然悄然改变。
陈娇综合各方信息,心中早已有所预测,东煌门很可能会成为本次大会最终的赢家。
结果不出她所料,经过连番惨烈的激战,东煌门门主凭借其超凡的武功和深厚的内力,力压群雄,成功登顶,成为了新一任的武林盟主。
陈娇不知道这背后是否有利益的交换或暗箱操作,但至少在她亲眼所见的擂台上,东煌门主展现出的实力,确实是所有参赛者中最高的。
至于江湖中是否还有隐世不出的、武功更高的老怪物,他们为何不参与角逐,陈娇也懒得去深究。
她发现,周围的江湖人士对于这个结果,似乎普遍表现出一种心平气和的接受态度。
她渐渐明白,对于许多侠客而言,参与武林大会,其目的并非一定要争夺那唯一的盟主宝座。
他们更看重的,是这个过程中带来的名声、交流、历练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机遇。
就如同陈娇自己,虽然早早便在精英赛落败,却也因在守擂赛的出色表现和独特的武学见解,在江湖中赢得了一个“娇虹剑”的名号。
初闻此名,陈娇真是哭笑不得。不过转念一想,这名字还算中规中矩,至少比之前不知谁人提议的什么“玉娇龙”要好得多。
那名号光是听着就让她尴尬得脚趾抠地,两相对比之下,“娇虹剑”似乎也变得可以接受了。
池冰和池兰因极少出手,总是安静地跟随在陈娇身后,在旁人眼中,她们更像是陈娇的贴身侍女。
武林大会终于尘埃落定,各路豪杰开始陆续散去。陈娇自觉此行大开眼界,收获远超预期,眼见再无值得关注的比斗,便也带着池冰和池兰,悄然离开了已然喧嚣渐散的东煌城。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没过多久,一本名为《武林大会录》的江湖八卦书籍便开始在各地流传开来,也不知是哪个消息灵通的势力编纂的。
书中详细记录了大会上诸多表现出色、引人注目的年轻才俊和成名高手,其事迹、武功特点乃至绰号都罗列其中。陈娇“娇虹剑”的名号自然赫然在列。
这样一来,她在行走江湖时,便时常被人认出。有时会遇到慕名而来的挑战者,想要与她切磋,印证武功;到后来,甚至会出现一些不讲武德的,见她只是女子,便呼朋引伴,试图以多欺少。
起初陈娇还独自应对,后来被骚扰得烦了,遇到这种多人挑战的情况,她便会让池冰和池兰一同上场。
三人在空间中早已演练过无数次合击之术,更得到过当王也这位异界强者的指点,练就了一套威力不凡的剑阵。
一旦施展开来,三人如同化作一架精密无比的杀戮机器,攻守兼备,配合无间,往往让她们的对手眼花缭乱,无从招架,迅速溃败。
渐渐地,江湖上“娇虹剑”的名号,便演变成了代表她们三人组合的“娇虹三剑”。这让那些以为池冰池兰是陈娇侍女的人也大为吃惊。
这些都是后话了。却说陈娇被频繁的挑战搅得不胜其烦时,便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躲清静”。
她最常用的一招,便是将池冰和池兰收入空间,然后换上男装,重操第一世当游医时的旧业,取出那套熟悉的医药箱,摇身一变,成为一名游历四方的郎中。
江湖风波恶,打打杀杀乃是家常便饭,因此受伤的人极多。除了常见的外伤、骨伤,最棘手的便是各种内伤了。
这类伤势通常由异种内力侵入经脉造成,轻则武功难有寸进,重则瘫痪甚至丧命,寻常大夫根本束手无策。
陈娇以前确实没接触过这种独特的“病例”,但她想要治疗却并不困难。她那强大的意识力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些不属于伤者本身的、正在其经脉中肆虐搞破坏的异种内力。
凭借这份独特的“内视”能力,她能够精准地以银针刺穴,疏导淤塞的经脉,并辅以自身精纯的内力作为引导,巧妙地将那些盘踞不散的异种真气或逼出体外,或化散消融。
凭借着这手“绝活”,陈娇在游医期间,确实救治了不少被内伤折磨、求医无门的江湖人。于是,在她不知道的时候,江湖上又悄然兴起了一个关于“玉面小神医”的传说。
据说这位年轻神医行踪不定,医术高超,尤其擅长治疗各种疑难内伤,堪称杏林圣手。
等陈娇过足了治病救人的瘾,觉得自己对于“内力医学”这门新学问已经有了足够深入的了解后,她便又会换回飘逸的女装,腰间佩上长剑,重新变回那个神采飞扬的江湖女侠。
带着池冰池兰四处游历,偶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更多时候则是悠闲地品尝各地美食,津津有味地听着江湖上的各种新鲜趣闻。
偶尔听到酒馆茶肆中有人谈论、寻找那位神秘的“玉面小神医”时,她也只是嘴角微翘,不动声色地低头喝茶,仿佛一切都与自己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