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乾的目光转向了三霄中的大姐,云霄。
这位身着青色道袍,气质清冷如月的女仙,一直静静地站在一旁,眉宇间似乎总带着一丝看透世事的淡漠。
青乾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指令:“云霄。”
“弟子在。”云霄微微颔首,目光落在师父脸上。
“关于下一任人皇,”青乾言道,“其具体情况,为师现在便告知于你,他乃是…人族治水大臣鲧的遗腹子。他未来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但肩上担负的,将是整个凡世的重担。”
“‘贺三朝’的仪式,你继续主持。”青乾继续道,“这不仅是为我蓬丘仙岛与未来人皇结下善缘,更是为了在他出生后的关键时期,借助我等仙力,护佑他平安顺遂。仪式的每一个环节,都需严谨无误,不可有丝毫懈怠。”
云霄轻轻一点头:“弟子明白。”
“此外,”青乾话锋一转,“白虎,燃灯。”
“弟子在。”白虎化身人形态,虽然此刻只是人形,但那股强大的气息依旧隐约可感。燃灯也站直了身子。
青乾看向他们二人:“从即日起,你们二人便去为人皇护道。白虎,你身具庚金之精,威猛异常,可护其外,震慑宵小。燃灯,你智慧圆通,又即将为人皇之师,更需时刻关注其成长,护其内,导其心性。你们要确保他安然长大,直至他能够真正承担起人皇之责的那一天。”
青乾加重语气:“此任务,比之燃灯即将担任的帝师之位,同样重要,同样艰巨。护道期间,尔等,务必同心协力,不可有丝毫疏漏。”
白虎等人低沉地应了一声:“谨遵师命。”
燃灯也再次躬身:“弟子定当与白虎同进退,护佑人皇周全。”
云霄则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她知道,这又将是漫长而隐秘的守护。她转身,似乎在思考如何继续完善那“贺三朝”的仪式,而白虎和燃灯,则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与决心,随即默默退到一旁,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护道任务做准备。
云霄领受了师父的旨意,便不再停留。她身形一晃,化作一道青色的流光,直奔凡尘而去。蓬丘仙岛距离凡尘虽不算远,但人皇降生之地,却在偏远凶险的羽山。
羽山,自古便是蛮荒之地,多猛兽,少人烟。云霄落下云头,只见一片荒凉,怪石嶙峋,树木扭曲。她灵识一扫,便锁定了目标——在一处隐蔽的山洞中,传来微弱的气息,以及幼兽的呜咽。
云霄步入山洞,只见洞内光线昏暗,角落里,一只母虎正警惕地盯着来人,嘴里却叼着一只刚出生不久、皮肤皱巴巴、浑身湿漉漉的婴儿。那婴儿正是刚刚诞生的禹,由其父鲧死后腹中再生而出,天生便带着几分不凡的气息。
母虎见云霄仙气缭绕,非同凡俗,虽感畏惧,却并未退却,只是将小禹护得更紧了些。
云霄目光落在小禹身上,心中了然,正是此子。她并未动母虎和小禹,而是走到洞中一块干净的石头上坐下,开始按照师父所授,以及自己多年的经验,举行那“贺三朝”的仪式。
她指尖轻捻,无形的仙力汇聚,化作柔和的光芒,轻轻笼罩住小禹。口中低诵着玄妙的咒语,这些咒语蕴含着祝福、护佑与净化之意。光芒流转,仿佛给这幼小的生命披上了一层无形的铠甲,驱散了洞中残留的阴冷与戾气,带来一股温暖而安详的气息。
仪式持续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云霄收势,目光转向那只一直守护着小禹的母虎,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天然的威严:虎灵,你在此喂养此子,已显慈悯之心。”
母虎歪了歪头,似乎听懂了些许。
云霄继续道:此子日后,关系天下气运,非池中之物。你尽心喂养,护他周全,他日他若能成事,定不会忘了你的恩情。好好喂养,日后必有功德。”
母虎似乎对“功德”二字有些感应,眼中竟流露出些许理解与期盼的光芒,轻轻“呼噜”了一声,算是回应,然后更仔细地用身体将小禹裹住。
云霄站起身,看向一旁等候的白虎。白虎,身形一变,化作一头威风凛凛、身形雄壮的白色巨虎。金色的纹路在它皮毛上流转,散发出强大的气息,却又并不显得凶恶,反而带着一种守护者的庄严。
云霄指着白虎,对母虎说道:此乃白虎大仙,亦是你的同族,却更具灵智与力量。他日后便与你一同在此,共同扶养此子。你们,好好照看。”
母虎看着眼前这头更加威猛却似乎并无恶意的白虎,似乎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一种同类相惜,以及对于云霄这位“上仙”话语的敬畏。
白虎大仙则低下头,用巨大的头颅轻轻蹭了蹭母虎,又用鼻子闻了闻熟睡的小禹,眼神中充满了责任与温柔。
云霄看了他们一眼,不再停留,身形一闪,便消失在了山洞之中。留下白虎大仙与母虎,共同守护着这个未来的治水英雄,开始了他平凡而又不凡的童年。洞中,一白一黄两只猛虎,静静地守护着中间那个小小的生命,仿佛一幅奇特的守护画卷。
云霄离去后,另一边,燃灯大仙早已在羽山之外,一处相对清静的山坳里,搭起了一间简陋的草庐。他并未惊扰山洞中的三人,只是暗中护持,时刻关注着小禹的成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燃灯在草庐中静修,同时将护道之心融入日常,确保小禹不会遭遇任何意外。他虽未与小禹相见,但那份帝师的责任感,早已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光阴荏苒,六年时光转瞬即逝。小禹在母虎与白虎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他生得虎头虎脑,却眼神明亮,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机敏。母虎早已将他视若己出,白虎更是以其强大的神通,为小禹开拓了最初的灵智。
一日,母虎似乎感应到了什么,又或是觉得小禹该去认识那位从未谋面的“师尊”了。它看向白虎,白虎会意,庞大的身躯微微一躬,竟开口道:“禹儿,随我来。”
白虎低下头,小心翼翼地将已经能蹒跚学步的小禹驮在背上。小禹兴奋地抓着白虎的鬃毛,咯咯笑着。白虎迈开大步,朝着羽山之外燃灯的草庐行去。一路上,白虎还时不时地用巨大的舌头舔舐着小禹,惹得小禹又是一阵欢笑。
燃灯在草庐中早已感知到动静,他推门而出,只见一头白虎,背上驮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正欢快地跑来。他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迎了上去。
白虎将小禹轻轻放下,小禹一看到燃灯,立刻停止了笑闹,睁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位气质非凡、面容慈祥的老者。
燃灯点头微笑:“你叫大禹,对吗?从今日起,为师便教你修行之道。”
从此,大禹开始了他的修行之路。燃灯并未急于传授高深法术,而是先从基础的道教教义讲起,教他何为道,何为德,何为天地秩序,何为众生平等。这些道理,如同种子,慢慢种入大禹幼小的心灵。
时光飞逝,转眼大禹已是十二岁的少年。他不仅身体强健,心智也远超常人。燃灯见其根基已稳,便开始传授蓬丘仙岛的核心功法——太玄经”与九转玄功”。太玄经讲求顺应天道,感悟自然;九转玄功则需经历九次生死磨砺,方能脱胎换骨,威力无穷。
燃灯倾囊相授,大禹也异常刻苦,将两种功法并行不悖地修炼。他白天在山中打猎,与白虎嬉戏,夜晚则在草庐中打坐修炼,进步一日千里。
又过了六年,大禹已是十八岁的青年。他的面容已褪去稚气,身形挺拔,眼神中充满了坚毅与智慧。在燃灯的指导下,他成功将太玄经与九转玄功融会贯通,修为竟一举突破,达到了玄仙境界!
燃灯见状,欣慰地点了点头:“禹儿,你已达到玄仙之境,此乃大天地之力,非人力所能强求。如今,你修行之事可暂告一段落。为师之责,也已尽到。你该下山了,去寻你该去的地方,做你该做的事了。”
大禹躬身行礼:“多谢师尊教诲,弟子铭记于心。”
说罢,他深深看了一眼一直陪伴他的白虎,又望了望燃灯,最后目光投向远方那片苍茫的人间。他不再犹豫,转身,一步踏出草庐,身影消失在通往人族聚居地的山路上。他的脚步坚定,带着玄仙的修为,也带着一颗要拯救万民于水火的心,踏上了属于他的传奇之路。
而白虎,则默默地跟在他身后,依旧是他最忠诚的守护者。燃灯站在草庐门口,目送着他们的背影,直至消失在视野尽头,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