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末的暖阳穿透薄雾,洒在邻县郊外的一片菜园里。余晚星牵着许月和许阳的手,踩着田埂上的枯草往前走,身后跟着负责打理菜园的老农户陈大叔。“月月、阳阳,这里就是咱们为邻县分店准备的‘新菜园’,以后你们要常来这儿,跟着陈大叔学管理,知道吗?”余晚星蹲下身,指着满园的青菜、萝卜,笑着对两个孩子说。
许月和许阳好奇地睁大眼睛,东瞧瞧西看看。许月蹲在一畦青菜前,轻轻碰了碰叶片上的露珠:“娘,这里的青菜和咱们县城菜园的一样吗?”许阳则跑到萝卜地边,想拔起一颗看看,却被陈大叔笑着拦住:“小娃子别急,萝卜要等叶子发黄才能拔,现在拔就不甜了。”
这片“新菜园”其实是余晚星为邻县分店找的“空间食材伪装基地”——表面上是普通菜园,实际供应分店的核心食材(如灵泉蔬菜、草药)都从空间转移过来,再混合普通食材一起配送,既保证品质,又不暴露空间秘密。让许月和许阳来这里学习,一是为了培养他们对食材的认知,二是让他们提前适应邻县环境,为以后参与基地管理打基础。
陈大叔是余晚星特意从邻县农户中挑选的管理者,种了几十年菜,经验丰富,为人也老实可靠。余晚星把两个孩子交给陈大叔,叮嘱道:“陈大叔,麻烦您教他们认蔬菜品种、学灌溉施肥,要是他们犯了错,您尽管说,不用客气。”陈大叔笑着点头:“余姑娘放心,我肯定好好教这两个娃子。”
接下来的日子里,许月和许阳每天都会跟着余晚星来菜园。陈大叔从最基础的“认菜”开始教:“这是上海青,叶子要绿、没有虫眼才新鲜;这是胡萝卜,要选根须少、表皮光滑的;这是薄荷,闻着有清香味,能做草本皂,还能当调料……”许月认真地把每种蔬菜的特征记在小本子上,遇到不认识的,就画下来,回家后问余晚星;许阳则喜欢动手,跟着陈大叔学松土、浇水,虽然动作笨拙,却学得格外认真。
有一次,许阳看到青菜叶子上有小虫子,急得跑去告诉陈大叔:“陈爷爷,青菜上有虫子,会把叶子吃掉的!”陈大叔笑着拿出自制的除虫剂(用艾草、辣椒煮的水),教他如何喷洒:“这是天然除虫剂,喷在叶子上,虫子就跑了,还不会污染蔬菜。”许阳跟着学,一边喷一边说:“以后我每天都来检查,不让虫子吃青菜。”
许月则对“蔬菜生长周期”特别感兴趣。她每天都会测量青菜的高度,记录叶子的数量,还会观察天气对蔬菜的影响:“晴天的时候,青菜长得快;下雨天的时候,青菜叶子更绿,但要注意排水,不然根会烂掉。”她把这些观察写进“植物生长日记”里,还画了蔬菜生长的示意图,余晚星看了,欣慰地说:“月月观察得真仔细,比以前更会记录了。”
除了学种蔬菜,余晚星还教他们简单的“库存管理”。她给两个孩子准备了小篮子,让他们每天统计成熟的蔬菜数量:“今天摘了20斤青菜、15斤萝卜,要记下来,告诉分店的厨师叔叔,让他们知道有多少食材可以用。”许月负责记录,许阳负责称重,两人配合得越来越默契。有一次,他们发现萝卜成熟的数量比预期少,立刻告诉余晚星,余晚星检查后发现是浇水不够,及时调整了灌溉计划,避免了食材短缺。
随着对菜园的熟悉,许月和许阳越来越喜欢这里。许月说:“娘,我以后要把菜园打理得好好的,让分店有新鲜的蔬菜;”许阳则说:“我要学陈爷爷做除虫剂,保护所有的蔬菜。”看着孩子们的成长,余晚星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这两个孩子不仅学会了管理菜园,还懂得了“责任”的意义。
可余晚星没注意到,那个穿着灰布衫的男人,又一次出现在了菜园附近。他躲在远处的树林里,看着许月和许阳跟着陈大叔学管理,还看到他们每天统计蔬菜数量、记录生长情况,立刻回到住处写了一封信:“余晚星子女参与邻县菜园管理,其食材供应基地已稳定,恐为后续扩张提供支撑,需尽快破坏菜园生产……”
此时的许月和许阳,还在菜园里忙着采摘成熟的青菜,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石渊党羽已经把目标对准了这片菜园,正计划着破坏蔬菜生长、切断分店的食材供应。要是石渊党羽真的下手,比如在菜园里投毒、破坏灌溉设施,不仅会导致分店食材短缺,还可能危及两个孩子的安全,余晚星又该如何守护菜园和孩子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