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透过书院的窗棂,洒在许明和许亮的课桌上。许明正低头临摹《论语》,笔尖在宣纸上划过,留下工整的字迹;许亮则捧着算术书,手指在桌面上演算着习题,小脸上满是认真——自从入学后,兄弟俩就成了书院里最刻苦的学生,连许先生都常说“这两个孩子,是块读书的好料子”。
这天上午,许先生在课堂上讲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完后提问:“谁能说说,为什么‘学而时习之’会‘不亦说乎’?”话音刚落,许明就举起了手。
“先生,学生认为,‘习’不仅是复习,更是实践。”许明站起身,声音清亮,“就像我娘教我们记账,光学会算术还不够,要实际去记、去算,才能真正掌握,这种学会本领的快乐,就是‘不亦说乎’。”
许先生眼睛一亮,赞许地点头:“说得好!学习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学以致用。许明能结合生活理解道理,比死记硬背强多了!”
旁边的许亮也不甘示弱,举起手说:“先生,我也有想法!我觉得‘习’还能发现新问题。比如我之前算错了菜价,复习时才发现哪里错了,改过来以后,就再也不会错了,这种进步的感觉,也很快乐!”
许先生听后,忍不住笑了:“许亮说得也对!学习就是在不断复习和实践中进步,你们兄弟俩都很有想法!”
下课后,同窗们都围了过来,有的向许明请教背书的方法,有的向许亮请教算术技巧。许明耐心地分享:“背书要先理解意思,比如背《论语》,先知道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再结合场景记,就容易多了。”许亮则拿出小石子,演示怎么用“数石子”的方法算加法,引得同窗们纷纷称赞。
没过多久,书院要举办“春日读书交流会”,许先生特意推荐许明和许亮上台分享学习心得。交流会当天,许明站在台上,分享了自己“理解+实践”的学习方法,还背了一段《论语》,赢得了满堂喝彩;许亮则上台演示了“快速算术法”,只用了半柱香的时间,就算出了十道复杂的加法题,连书院的其他先生都忍不住点头称赞。
交流会结束后,许先生把余晚星请到书院,笑着说:“余姑娘,你教得好啊!许明和许亮不仅学习好,还懂得分享,现在已经成了书院的小榜样,不少同窗都以他们为目标呢!”
余晚星又惊又喜,连忙道谢:“都是先生教得好,孩子们能遇到您这样的好先生,是他们的福气。”
从书院回来后,余晚星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们,还特意做了他们最爱吃的蜜汁烤肉作为奖励。许明和许亮开心得不得了,许明说:“娘,以后我要更努力读书,争取下次还能上台分享!”许亮也跟着点头:“我也要好好学习,以后帮娘算更难的账!”
可余晚星没注意到,牛大海的管家也听说了这件事,偷偷把消息告诉了牛大海。牛大海坐在酒楼里,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没想到余晚星的两个儿子这么有出息!不行,我不能让他们这么得意!你去书院附近打听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让许先生对这两个孩子产生不满,把他们赶出书院!”
管家连忙点头:“掌柜的放心,我这就去打听。我听说书院最看重‘品行’,要是能让许先生觉得这两个孩子品行不好,说不定就会把他们赶走!”
牛大海眼睛一亮:“好主意!你去想办法,比如让他们在书院里和同窗吵架,或者偷偷拿别人的东西,只要能让他们名声变差,花多少钱都愿意!”
管家转身去安排,心里却有些犹豫——要是被许先生发现是诬告,后果不堪设想。可他不敢违背牛大海的意思,只能硬着头皮去做。
此时的余晚星,还在食府里忙碌着,丝毫没察觉到,牛大海已经把主意打到了孩子们的品行上。她看着许明和许亮认真读书的样子,心里满是希望,却不知道,一场针对孩子们名声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