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孤身一人在延和院,白日里,我抚琴,舞文弄墨,夜里修习功法,倒也清闲,身子好了许多。
张真人来过,远远的,应该是查看我的身体吧!
九弟走后,再无其他人可以近我的身了!
我走到药园,脑子灵光一闪,是不是有什么方法可以代替命定之人治我的病。
治不好也没有关系,可以控制住,完能够正常外出就行。
九弟去了边关,我要去找他。
与其在这里,孤独的虚度,还不如战死沙场。
脑子忽然出现一个药方清单:
烬生方
一、方剂功效
主治“离魂耗”,症见与人相近则气血耗散、心悸咳血,甚者昏迷濒死,属魂魄与肉身相离、生人阳气侵体之证。服此方后,可暂固魂魄、补肉身亏耗,五年内可如常与人接触、外出活动;然药性峻猛,需以自身本命精血为引,五年后药效尽散,魂魄失养,无药可救。
二、方剂组成
(一)主药(珍稀药材,起核心锁魂固元之效)
冰蚕锦丝(三钱):蜀地雪山冰蚕所吐之丝,经桑皮纸同煮去性,能织“护魂网”,阻魂魄散逸。
陈年鲛绡末(五钱):海南番邦所产三十年以上水绡,米酒浸泡四十九日、晒干研末,可黏合魂魄与肉身。
千年松根露膏(二钱):秦岭千年古松根部所生松根露,温黄酒慢炖收膏,补肉身亏损,缓主药之峻。
(二)辅药
1. 当归(三钱):补血活血,助本命精血与主药相融,免药气伤血。
2. 熟地黄(四钱):滋阴填精,补“离魂耗”所致的肾精亏虚,固摄体内元气。
3. 茯苓(三钱):健脾益气,运化药力,避免珍稀药材之性壅滞脾胃。
4. 远志(二钱):安神益智,助魂魄安定,增强“护魂网”之效。
5. 桂枝(一钱):温通经脉,引诸药直达魂魄所居之处,提升药效。
6. 炙甘草(二钱):调和诸药寒热之性,缓和主药峻猛之效,护脾胃之气。
(三)药引
自身本命精血(每日取指尖血一滴,封存七日,共七滴):引自身魂魄之气入药方,使药效专归于己,避免灵物之性反噬。
三、炮制与煎煮法
1. 先将冰蚕锦丝、陈年鲛绡末、千年松根露膏与当归、熟地黄、茯苓、远志、桂枝、炙甘草一同放入紫铜药罐,加井水三碗,浸泡一个时辰。
2. 武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熬,待药液剩一碗时,加入封存好的本命精血,搅拌均匀后再熬一刻钟,关火放温。
3. 需在子时(23:00-1:00,阴气最盛、魂魄安定之时)空腹服下,服药后需静卧一日,勿见生人、勿受强光惊扰。
我跑到书房,提笔把药方写了下来。
五年!
足够了!
刚刚写完烬生方,脑子里又闪现一个药方清单:
固元镇痛丸(辅方)
一、方剂功效
“离魂耗”辅方,主治服药后或接触生人时出现的气血虚浮、筋骨酸痛、心悸乏力等症,可临时固摄元气、缓解疼痛;但药性偏烈,服后会引发脏腑短暂痉挛,需耐受剧痛方能起效,仅作应急之用,不可长期服用。
二、方剂组成
(一)主药(固元镇痛核心)
- 制附子(一钱,炮炙去毒):温阳散寒,急固肾阳,缓解因元气耗散导致的畏寒、筋骨痛。
- 延胡索(二钱,醋制):行气活血,为“止痛第一药”,缓解脏腑及周身酸痛。
- 人参须(一钱,蒸制):补元气、生津液,快速缓解虚弱乏力,避免虚损加重。
(二)辅药(调和药性、减毒增效)
- 白术(二钱,土炒):健脾益气,缓和附子燥烈之性,避免伤胃。
- 白芍(二钱,酒炒):养血柔肝,缓解附子引发的痉挛,同时增强镇痛效果。
- 煅牡蛎(二钱,研末):重镇安神、固涩元气,防止服药后元气随疼痛耗散。
- 炙甘草(一钱):调和诸药,降低制附子毒性,减轻脏腑刺激。
三、炮制与服用法
炮制:将所有药材研成细粉,用蜂蜜(炼至滴水成珠)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阴干后装入瓷瓶密封,置阴凉处保存。
服用:每次感到虚弱、疼痛时,取一粒口服;服后半个时辰内会出现腹部绞痛等剧痛症状,需忍耐,约一个时辰后疼痛渐消,元气与体力可暂时恢复。每日最多服用一次,两次服药间隔需超过十二个时辰。
四、因患者本身魂魄与肉身相离,制附子的温阳之力会强行拉扯魂魄归位,与白芍的柔缓之性形成“一拉一缓”的对冲,进而引发脏腑短暂痉挛——这种疼痛并非“毒痛”,而是药效起效的必然反应,如同用针强行缝合裂开的伤口,需以剧痛换片刻安稳。
我迅速记下此药方,写完后,我仔细的端详两份药方,这是上天助我吧!
我给父皇写了份奏疏——
儿臣允祺谨启父皇陛下:
儿臣自染疾,困于延和院,虽恢复一段时日,今又复发。每念及父皇忧心垂询、母后隔院垂泪,儿臣心内愧疚,日夜难安,唯盼能早日痊愈,重回御前承欢,为父皇分忧。
近日,儿臣翻阅古籍,内载一方名“烬生”,恰能治儿臣之症。
方中需主药三味:一为蜀地雪山所产冰蚕锦丝三钱,需腊月极寒时取活蚕吐丝,再以陈年桑皮纸同煮;二为海南番邦通商所得、三十年以上鲛绡,研末五钱,需经米酒浸泡四十九日;三为秦岭千年古松根下所生松根露,炖膏二钱,需子时阴气盛时挖掘。
辅药则为当归、熟地黄、茯苓等寻常药材,煎煮服下后,可恢复。
此方药味虽有几味珍稀,然关乎儿臣能否再近天颜、略尽人子之责。
儿臣不敢自专,特将药方誊抄附后,恳请父皇恩准,饬令相关衙署寻访采买。
若能得此药材,儿臣定遵医嘱细心炮制,叩谢父皇隆恩。
儿臣深知父皇日理万机,仍为儿臣病体劳心,每思及此,感激涕零。
愿父皇龙体安康,万寿无疆。
儿臣允祺 顿首
xx年xx月xx日
我把书信与药方一起置于取物处,静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