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氏集团总部,坐落于城市最昂贵地段的摩天大楼,顶层董事长办公室。这里视野极佳,可俯瞰大半个城市的繁华景象,但室内的装潢却透着一股与时代略微脱节的厚重感——名贵的红木家具、威严的博古架、墙壁上悬挂的传承数代的山水古画,无不昭示着其传统、稳固,甚至有些固化的商业帝国气质。
陆景珩站在落地窗前,背影挺拔依旧,但眉宇间却凝结着一层深沉的思虑。他手中拿着一份刚刚由战略发展部提交的《陆氏集团未来五年产业风险评估报告》。报告上用醒目的红色标注出几个核心业务板块:传统重型机械、依赖政策红利的房地产、以及几个高能耗、高排放的初级原材料加工厂。这些,曾是陆氏安身立命、攫取巨额利润的基石,如今,在全球产业格局剧变、可持续发展成为不可逆转潮流的今天,却如同沉重的船锚,不仅拖慢了航速,更潜藏着触礁的风险。
报告中尖锐地指出:“……集团超过60%的营收来源,与全球减碳目标及‘星空公约’所倡导的绿色、人文发展理念存在根本性冲突。长期来看,不仅面临政策收紧、成本攀升的压力,更可能在品牌形象、人才吸引乃至融资渠道上陷入被动……”
报告旁边,还放着一封来自欧洲某百年环保组织的公开信复印件,措辞礼貌却立场坚定,质疑陆氏集团在其投资的部分海外项目中,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这类声音,在过去一年里越来越多。
陆景珩比任何人都清楚,陆氏这艘巨轮,已经到了必须调整航向,甚至更换引擎的关键时刻。这不仅是为了商业上的延续,更是为了……与清悦所创造的那个星光璀璨的世界,真正地、从血脉到灵魂地融为一体。他不能让自己守护的家族帝国,成为她理想国度的“阴影之地”。
然而,变革的阻力,如同办公室这厚重的墙壁,无处不在。董事会里那些看着他长大、与父亲并肩打江山的元老们,习惯了旧有模式的路径依赖,对任何触及根本的变革都抱有本能的警惕和抵触。庞大的、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
新生,必然伴随着剧烈的阵痛。他需要一场彻底的外科手术,而非温和的调理。
陆景珩的行动,如同他过往的风格,精准、迅猛,且谋定后动。他没有急于在董事会上抛出惊世骇俗的方案,而是首先进行了一系列外人看来或许不解,实则步步为营的布局。
他首先成立了一个直接向他汇报的“特别资产重组办公室”,由他最信任、也最具铁腕的两位年轻高管负责。这个办公室的任务只有一个: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优化的条件,剥离那些高污染、高能耗、前景黯淡的非核心资产及落后产能。
消息一出,内部哗然。几位负责传统业务板块的副总裁联袂前来,试图以“稳定营收”、“员工安置”、“社会影响”等理由劝阻。
陆景珩坐在那张象征着权力的红木办公桌后,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
“各位叔伯,”他用了敬语,语气却不容置疑,“陆氏这棵大树,若想迎来下一个春天,就必须砍掉那些已经枯朽、甚至正在滋生病虫的枝干。暂时的阵痛,是为了避免全身性的坏死。安置方案会最优,但剥离的决心,不会改变。”
他亲自约谈最大的几个反对者,有的许以优厚的提前退休条件,有的则被调离实权岗位,明升暗降。对于涉及海外争议项目的团队,他顶住压力,聘请国际最顶尖的第三方环评机构进行彻查,并依据结果,果断叫停了两个存在重大隐患的项目,不惜承担巨额违约赔偿。
这番雷厉风行的“剥离”手术,在集团内部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甚至一度导致股价短期波动。但陆景珩顶住了所有压力。他知道,这是为新生清理出必要的空间,是必须支付的代价。财务上的“止血”或许疼痛,但品牌和战略上的“排毒”更为关键。
在“破”的同时,陆景珩亲自挂帅,启动了名为“启明计划”的全新战略。他并未将陆氏庞大的资本简单投向时下热门的科技概念,而是进行了极具前瞻性的布局,核心围绕三个与“星空公约”精神内核高度协同的方向:
未来能源与绿色科技基金:大规模投资下一代光伏、高效储能、可控核聚变、碳捕捉与封存等前沿技术,不仅为陆氏自身的产业转型提供动力,更旨在成为全球绿色能源革命的重要推动者。
生态循环与智慧农业:利用资本优势,整合全球领先的垂直农业、精准灌溉、土壤修复技术,在那些曾因传统开发而生态受损的地区,投资建设大型生态修复与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将“负担”转化为“资产”。
人文科技与影响力投资:设立专门的风险投资部门,专注于支持那些致力于用科技解决社会问题、促进教育公平、保护文化遗产的初创企业。这与“星空公约”的“深空艺术计划”、“文化多样性保护”形成了完美的战略呼应。
为了给“启明计划”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陆景珩做了一件让整个商界侧目的事情——他宣布投入陆氏集团年利润的固定比例,联合全球顶尖的商学院和科研机构,共同成立“陆氏未来领袖学院”。学院不再传授传统的mbA课程,而是聚焦于“科技伦理”、“可持续发展战略”、“跨文化领导力”等面向未来的议题。沈清悦受邀成为学院的名誉院长,并开设了她的“未来领导力”课程。
这一系列举措,清晰地勾勒出陆氏集团未来的轮廓:它不再是一个传统的、依赖资源与政策的商业帝国,而是一个面向未来、承担社会责任、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同频共振的投资平台。
数月后,在陆氏集团年度战略发布会上,陆景珩面向全球投资者、合作伙伴与媒体,正式宣告了陆氏的重构完成。
舞台背景不再是陆氏传统的徽标,而是一幅动态的画卷:一边是逐渐消融的冰川重新披上绿意,废弃的矿坑变为层叠的生态农场;另一边是璀璨的星空下,科技的脉络与文化的符号交织生辉。画卷中央,是新生后的陆氏新标识——一棵根系深扎于大地、枝叶向上延伸触碰星辰的巨树。
陆景珩站在台上,身着剪裁合体的现代西装,气质沉稳,目光锐利。他没有赘述过去的辉煌,而是直指核心: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的陆氏,已经完成了它成立近百年来,最深刻的一次蜕变。我们剥离了旧时代的船锚,扬起了驶向未来的新帆。”
他身后的巨幕随之切换,清晰展示出全新的业务架构图:传统重资产板块已被压缩至不足20%,而三大新支柱——“绿色动力”、“生态基石”、“人文之光”构成了绝对的主体。
“从今天起,陆氏集团的使命,将更新为——‘投资于星球的可持续未来,赋能于人类的创造性生长’。我们的每一个投资决策,都将接受环境、社会与治理(ESG)体系的严格评估。我们追求的,不是短期的财务回报最大化,而是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共享的、长期的价值创造。”
他宣布,陆氏集团将作为创始合作伙伴,与“星空公约”正式建立战略互补联盟。陆氏的资本与产业网络,将为“星空公约”的全球生态艺术项目、深空探索计划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而“星空公约”的理念与全球影响力,将为陆氏的新业务注入灵魂与品牌高度。
发布会结束后,回到重新设计过的、充满现代艺术感与绿色生态元素的新办公室,陆景珩看到了等在那里的沈清悦。
她微笑着看着他,眼中闪烁着如同星辰般的光芒,那是理解、赞赏与毫无保留的支持。
“恭喜你,景珩。”她轻声说,“你完成了一次了不起的重生。”
陆景珩走到她面前,握住她的手,目光柔和下来:“这只是开始。陆氏的新生,是为了能更好地,与你的星空同行。”
窗外,夕阳将云层染成金红,城市华灯初上。旧帝国的黄昏已然逝去,而一个与璀璨星空紧密相连、旨在奠基百年未来的新陆氏,正迎着即将到来的夜幕,散发出坚定而温暖的光芒。这光芒,不再仅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责任与远见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