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冷的月光下,她美得惊心动魄,却也冷得令人心悸,仿佛一尊精致却无魂的玉像。 她依照古礼,焚香,奠酒,跪拜,诵读祭文,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无可挑剔。
那清越悠远的声音回荡在寂静的夜空中,仿佛真的在与月神沟通,祈求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萧彻高坐于御座之上,身着玄衣纁裳,面无表情地看着祭坛上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他的目光深邃,无人能洞悉他此刻的所思所想。
沈朝歌坐在嫔妃队列的首位,同样盛装出席,一袭正红色宫装,衬得她肌肤胜雪,容光焕发。
她安静地看着,眼神平静无波,仿佛只是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典礼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庄严肃穆,直至最后一个关键步骤——
主祭人亲手将代表丰收的五谷和象征团圆美满的月饼,供奉于月神牌位之前。
德妃接过内侍小心翼翼奉上的玉盘,盘中盛放着精心准备的祭品。
她缓缓转身,面向祭坛下的百官宗亲,面向那轮皎洁的明月,也遥遥地面向御座之上的萧彻。
就在她即将弯腰,将玉盘供奉于香案之上的瞬间,异变陡生!
也不知是她脚下那过于繁复宽大的裙摆被自己不小心踩到,还是连日心神激荡之下体力不支、站立不稳,亦或是……别的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
她的身体猛地一个踉跄,手中的玉盘脱手飞出!
“哗啦——!”
一声清脆而刺耳的碎裂声划破了夜空的宁静!
精美的白玉托盘砸在冰冷坚硬的祭坛石板上,瞬间摔得粉碎!
盘中的五谷杂粮和精致的月饼滚落一地,狼藉不堪,与周围肃穆的氛围形成了鲜明而诡异的对比。
“啊——!”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声和倒吸冷气的声音!
所有人的目光都震惊地投向祭坛上那个摇摇欲坠的身影。
就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中,德妃像是终于支撑不住,身体一软,向后晕厥了过去!
“娘娘!”
“德妃娘娘!”
宫女们惊呼着,乱作一团,连忙涌上前去搀扶。
一场庄严肃穆的祭月大典,竟以如此惊心动魄、充满不祥预兆的方式,仓促收场。
沈朝歌坐在下方,静静地看着被宫人七手八脚抬下去的德妃。
在那一片混乱中,她似乎瞥见,德妃在被抬走时,紧闭的双眼睫毛下,嘴角似乎带着一丝诡异而满足的弧度,仿佛完成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沈朝歌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王华……她到底想做什么?
是自毁,还是……另有所图?
德妃于祭坛之上晕厥,被宫人紧急送回景仁宫,太医署院判亲自带人前往诊治,一时间流言蜚语甚嚣尘上,人心浮动。
祭月大典祭品摔落,主祭人晕厥,这无疑是大大的不祥之兆。
紧随其后的中秋宫宴,便在这般微妙而紧绷、且充满猜测的氛围中开席。
太极殿内灯火璀璨,照耀得如同白昼。
觥筹交错,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舞姬们水袖翩跹,舞姿曼妙,竭力营造着太平盛世的欢愉景象。
然而,席间众人的笑容却多少有些僵硬,眼神流转间,俱是心照不宣的揣测与警惕。
德妃的意外晕厥,像一根刺,扎在每个人的心头。
御座之上,萧彻一身玄色常服,未戴冠冕,只以玉簪束发,神色平淡,喜怒不形于色。
他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乐曲,接受着群臣的敬酒,仿佛白日祭坛上的那场闹剧从未发生。
但那股无形的、愈发沉重的帝王威压,却比往日更甚,让所有人心头都如同压着一块巨石,喘不过气来。
沈朝歌端坐于嫔妃首位,一身茜素红宫装,裙摆上用金线绣着缠枝莲纹,行走间流光溢彩,明艳不可方物。
她面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浅笑,应对着各方或探究、或试探、或嫉妒的视线,从容不迫。
就在这时,萧彻端起了面前的白玉酒杯,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最终,落在了左下首那位刚刚解禁不久的中书令谢蕴身上。
谢蕴今日依旧是一袭青衫,手持一把白玉骨扇,扇面上题着一首山水诗。
他脸上挂着一如既往的温润谦和的笑意,仿佛此前被软禁、党羽被连根拔起的人不是他一般,依旧是那个风度翩翩、备受倚重的中书令大人。
见到陛下目光看来,他立刻起身,执礼恭谨,微微躬身。
“谢蕴,”
萧彻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穿透喧嚣的力量,
“近日朝中多有变动,事务繁杂。爱卿刚回中书省,想必积压了不少公文。还需多多费心,协助朕稳住朝局才是。”
他语气平淡,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关切,但那句稳住朝局,却像是一根无形的鞭子,轻轻抽打在谢蕴和所有在场官员的心上。
这是警告,更是提醒——
提醒谢蕴认清现实,安分守己,莫要再兴风作浪,也提醒其他蠢蠢欲动者,收敛爪牙。
各世家出身的重臣们,此刻皆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对这君臣间的对话毫无所觉,但那微微闪烁的眼神和过于刻意的沉默,却暴露了他们内心的波涛汹涌。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陛下这是在敲打谢蕴,也是在试探各方反应,谁也不愿在这个时候被卷入那无形的漩涡。
谢蕴脸上的笑容丝毫未变,甚至更加谦卑了几分,躬身道:
“陛下教诲,臣谨记于心。臣蒙陛下不弃,得以重返中枢,定当殚精竭虑,为陛下分忧,为大胤尽忠,绝不敢有负圣恩。”
态度恭顺得无可挑剔,仿佛真的洗心革面,只想为国效力。
然而,那低垂的眼睑下,一闪而过的冰冷与不甘,却未能逃过一直暗中留意他的沈朝歌的眼睛。
谢蕴敬完酒,并未立刻坐下,而是话锋一转,目光看似无意地飘向了御座之侧的沈朝歌,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赞赏与感慨:
“说起为陛下分忧,臣今日观礼,见贵妃娘娘气色更胜往昔,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真是令人欣慰。想来苏将军一生忠勇,为国征战,家风严谨,最重规矩体统,若是知晓娘娘在宫中如此得陛下爱重,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想必更是老怀宽慰,能更安心地戍守边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