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灵犀双照金丹彻,尘网千钧道自衡
石窟内,当最后一缕天光自穹顶裂隙隐去,深邃的夜色便温柔地笼罩了这片洞天。
然而,对于两位金丹修士而言,黑暗并非阻碍,他们的目力足以在微光中清晰视物,更能清晰地“看”到彼此身上那因修为精进而产生的微妙变化。
几乎是同时,汪细卫和静娴道长缓缓收功,周身萦绕的灵气光晕如潮水般敛入体内。
他们不约而同地睁开双眼,眸光在昏暗中相遇,竟比穹顶偶尔漏下的星辉更为明亮。
静娴道长清晰地感受到,汪细卫丹田内那枚金丹的气息愈发深邃难测。
混沌的气象仿佛蕴藏着天地未开时的奥秘,隐隐散发出的气息并非霸道,却带着一种令人心神摇曳、忍不住想去探究的奇异吸引力。
而她自身的内视则显示,她那枚原本就青翠欲滴的金丹,此刻更是绿意盎然,晶莹剔透得如同最上等的翡翠,内里流淌的精纯灵力几乎要满溢出来。
两人都未立刻突破到下一层大境界,但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自身道基的夯实与灵力的显着增长,更感受到了对方那不容忽视的进步。
无需言语,一种心有灵犀的默契在空气中流淌。
他们相视一笑,静娴道长唇角微扬,眼波柔和如水;汪细卫则挠了挠头,憨厚的笑容里带着满足与欣喜。
纵然已是寒暑不侵的金丹之体,他们还是依照着某种习惯性的“流程”,简单烹制了些灵鱼和刚刚抓来的熏肉,相对而坐,安静用餐。
食物入口,化作温和的灵气滋养着刚刚经历修炼的身体,更多是一种仪式般的陪伴与安宁。
餐后,他们如常去到洞外的水潭边。月色下的瀑布如银练垂落,潭水清冽。
两人以水净面,洗去并不存在的尘垢,冰凉的潭水触感让精神为之一振。
回到石窟,在那张新铺的、带着阳光气息的被褥上,他们自然而然地相对而坐,双手相抵,体内龙藩之术的功法悄然运转。
这一次,没有谁主动引导,也没有丝毫的迟疑或羞涩,一切都显得那么水到渠成。
宛如相处多年的道侣,仅凭一个眼神、一次呼吸的调整,便能洞悉彼此气机流转的节奏,默契地配合着功法的运行。
仿佛只需轻轻一拍,便能心领神会地调整到最适合当下状态的双修姿态。
这里乃是灵气充盈的洞天福地,此刻在龙藩之术这等玄妙功法的牵引下,周遭的灵气如同受到了帝王召见般,欢欣雀跃地奔涌而来,形成肉眼可见的乳白色灵雾,将两人身影笼罩。
精纯的灵气透过肌肤、经脉,源源不断地涌入他们体内,循着龙藩之术独有的路径运行。
在汪细卫阳刚的经脉中流转淬炼,又渡入静娴道长阴柔的经络内温养滋养,阴阳二气完美交汇,轮转不休,形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完美循环。
更奇妙的是,两人白日里对“道法自然”的深刻体悟,此刻竟在不经意间融入了双修之中。
他们不再刻意引导灵力冲击关卡,而是顺应着灵气自身的流动特性,如同溪流归海般自然。
一些以往修炼中容易被忽略的细微经脉、隐蔽窍穴,在此刻“自然”之道的引导下,被重新“发现”并滋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和认知。
身体仿佛与天地大道更为契合,每一次灵气的循环,都像是在聆听大道的低语。
这一夜的修炼,不再是单纯的功力积累,更像是一场灵与肉共同参与的道法实践。
当黎明的微光再次透过裂隙洒入石窟时,两人几乎同时从深沉的修炼状态中缓缓退出。
睁眼的刹那,彼此眼中都闪过一丝惊艳。
对方不仅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周身气息更是比昨夜浑厚凝实了不止一筹!
静娴道长细细内视,赫然发现,自己竟已悄无声息地突破到了金丹六层!
而汪细卫略一感应,也确认自己稳固在了金丹四阶的层次!
静娴道长心中震撼难以言表。在这龙藩之术与洞天福地的双重加持下,修炼速度简直快得不可思议!
这不仅仅是灵力数量的堆积,更是对大道认知的深化,对金丹品质的提炼,以及对肉身这座“渡世宝筏”更深层次的锤炼。
一切都在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她望向身旁眼神清亮、气息愈发沉凝的汪细卫,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愫。
有对大道可期的欣喜,有对身边道侣的依赖,或许,还有一丝对未来的一丝隐忧。
如此逆天的进境,是福是祸,犹未可知。
但此刻,她选择将这份隐忧压下,享受这突破后的宁静与满足。
时光在修炼中悄然流逝,又在俗世的烟火气中被清晰标记。
汪细卫虽将修炼放在了首位,但心中那根牵挂着家庭与事业的弦从未放松。
每隔三五日,当一次深层次的修炼周期结束,他便会趁着晨曦或暮色,身形如电地掠出石窟,悄然返回村里。
有时,他会在潘高园刚起床准备早饭时,带着一身清冽的山间气息出现在灶房门口,递上顺手采摘的、沾染着露珠的鲜甜野果,惹得潘高园又惊又喜,嗔怪他“神出鬼没”。
他会笨拙地抱起咿呀学语的秋葵,用新生的胡茬轻轻蹭女儿娇嫩的脸蛋,听着她咯咯的笑声,心中满是为人父的柔软。
也会检查一下钱够多的功课,用最简单质朴的道理点拨几句,看着孩子似懂非懂却认真点头的模样。
他也会去工地转转。
已是初冬,山风凛冽,工地上却依旧热火朝天。他看到陈阳和肖老三穿着厚棉袄,指挥着工人进行路基的最后的平整压实,进度甚至比原计划还要快上几分。
见到他来了,两人立刻小跑过来,脸上带着被冷风吹出的红晕,眼神却亮晶晶的,详细汇报着工程进展。
“卫哥,按照这进度,年底前把路基和垫层全部弄好没问题!”陈阳语气兴奋,但随即又有些无奈。
“就是这天儿越来越冷,水泥活儿是彻底没法干了,一上冻全得完蛋。只能等开春再铺路面了。”
汪细卫看着已经初具规模、蜿蜒向前的坚实路基,点了点头,拍了拍两人的肩膀。
“做得不错!天冷了就多注意兄弟们保暖,工期要紧,安全更要紧。剩下的,等明年开春再说。”
他目光扫过工地,看到工人们虽然辛苦,但精神头都很足,显然陈阳和肖老三管理得不错。
他也特意去了一趟砂石场。
这里的变化更大,靠近溪流的一片空地上,已经立起了两座制砖机,传出制砖机有节奏的轰鸣声。
赵大膀子和高前缸正带着一群新招的工人忙碌着,和水泥浆沙、制坯、码放、养护,一套流程已经初具雏形。
旁边,几间同样用新砖垒砌的工人宿舍也已初见轮廓,虽然简陋,但比起之前的窝棚,已是天壤之别。
见到汪细卫,赵大膀子搓着沾满泥灰的手,憨笑着汇报:“卫哥,你看!砖机都转起来了,这砖质量不错!等这几间宿舍盖好,兄弟们冬天就能住上暖和的屋子了!”
高前缸则递过来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原料采购和砖块出产的数量,条理清晰。
汪细卫看着眼前蒸蒸日上的场面,心中欣慰,勉励道:“好!就这么干!先把咱们自己的窝弄好,砖生产出来不愁卖,慢慢来,稳扎稳打。”
他深知,这些坚实的砖块,不仅是未来营生的来源,更是他能够安心修炼的后方保障。
而在汪细卫忙于平衡修炼与俗务之时,静娴道长也并未闲着。
每当汪细卫离开石窟,她便也会悄然出动。
她深知宗门对灵地的渴望,既然无法将此处共享,她便想凭借自身之力,为宗门在这茫茫老君山中,再寻一处合适的落脚点。
她身着素雅道袍,身影在山林间外围飘忽不定,如同不沾凡尘的仙子。
金丹修士的神识如同无形的触角,细致地扫过一片片山谷、溪流、洞穴。
她探寻着地脉的走向,感受着空气中灵气的细微变化。
然而,洞天福地乃是天地造化所钟,岂是随处可见?
几日探寻下来,虽也发现了几处灵气略优于寻常之地的小型灵穴,但要么地方狭小,不足以支撑宗门发展;要么位置险峻,不便出入。
更有甚者,隐隐给她一种不安之感,仿佛被什么危险的存在暗中标记。
站在一座积雪的山巅,静娴道长遥望云雾缭绕的老君山深处,清丽的容颜上掠过一丝淡淡的无奈。
山太大了,奥秘也太多了,关键是现在她还不敢进入深山,好不容易没有引起那道关注,自己还是要控制。
她轻轻叹了口气,呼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迅速消散。
“看来,此事急不得,还需从长计议。” 她低声自语,身影一转,再次融入茫茫林海,继续着她那希望渺茫却又不肯放弃的寻找。
至少,要为玄云道长可能的到来,提前摸清这周边的情况。
山中不知岁月,石窟内的修炼生活让时间的概念变得模糊。
这日,汪细卫从深沉的打坐中醒来,心中忽然一动。
一种莫名的牵引感自心底升起,仿佛里面有什么东西正在呼唤他。
他看向身旁同样刚结束周天运转的静娴道长,开口道:“静娴,我们好像有阵子没进密室了。我隐隐有种感觉,这次……或许能打开第五个木箱了。”
他摸了摸丹田位置,那里金丹浑圆,内丹术已然大成,气血充盈,灵力澎湃,给了他十足的底气。
“我感觉,我的道途,和这些木箱里的东西分不开。”
静娴道长闻言,清冷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了然与支持。
她微微颔首:“既心有所感,便去一试。我陪你。”
两人起身,再次踏入那间更为幽静、却没有灵气的密室。
密室内依旧陈列着那几个古朴的木箱,前四个已然开启,只剩下最后两个依旧密封着古老的符文。
然而,就在他们踏入密室的瞬间,两人几乎是同时身形微顿,目光如电般射向那第五个木箱!
不一样了!
之前那种浑然一体、隔绝一切探查的封印感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内敛却活跃的灵机波动,仿佛沉睡的宝物终于等来了唤醒它的人,正散发着若有若无的邀请气息。
箱体上那些原本黯淡的符文,此刻竟隐隐流动着一层微不可察的莹光。
静娴道长眼中掠过一丝惊异,随即化为平静。
她深知这是属于汪细卫的机缘,便优雅地向后退了半步,唇角含着一丝鼓励的浅笑,柔声道:“去吧,细卫。它似乎在等待你。”
汪细卫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些许激动,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第五个木箱前。
他伸出因长期修炼而骨节分明、蕴含着力量的大手,缓缓地、郑重地按在了箱盖之上。
就在他掌心与木箱接触的刹那,异变突生!
一股清凉而庞大的信息流,并非通过耳蜗,而是直接烙印般涌入他的识海之中,形成一个清晰无比、带着古老沧桑意味的意念:
“有缘人,恭喜你能够打开第五个木箱!”
这突如其来的“语音提示”让汪细卫猛地一愣,手像被烫到一样下意识缩回了一下。
脸上露出错愕的神情,脱口而出:“我靠!这次还带说话的了?这么高级?”
这与他之前开启木箱时,需要自行阅读书籍或感受物品灵性的方式截然不同。
他定了定神,与身后的静娴道长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静娴也微微蹙眉,显然也感知到了那瞬间的精神波动。
等待了片刻,见没有后续信息传来,汪细卫这才再次伸出手,这次不再犹豫,轻轻掀开了那已然解封的箱盖。
箱内景象映入眼帘。依旧是一本书籍,静静地躺在箱底。
书页非纸非帛,呈现出一种温润的淡黄色泽,封面上是四个古朴遒劲的大字——《五行遁术》。
而在书籍之下,还垫着一张不知何种兽皮鞣制而成的皮革,触手柔软而坚韧,带着岁月的沉淀感。
皮革之上,安然放置着一颗鸽卵大小的石头。
这石头模样颇为奇特,其颜色竟与汪细卫丹田内那枚混沌金丹有几分相似,非金非玉。
灰蒙蒙的底色中,仿佛有无数细微的、如同星云般的混沌光点在缓缓流转、生灭。
凝视久了,竟让人有种心神都要被吸入其中的眩晕感,同时又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源自天地本源的吸引力。
汪细卫的目光在《五行遁术》和那颗混沌石上流转,最终落在空荡荡的箱子角落,下意识地咂了咂嘴,带着一丝小小的失落。
低声嘀咕道:“果然……这次没有灵液了吗?”
毕竟,前两个箱子开启时,那能迅速补充灵力、助益修为的灵液,可是实实在在的好东西。
静娴道长此时也走上前来,目光扫过箱内之物,尤其是那颗混沌石时,她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凝重与惊奇。
她轻声道:“细卫,莫要贪心。这《五行遁术》乃是极其高深的保命与袭杀秘法,修行界中早已失传大半。至于这颗石头……”
“我虽看不出具体来历,但其中蕴含的混沌气息,与你金丹同源,恐怕才是此次最大的机缘,其价值,或许远超数瓶灵液。”
汪细卫闻言,憨憨一笑,挠了挠头:“我就随口一说。”
他伸出手,先是郑重地拿起了那本《五行遁术》,感受着书页上传来的微弱空间波动,又小心翼翼地捧起那颗混沌石。
石头入手温凉,与他体内的混沌金丹竟隐隐产生了一丝共鸣,微微震颤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