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仙缘巧续云鹤返,道种深植师徒情
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玄云观,古旧的殿宇在熹微的晨光中显得格外寂静。
汪细卫推开吱呀作响的房门,深深吸了一口山中清冽湿润的空气。
他将道观里里外外寻了个遍,不仅玄云道长踪影全无。
连往日里总会蹦跳着出现,要么在扫地、要么在偷懒打盹的小道士清风,也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
观内空寂,唯有风吹过古柏的沙沙声,以及偶尔响起的几声清脆鸟鸣。
“静娴道长让我等玄云道长回来,必有她的道理。”
汪细卫心下思忖,倒也不甚焦急。
他对这玄云观熟悉得如同自家后院,毕竟此前修缮工程他也没少在这里耗着。
如今观内空无一人,他便自然而然地重操旧业,担起了看护的职责,如同此地的主人。
玄云观本就香火寥落,白日里仅有零星几位附近的村民或误入的游客上门。
他们虔诚地在斑驳的三清像前点燃香烛,低声祈福。
汪细卫也不打扰,只是默然坐在殿外石阶上,目光放空,听着殿内传来的絮絮低语。
只有当看到那长明灯的灯油将尽,灯焰微颤时,他才会起身入内,熟练地提起备好的油壶,为几盏油灯逐一添上清油,确保那象征道统传承的火焰长明不灭。
香客们见他动作熟稔,神态自若,也只当他是暂居于此的虔诚信众或是帮工,彼此并无交谈。
每日修炼是他雷打不动的功课。
玄云观坐落山巅,聚灵纳气,环境远非他家那遍布沙硕的后山可比。
在此处行功,能清晰地感受到周遭天地灵气如涓涓细流,比往日沛然数倍地涌入丹田,被那颗新凝结的混沌金丹贪婪地吸纳。
金丹在灵气的滋养下,表面似乎流转着更加晦涩难明的光泽,但无论注入多少灵气,它都如同深不见底的古井,不见满溢,也未有显着的变化。
汪细卫对此不甚了然,只觉得能修炼、有进步便是好事,倒也不强求啥进度,立刻看到翻天覆地的蜕变。
夜幕降临后,他便仔细检查一遍各殿油灯,随后合上那沉重的观门。
观星台是他夜晚常去之地,此处高敞,接引星辉月华似乎更为便利。
他盘坐于冰凉的石面上,心神沉入体内,一遍遍地运转《引山诀》、《流云息》、《观星引》。
引进灵气,注入金丹内,打磨那颗混沌金丹。
金丹缓缓旋转,吞吐着精纯的天地元气,却无丝毫变化。
然而,连续三日的独守,终究让一丝焦躁悄然爬上心头。
第四日清晨,汪细卫站在观门前,望着山下方向,眉头微蹙。
老家那边的一桩桩、一件件未了之事,开始不断在他脑海中翻涌。
孙老四那张带着几分狡黠和蛮横的脸浮现在眼前,这家伙绝不是安分守己的主。
自己离开这几日,砂石场那边会不会生出什么变故?
他手下那帮人会不会趁机搞小动作?会不会夺取砂石场的生意?
魏书记承诺的修路工程,究竟能分给自己多长一段?
这直接关系到砂石料的销量和利润。
万一里程长了,算上设备投入和人工,会不会反倒亏本?
那台心心念念的制沙设备,连个具体的型号、价格都还没摸清楚……
最关键的是,玄云道长归期渺茫,完全没个准信。
自己总不能无限期地在这空观里等下去。
“不能再等下去了。”汪细卫喃喃自语,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山中修行虽好,但还有老婆孩子要养,俗务缠身,终究无法彻底安心。
他返回观内,再次仔细巡视了一圈,确保一切安好。
最后,他走到三清殿内,对着神像恭恭敬敬地行了三个礼。
低声道:“祖师爷在上,弟子汪细卫暂且下山,处理完俗务,再来探望,也盼玄云道长早日归来。”
说完,他回到暂住的厢房,将自己的几件简单物品收拾妥当。
想了想,又找出一张白纸,用观中找到的毛笔,蘸了点残墨,歪歪扭扭地写下:
“玄云道长:
晚辈汪细卫感激您的救命之恩,在此等候三日,未见您与清风归来。因山下俗务紧急,不得不先行离开。
若您归来,有事可寻人至山下沙硕地寻我。万死不辞!
汪细卫 留。”
他将纸条压在香案一角,用那盏长明灯的灯座轻轻压住,确保不会被风吹走。
汪细卫刚沿着青石板山道下行不过一里,心中正想着玄云道长这次跑哪里去了呢?
关键是清风居然也跑没了影,都不留一个人看着玄云观的嘛?
就在他心思纷扰之际,前方山道拐角处,古松掩映下,悄然转出两个人影。
为首者,青布道袍,身形清瘦,步履从容,仿佛与这山间云雾、古道松风融为一体,不是玄云道长又是谁?
他身后跟着的,正是提着个布包袱,一脸轻松的小道士清风。
汪细卫猛地顿住脚步,眼睛瞬间瞪圆了,脑海里立刻蹦出那句俗语,“说曹操,曹操到!”
内心惊呼:“我靠!这世界上谁跑得最快?曹操!可道长您比曹操还厉害啊!我这刚一想您,还没念叨呢,您就出现了!”
只见玄云道长面色红润,眉宇间往日那丝若有若无的滞涩之感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如水、温润如玉的光华。
他周身气息似乎更为内敛,但仔细感应,又能察觉到一种潜藏的、仿佛即将破土而出的蓬勃生机。
看来道长此行,绝非空手而归,定是碰上了什么天大的好事,连卡了多年的瓶颈都似乎有了松动的迹象。
汪细卫压下心中的惊奇,连忙快步上前,在道长相距五步之处便停下,毫不犹豫地躬身便是一个大礼。
他语气诚挚无比的感谢:“道长!您可回来了!晚辈汪细卫,感谢道长前次的救命大恩!此恩此德,我没齿不忘!”
他这话发自肺腑,若非玄云道长引他入门,又在他结丹危急关头护法,他早已身死道消,或者成为一个人不人鬼不鬼的东西。
玄云道长驻足,目光落在汪细卫身上,细细打量。
眼前的年轻人与数月前初见时已判若两人。
那时的汪细卫虽内秀,却终究带着凡俗的滞重与迷茫。
而此刻,他神完气足,双目湛然,周身灵气虽内敛,却如蓄势待发的弓弦,隐隐透出金丹修士特有的气息。
更难得的是,经历那般凶险与奇遇,他眼神中依旧保有那份质朴,并未因力量骤增而变得骄狂。
看着这块自己无意中发掘的璞玉竟绽放出如此惊人的光彩,玄云道长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年初初见,不过是看在沈老爷子的情分上,觉得此子心性尚可,起了些许惜才之念,随手布下一子。
万万没想到,这随手一子,竟引发出之后这一连串的变故。
甚至连自己困守二十余年的金丹巅峰瓶颈,都因昨夜观星台那场异象与后续的推演感悟,触摸到了一丝突破的契机!
这世间因果,当真玄妙难测。救他,或许冥冥之中,也是在为自己寻觅那遁去的一线生机。
想到此处,玄云道长又不禁念及静娴。
那女娃的修为进度,他看在眼里,说不羡慕是假的。
一次机缘,省却数十年苦修,这等际遇,哪个修道之人不心生向往?
不过此念一生,便被他按下,道心重归澄澈。
他微微抬手,一股柔和的气劲便将汪细卫托起,声音平和温润:
“不必行此大礼。我玄云一脉,追求道法自然,从心而行。你能有此番造化,是你自身福缘深厚,命不该绝,贫道不过是顺应天时,略尽绵力而已,非我之全功。”
他语气淡然,将功劳推得干净,显然不愿居功。
三人一同回到观中。
汪细卫立刻将自己最近的困扰和盘托出,重点提到了潘高园和孩子的状况。
他恳切地请求道:“道长,高园和孩子身子都弱,我想求一个能指导他们循序渐进、强身健体的训练法子,不敢求什么高深功法,只求能固本培元,让他们多一丝能修炼的可能。”
玄云道长闻言,并未拒绝。于他而言,这些基础的导引、吐纳、强身健体的法门,并非不传之秘。
那些大门大派或许规矩森严,但他一个闲云野鹤,早已看淡这些门户之见。
教了也就教了,能帮到人,亦是积德行善。
此番,玄云道长似乎心情极佳,也有了闲暇,并未像之前那般匆忙。
他让清风去准备些茶水,自己则坐在院中石凳上,详细为汪细卫讲解起来。
他从最基础的修炼层级开始说起。
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这几个大境界以及其下的细微划分,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一遍,让汪细卫对自身所处的阶段和未来的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接着,他又传授了几套实用的锻体技,也就是世俗所称的武技。
只见玄云道长在院中缓缓演示,一边动作一边讲解:
“此为太极拳,看似缓慢,实则暗合阴阳动静之机;
这是太极剑法,重在剑意而非剑招;
还有形意拳,模拟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骀、鹰、熊十二形神髓;
以及八卦掌,步走圆周,掌随身换……”
他演示起来,动作圆融流畅,看似平和,但举手投足间,隐隐有风雷之声相伴,显然烂熟于心。
演示完毕,他收势而立,神色转为严肃,郑重告诫道:
“细卫,你需谨记。这些武技,在常人手中,不过是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之术。”
“但若注入内力,由修士施展,则招招皆为杀人技!”
“你如今已结金丹,力量远超凡人,切不可在尘世中随意动用内力与人争斗,破坏凡间秩序。”
“否则,轻则触犯律法,成为逃犯;重则业力缠身,阻碍道途。”
意思再明白不过:功夫不能随便用,尤其不能用来揍普通人,后果很严重。
汪细卫听得连连点头,将这番告诫牢牢记在心里。
同时,他也将静娴道长留下联系方式,并表示可以帮忙解决机械设备的事情告诉了玄云道长。
玄云道长听后,只是捋了捋长须,淡然一笑,并未多言。
他孑然一身,早已看透红尘纷扰,对于将玄云观发扬光大并无执念。
能遇到合适的传人便传下道统,遇不到便随其自然湮灭。
因此,对于静娴可能提供的世俗助力,他既不在意,也不反对,全凭汪细卫自己斟酌把握。
不过也没有多说什么,听他说的那么可怜,便将一个存折递给他,“上面的数额你顺便取用,等你挣到钱,将钱补上就行。”
汪细卫接过来一看,上面的数字让他嘴里能塞下个鸭蛋!
上次自己还在这里腹诽老道钱多,但是没有想到有这么多啊?
还让自己随意取用?这合适吗?
玄云见汪细卫只有吃惊和呆滞,没有丝毫贪欲,内心大慰。
“不是送给你,是借给你先用,挣到钱了再给我补上,有多就多给点,没多就少还点也无所谓。”
汪细卫还是不解,为啥自己碰到的都是好人呢?
自家师父对自己多好,教技术,教做人。
沈老爷子对自己也多好啊,救了自己弟弟,现在还在救自己老丈人,待自己亲如子侄。
还要考察自己的儿子,想要收为关门弟子。
这玄云老道也是,教自己修炼,为自己渡劫,还为自己送上这么多可用资金!
嗯,还有闻祥哥,自己那么困难的时候,给自己赊嫁妆,都是好人啊!
难道真的是别人经常说的,东方不亮西方亮?
知道自己爹娘对自己不好,所以送来了一堆关心爱护自己的人?
昨天收到了三位书友送来的五星好评,今天加两更,欠一更,明天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