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专门狩猎大型的野彘,则要多插尖刺,坑也不用挖得过大,但一定要深、要陡,防止它们跃起伤人。
还有一种陷阱是不插尖刺的,坑的上部挖得较大,然后在坑底向下掘出狭长的深沟,这种陷阱就像一个大漏斗。
动物一旦陷落下来,挣扎几下便会坠入下面又窄又深的沟里,整个身躯会被死死卡住,动弹不得,待它力竭气衰,哪怕它再凶猛,捕捉起来也轻而易举。
还有一些陷阱,坑内既无尖刺,也无深穴,而是将坑壁挖得陡直,用以防止动物攀援跳逃,这种不伤及动物身体的捕获方式,主要是为了驯养。
陷阱的布局设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散点性的,即在水源附近或动物的必经之路挖设陷阱。
另一种是以集群围猎为目的布设,间距相近,成行联排,有的还在穴与穴之间堆砌土垣,用以阻挡动物,导其坠穴。
子荔寻思着,用这种陷阱来大规模捕捉犁牛,估计效果不错。
到时候先大量挖掘长长的联排陷阱,每个陷阱根据需要分别设计成食用、驯养等不同功能。
然后围三缺一,这些动物受到惊吓,必然奋力逃向缺口,这时候一排排陷阱就会虚口以待。
想到这里,子荔不由加快了脚步。
不一会他们就来到洮水河谷地带,远远望去,但见层峦起伏。
洮水从天际逶迤而来,画出一道“L”型弧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河谷地带绿草如茵,成群的犁牛正在悠闲地吃草,成百上千头犁牛正低头吃草,一些犁牛不时抬起头来,警惕地环顾四周。
子荔仔细观察地形,发现这里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东面和南面都有洮水阻隔,如果在北面和西面构筑陷阱,犁牛可能会凭借地势逃脱。
但如果在洮水边构筑联排陷阱,而后从北、西、南三面发起攻击,利用地形优势迫使犁牛进入预设的陷阱,则会事半功倍。
但犁牛体型庞大,一般都会凫水,即使有河流挡道,它们也极易涉水逃脱。
子荔站在洮水岸边,望着湍急的河水,心中盘算着陷阱的位置和布局。
当他观察清楚地形,稍事休息后,组织士卒开挖起陷阱来。
挖陷阱是一件苦活,主要是这里草皮厚,而挖掘工具极易损坏。
此次捕猎,主要以获取能够驯养的犁牛为主,由于犁牛体型大,陷阱不但要挖的大,而且要挖的深。
士卒们手持简陋的工具,用力地挖掘着土地,他们每挖一锹,都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在挖陷阱的同时,子荔还派出一些士卒砍来树枝、树叶,收割野草。
经过几百人昼夜奋战,到第二天早上,终于挖出百余个大型联排的陷阱。
他们在挖好的陷阱上搭上檩条,覆盖树枝、野草,再撒上树叶,看不出一点漏洞。
随后,子荔开始分配人员,北面、西面各一百名士卒,东面陷阱后面、洮水岸边安排一百名士卒,防止犁牛逃脱或冲入水中。
南面是重点,子荔安排两百名士卒,每名士卒都拉开一定间距,首尾相连。
北面和西面的士卒站在山坡,南面的士卒从河边迂回前进,与西面的士卒悄悄组成一个包围圈。
待一切就绪,子荔发出信号,然后全体人员齐声呐喊,声音顿时响彻山谷。
那些猎犬更是踊跃向前,它们狂吠着冲向犁牛群,正在吃草的犁牛受到惊吓,撒开四蹄,拼命奔跑起来。
轰隆隆……
整个场面顿时狼奔豕突、狐逃兔窜,地面都传来剧烈的震动。
有些胆大的犁牛低着头,用角猛撞那些士卒,试图冲破包围,但在众人及猎犬的围攻下,只好改变主意,奔向那些预设好的陷阱。
噗通
噗通……
那些正在奔逃的犁牛相继跌入陷阱之内,顿时扬起冲天尘土。
哞……
哞……
那些犁牛落入陷阱后,发出惊恐的嘶鸣。
它们在陷阱中挣扎着,试图爬出来。
后面的犁牛受到惊吓,返身回跑,怎奈包围圈越来越小,人员越织越密,再加上猎犬的狂吠,一众士卒手持长矛,拼命刺杀。
犁牛受不住疼痛,只得再次返身向前,前赴后继冲入坑中。
它们在坑道内奋力挣扎,怎奈越挣扎,陷的越深,最后只好一动不动,老老实实待在坑底。
时间不大,所有的陷阱都被犁牛庞大的躯体填满。
第一排陷阱填满后,后面的犁牛又踏着下面犁牛的躯体继续冲向前去,又坠入第二排陷阱之中。
第二排陷阱填满,后面的犁牛又坠入第三排陷阱。
侥幸有几头犁牛脱险,准备渡河逃生,但在后面士卒的包围呐喊中,只得返身回跑,结果又坠入陷阱。
这些被包围的犁牛,几乎无一例外全部被捕获。
看到大局已定,子荔心中感到释然。
此刻他们一点也不着急,他们把这些犁牛围起来,围而不打,让它们继续挣扎。
等到犁牛精疲力竭后,十几个人抓住一头犁牛,用绳索绑住,奋力拉出陷阱,然后拴好绳子,以防逃脱。
几个时辰以后,坑道内所有的犁牛都清理完毕,经过清点,足足有三百头之多。
随后大家对犁牛进行后续处理,他们将这些犁牛分类,一部分用于食用,一部分用于驯养、一部分用于繁育。
这么多的猎物,不仅可获得稳定的肉类、奶制品,还能获得皮毛以御寒。看来今年的这个冬天,再不用为食物发愁了,子荔不由心中一阵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