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案六组的技术分析室里,光线聚焦在李阳面前的多屏显示器上,空气中弥漫着电子设备运行的轻微嗡鸣。李阳的指尖在键盘上跳跃,眼神专注得仿佛与面前的系统融为一体——经过连日来的调试与升级,他主导开发的技术系统完成了一次关键性迭代。
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的精度提升了三成,不仅能捕捉肉眼难辨的纤维、皮屑,甚至能通过物体表面的微凹痕还原接触力度与角度;罪恶功能系统与罪恶克星功能系统实现了数据互通,前者实时解析嫌疑人的心理防御阈值,后者则同步匹配过往案例中的突破点,形成动态策略库;身临其境功能系统新增了环境音效模拟,能根据现场残留的声学特征,还原案发时的背景音层次,哪怕是一声模糊的咳嗽都能精准定位声源方向。
最令人瞩目的是升级后的超高模拟画像技术。李阳调出一组测试数据:屏幕左侧输入的是一截腐蚀严重的指骨,中间栏是一张二十年前的模糊旧照,右侧则是一具高度腐烂的尸体局部特征。系统运行片刻,一张清晰的三维人脸模型便缓缓生成,从骨骼走向到皮肤纹理,甚至因长期侧睡形成的细微面部不对称都清晰可见。“现在不仅是相片、白骨,哪怕只有一缕头发的dNA信息,或者两个人体特征的交叉比对,都能精准还原相貌特征。”李阳调出另一项功能,“还有这个案发现场字幕技术,能把监控里模糊的对话通过声纹修复和唇语识别转化成文字,误差率低于5%。”
他演示着追踪之瞳系统的新功能:输入一枚嫌犯遗落的纽扣,系统瞬间关联到材质供应商、销售渠道,再结合沿途监控的碎片信息,在地图上勾勒出一条不断收窄的行踪轨迹。“就算嫌犯高速移动,超动态视力技术也能锁定关键特征,比如他走路时微跛的左脚,或者习惯性摸鼻子的动作,帧捕捉率能达到每秒240帧,绝不会漏过任何细节。”
新加入的证物扫描系统则像个不知疲倦的侦探,李阳将一叠扣押的手机连接到设备上,系统自动启动深度扫描,从删除的聊天记录、浏览痕迹到基站定位、通话时长,甚至是被刻意格式化的存储分区,都被一一还原成可视化数据。“黑客技术模块也升级了,能破解市面上95%的加密方式,包括一些特殊渠道的定制加密软件。”
正说着,扫描系统突然弹出一条高亮信息。李阳点开一看,瞳孔微微收缩——是一组加密通话记录的解密结果,涉及两个关键人物:祁同伟与赵东来。
“祁同伟刚才给赵东来打电话,”李阳快速解读着信息,“明确说了蔡成功被安置在省公安厅招待所,还特意强调了看管级别。”话音刚落,另一组数据跳了出来,“他紧接着又联系了李达康的秘书小金,通话内容很微妙,反复解释自己帮侯亮平看管蔡成功是‘迫于无奈’,恳求小金在李达康面前美言,生怕李达康误会。”
更关键的信息还在后面。系统追踪到祁同伟给下属的一条指令:“无论检察院和市局发生任何冲突,全体干警一律不许介入,保持观望。”
“这就有意思了。”李阳推了推眼镜,“结合他的行踪轨迹和近期关注的新闻来看,今天的常委会要讨论他升任副省长的事,他显然很在意李达康的态度,这些操作都是在给自己铺路,避免节外生枝。”
此时,郑一民、季洁、佟林等人正好走进技术分析室。刚结束一场跨部门协调会的几人脸上还带着疲惫,看到李阳凝重的表情,都下意识地收住了脚步。
“有新发现?”郑一民率先开口。
李阳将屏幕转向众人,把刚才解析出的信息一一说明:“祁同伟的动作很反常,一边安抚李达康,一边约束手下,还把蔡成功放在省厅招待所这个敏感地点,明显是想在常委会前稳住局面。但他越想掩盖,越说明蔡成功这个点牵扯重大,甚至可能影响到他的升职。”
季洁皱起眉:“检察院那边一直在找蔡成功核实情况,祁同伟把人扣在自己地盘上,又不让市局介入,这是想隔绝信息?”
“不止。”杨震接口道,“他怕冲突升级,说明他知道检察院和市局之间可能因为蔡成功产生摩擦,提前划清界限,是想撇清关系。”
佟林摸着下巴沉思:“蔡成功手里肯定有料,不然祁同伟不会这么紧张。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怎么拿到这份关键信息,又不打草惊蛇?”
李阳调出蔡成功的实时定位——红色光点在省公安厅招待所的地图上一动不动。“他的通讯被限制了,但我可以试试通过招待所的公共网络入侵内部监控,至少能确认他的状态。另外,祁同伟和小金的通话记录显示,李达康对祁同伟的‘解释’态度不明,或许可以从这里找到突破口。”
周志斌啧了一声:“这祁同伟,真是把官场那套玩得溜,一边要官,一边捂盖子,生怕哪步错了满盘皆输。”
“不管他怎么算,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郑一民的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查清蔡成功身上的线索,把该挖出来的都挖出来。李阳,技术上继续跟进,有任何新动向立刻汇报。其他人各司其职,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众人沉声应下。技术分析室的屏幕上,数据流仍在无声涌动,像一张无形的网,正缓缓收紧,笼罩在这座城市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而祁同伟精心布下的局,在不断迭代的技术手段面前,已然显露出第一道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