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清晨,阳光如金粉般洒落在青山小学的操场上。微风拂过,校园角落里那片向日葵田轻轻摇曳,金黄色的花盘齐刷刷地朝向太阳,仿佛一群仰望光明的孩子。
教室里,孩子们正围坐在课桌前,手中握着彩色铅笔和蜡笔,专注地在画纸上涂抹。这是李明老师每周一次的美术课,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
“同学们,”李明站在讲台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今天我们不画指定主题,你们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只要是你心里最想表达的东西。”
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兴奋的低语。
“我要画我家的小狗!”
“我想画妈妈做饭的样子!”
“我要画一架能飞到月亮的火箭!”
坐在第一排的妞妞却低着头,认真地在纸上勾勒着什么。她今年九岁,是班上最安静的孩子,但她的画总是最特别的——色彩浓烈,线条自由,仿佛每一笔都在诉说一个故事。
李明走过去,轻声问:“妞妞,你在画什么呀?”
妞妞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李老师,我在画‘我的美术教室’。我想让大家看看,我们这里虽然小,但很温暖。”
李明低头看去,画纸上是一间明亮的教室,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画作,阳光从窗户斜斜地照进来,洒在课桌上。教室中央,站着一位戴眼镜的老师,正微笑着给学生们点评作品。角落里,还画着一盆绿植和一只小猫。
“真美。”李明轻声说,“妞妞,你知道吗?你的画里有光。”
妞妞笑了,继续专注地涂色。
几天后,李明在办公室整理学生作品时,萌生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为孩子们办一场画展呢?
这个想法一出现,就再也压不下去。
他翻出手机,给林辰发了一条消息:
林辰,孩子们最近画了很多很棒的作品,他们有个梦想——办一场“向日葵画展”。但学校没有场地,也没钱装裱画作……不知道你有没有办法帮忙?
消息发出后,李明的心跳有些加快。他知道林辰很忙,这样的小事,他未必会放在心上。
然而,不到十分钟,林辰就回复了:
李明,这是个很棒的想法。别担心,我来安排。
与此同时,林辰正坐在林氏集团总部的会议室里,主持一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升级”的战略会议。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捐赠物资上,”他对高管们说,“要真正改变社会,就要支持那些能激发希望的项目——比如教育、艺术、创造力。”
话音刚落,手机震动。他看了一眼李明的消息,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会议一结束,他立刻拨通苏婉清的电话:“婉清,青山小学的孩子们想办画展,叫‘向日葵画展’,但缺场地和资金。我们能帮他们实现吗?”
苏婉清正在“辰清文创”的设计部开会,听到这个消息,立刻笑了:“当然可以!艺术是孩子表达世界的窗口,我们一定要支持。”
两人迅速行动。
林辰首先联系了市中心最具影响力的云澜美术馆。这家美术馆常年举办国内外名家展览,是城市文化的地标。
“您好,我是林氏集团的林辰,想为一群乡村孩子申请一个画展档期。”他语气诚恳。
美术馆馆长陈志远接了电话,听完林辰的介绍后,语气有些犹豫:“林总,孩子们的画作我很感动,但我们最近档期确实很满,而且装裱、布展、安保、宣传……费用不低,恐怕……”
林辰没有打断他,而是悄然开启了读心术。
他立刻捕捉到了馆长的心声:
【其实我很想帮这些孩子……艺术本就不该有门槛……可最近美术馆经费紧张,董事会又在压缩开支,我怕承担不起这笔费用……】
林辰心中了然。
他知道,馆长并非冷漠,而是被现实所困。
于是,他换了一种语气,温和而坚定:“陈馆长,我理解您的难处。这样吧,装裱费用由我们林氏集团全额承担,而且我们可以组织公司员工做志愿者,负责布展、引导、讲解。宣传方面,‘辰清文创’也会全力配合。您只需要提供场地和指导,剩下的,我们来完成。”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林总……”陈志远的声音有些动容,“您这么说,我就没理由拒绝了。下个月初有个空档,我们可以安排‘向日葵画展’。孩子们的作品,值得被看见。”
挂断电话后,林辰立刻召开专项会议。
“目标:两周内,为青山小学的32幅学生画作完成专业装裱,并在云澜美术馆举办为期一周的公益画展。”他站在投影前,语气坚定,“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公益活动,而是一次‘梦想的托举’。”
苏婉清负责艺术指导:“我们要保留孩子们原作的质朴感,但装裱要专业,灯光要柔和,展陈要温馨。每一幅画都要配上孩子的创作手记,让观众读懂他们的心。”
林氏集团的员工们积极响应。超过五十名志愿者报名参与,有人负责运输,有人负责布展,有人负责接待培训。
装裱工作由专业团队接手。每一幅画都被精心修复、装框,背面贴上标签:“作者:妞妞,年龄:9岁,创作时间:2025年5月10日,灵感来源:我的美术教室”。
林辰亲自审阅每一份设计稿,确保展览既专业又不失童真。
与此同时,苏婉清在社交媒体发起话题 #向日葵画展#,发布孩子们的创作故事和幕后花絮。视频中,妞妞站在教室里,轻声说:“我画的是阳光,因为李老师说,只要心里有光,就永远不会黑。”
视频迅速传播,感动无数网友。
“孩子的画里有灵魂。”
“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我想去看看,顺便捐一套画具。”
一周后,云澜美术馆的展厅焕然一新。
入口处,一面巨大的向日葵墙迎面而来,由孩子们的手印拼成。展厅中央,悬挂着一盏由32个小灯泡组成的“梦想之灯”,每个灯泡代表一幅画作。
每一幅画都配有二维码,扫码可听孩子亲口讲述创作故事。
林辰和苏婉清提前一天来到现场,检查每一个细节。当他们看到妞妞的《我的美术教室》被挂在主展区最显眼的位置时,苏婉清的眼眶红了:“这不仅仅是一幅画,这是她对世界的告白。”
林辰点头:“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更多人听见她的声音。”
画展开幕当天,阳光明媚。
青山小学的孩子们穿着整齐的校服,在李明的带领下,乘坐大巴来到市区。这是他们第一次走进美术馆,眼睛里满是好奇与紧张。
“李老师,这里好大啊……”
“我们的画真的能挂在这里吗?”
“我会不会说错话?”
李明笑着安抚他们:“你们是今天的主角,只要真诚地分享,就是最好的讲解员。”
林辰和苏婉清在门口迎接。孩子们一见到他们,立刻欢呼着跑过来。
“林哥哥!”妞妞第一个冲上前,紧紧抱住林辰的手,“我的画真的在这里!”
林辰蹲下身,平视着她的眼睛:“当然,因为你画得最好。”
展厅内,观众络绎不绝。有艺术爱好者,有家长带着孩子,有媒体记者,甚至还有几位知名画家专程前来。
孩子们站在自己的画前,认真地为参观者讲解。
“这幅画叫《会飞的牛》,因为我梦见它带着我去月亮上吃冰淇淋!”
“这是我家的小狗,它总在我写作业时趴在我脚边。”
“我想画一片森林,因为城市里没有树,但我梦见它们会唱歌。”
每一位讲解结束,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
妞妞的《我的美术教室》前围满了人。她站在画前,声音清脆:“这间教室很小,但很暖。阳光照进来的时候,地板会变成金色。李老师说,我们就像向日葵,要永远朝着光生长。”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画家听完,眼含热泪,蹲下身对她说:“小朋友,你的画里有真正的艺术——那是爱,是希望,是未被污染的纯真。”
画展持续了整整一周,参观人数突破八千人次。多家媒体报道,称其为“年度最治愈的展览”。
更令人欣喜的是,画展结束后,三家教育基金会和两家企业主动联系“辰清公益”,表示愿意长期资助青山小学的美术项目,提供画具、师资培训和艺术交流机会。
闭展那天,李明站在空荡的展厅里,望着墙上残留的画框印记,久久不能平静。
他给林辰发了一条消息:“谢谢你们,孩子们的梦想终于能继续了。他们终于相信,自己的画,真的可以被世界看见。”
林辰回复:“不是我们帮了他们,是他们用画笔,照亮了我们。”
当晚,林氏集团为志愿者们举办了一场小型庆功会。
林辰站在台上,手中拿着一幅小小的复制品——正是妞妞的《我的美术教室》。
“各位,”他声音沉稳,“今天我想说的,不是我们做了什么,而是孩子们教会了我们什么。”
他举起那幅画:“他们教会我们,梦想不需要华丽的舞台,只需要一颗愿意被看见的心。他们用最简单的线条,画出了最复杂的情感——对家的眷恋,对老师的敬爱,对未来的向往。”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而我们所做的,只是轻轻推了一下那扇门,让光照了进来。”
台下响起热烈掌声。
苏婉清走到他身边,轻声说:“你知道吗?今天有个观众问我,为什么叫‘向日葵画展’?我说,因为向日葵从不低头,哪怕风雨再大,它也永远追着太阳。就像这些孩子,哪怕出身平凡,也从未停止仰望星空。”
林辰握住她的手:“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施舍,而是守护。守护他们的梦想,就像守护一粒种子,只要种下,总会开出温暖的花。”
几天后,林辰和苏婉清再次来到青山小学。
孩子们正在操场上画画,笑声如铃。妞妞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幅新画:“林哥哥,苏姐姐,这是我画的‘云澜美术馆’!我把你们也画进去了!”
画上,美术馆的大门敞开,林辰和苏婉清站在门口,微笑着迎接一群孩子。天空中,一轮巨大的向日葵形太阳高悬,光芒洒满大地。
林辰看着那幅画,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
他知道,有些善意,看似微小,却像种子一样,一旦种下,就会在人心深处生根发芽,长成一片金色的花海。
而他和苏婉清,以及所有曾伸出援手的人,不过是那阵风,轻轻吹动了花海的波浪。
风过处,花开遍野,阳光正好。